(女生文學)
犧牲了將士的廉頗,總算是摸清了秦軍兵丁的個人實力,以一敵趙軍二人,尚不落下風,此時對上士氣下虹的秦軍,對于趙軍來說,是不明智的選擇。
且對于主將秦文謹,這位后起之秀,廉頗對于其人領軍作戰,只是從他人口中聽聞,還有便是各國有與其對戰過的事跡,加以分析。
年紀愈發大的廉頗,挑燈夜讀秦文謹的事跡,至于藺相如與其見過的事,倒是不得而知,彼時誰也不會知曉,那三個小小的少年,會成長至如今的地步。
目光在觸及到當初秦國遷都,六國后方的蠻躁動,齊齊突襲后方,雖不至于突破六國城防,卻一定要出發去攔截秦軍的軍士趕回救援。
謀算精準,能將眼前可用之物,一一掌握在自已的手中,其人之能,由此可窺見一斑。若此人乃是趙中的將領,廉頗少不得重用,便是退位讓賢 可麻煩的是,此人乃是敵軍,且對他們緊咬不放的敵軍。廉頗有些疲憊的揉了揉太陽穴,放下了手中秦文謹生平作戰事跡。
本以為據守在長平,乃是他廉頗權衡利弊的結局,在了解了秦文謹的作戰事跡,再無一絲僥幸,未曾想到據守竟成了無奈之下的抉擇,最為有利的結果。
見下兩軍對峙,端看誰人壓制不住,率先出擊。
不過廉頗自認沒了年輕時的沖勁,但是有一股子老將的沉穩,定不會沖動行事。對方的大將雖年輕數十歲余,沉穩卻也不輸他。
如此一來,兩軍只能做持久戰的準備,而他廉頗則做好拒不出迎的準備即可,無須多作擔憂。甚至還有一點,廉頗認為可在秦軍的糧草輜重上,大作文章。
做好準備的廉頗,奇跡般的發現秦軍同樣安靜了下來,就像是兩個友人,隔著高高的城墻對望。就像是后來的樂人中,那高漸離與師曠二人,撫琴相對。
不過,廉頗明白這些都只是假象,端看秦軍筑壁壘,大有一副長期的駐扎在此的模樣,果然與心中的預想一樣。
既然按照他預想軌跡在進行,便可著手去安排了。
兩軍對峙,歲月悄然流逝,兩軍相遇,乃是山花爛漫之際,如今已值孟秋,正值炎熱難耐之時,許是烈日當空,兩軍皆有默契的縮在壁壘背后,拒不出兵。
秦軍大營。
幕府中,秦文謹手指點著幾案上的地輿圖,與身邊的諸位將領指指點點,一眾將領聞言,不住的點頭,或是有不同想法的,亦提上一點。
秦軍眾將士,你一句我一句,將整個戰事的輪廓,在幾案上的地輿圖上,一點點的清晰呈現出來。雖說按照上頭所指示的行事,秦軍定然有必勝的把握。
可是秦文謹以及諸位將領,皆明白一個道理,紙上談兵終不過是一場空談,最終還是要主將及其將領者,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能靈活應變。
談到這紙上談兵,秦文謹笑與諸人道:“紙上談兵者,諸位可有識得之人?”
諸將一頭霧水,怎的突然將話題轉到這里了。不過將有所命,焉敢不從之理?諸位副將仔細的回憶起了,生平所識得之人,是否有符合之人。
良久,最后一位副將也搖了搖頭。末了,他還問道:“大良造,我等俱是不識得如此人才,不知方才所問,乃是何意?”秦文謹聞言臉上的笑意愈濃。
在座的諸位副將之中,雖不至于是老秦人,可如今既然投在秦軍之中,則俱是他老秦人,老秦人中無那等紙上談兵者,豈非是樂事一樁也。
想法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秦文謹接著說道:“諸位不識得,可文謹識得這樣一位‘故人’,若是以此人為對手,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將領聞言,那跳脫的將領跳將出來,大喜道:“大良造在何處識得此人,此人名姓又是為何?倘使以此人為我軍對手,趙軍必敗也。”
一位沉穩的老將,問道:“大良造何以有此想法?趙國難道會聽我等老秦人的話,將這廉頗換下去不成?”
秦文謹回道:“此人與我秦軍素有淵源也,其父便是當初在閼與與我秦軍廝殺,我軍死傷泰半,而趙國也解了韓國的閼與圍困。
當時的文謹不過稚子,未曾親眼得見其人風采。據聞趙王初時詢問救援之人,乃是廉頗還有另一員大將。此人之父,乃是自薦。”
說至此處,秦文謹停了下來,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又接著說道:“此人之父大名鼎鼎,教秦公不敢忘卻。
可是秦國的另一位將領,諸位或者更為熟悉,那人便是曾經死在趙武靈王手中的趙德民,乃是其叔父。”
至于趙德民的死因嘛,如今列國皆有所耳聞。
也不知是誰人走漏了風聲,與他們秦軍的典客大人有關,咳,雖有些不光彩,好歹教他們秦國,繼續生存了下去,才有如今的盛景,他們當護著如此偉大的典客大人了。
對于敵人,自是陰謀陽謀一齊使了,為將者,不止戰場之上,也有戰場背后的布局,在座的人,能升至將領,誰人也不是個沒腦子的。
秦文謹提起那‘紙上談兵’者,其中的用意不言而喻。
還是那位沉穩的老將問道:“大良造此計雖妙,可是那廉頗也并非是無腦之人,一時半會兒看不出甚來,可時日長久下來,總會露出馬腳來。”
秦文謹贊同的點了點頭,他道:“王老將軍此言,文謹亦贊同。不過那廉頗,在數月前一試我軍實力,之后便拒不迎戰,想必是存了一個拖字在心間。
見下不止他趙國需要時日,我秦軍同樣需要時日。既能了廉頗的部署,又能順理得到文謹需要的時日。”
將自已的部署道明之后,秦文謹接著道:“正如方才王老將軍所言,廉頗并非無腦之人。且我軍需時日來部署。因此,斷不能教那廉頗發現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