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27,新集市3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擺攤從麻辣燙開始

  一年內做出成績,再想辦法運作下。位置可不等人,不可能空置著,不知道多少人盯著呢。你有了政績,達到門檻了,才有運作的資格。

  幾個老太婆的投訴,就讓她投去吧。她們這種拖家帶口的就是嘴碎,鬧不出什么大事,畢竟老街改造升級是實實在在的好事,盧鎮長這是高舉大義,為此還透支了北山鎮未來兩年在這方面的資金規劃。

  這些上層博弈,北山夜市的攤主們當然不知道。不過社會閱歷豐富的,隱約能感覺到北山政府對他們挺重視的,跟以往打過交道的衙門不太一樣。

  “老板,你這邊多少?”

  “我這里是102,算100好了。”

  “好的,謝謝。”

  如今,到北山夜市上吃雙愛馬仕隱隱成為了一種時尚生活,對吃貨感興趣的,會經常在抖音、大眾點評、小紅書上刷到活動攻略。

  某大眾點評V7用戶:

啊啊啊!這兩家神仙路邊攤!!愛心愛心  燒烤攤不用說了,天天燒烤,你隨便拉個北山人來問都知道,20年的風縣老味道,代表著風縣燒烤的最高造詣,唯一算得上是缺點的就是價格小貴。

  小林麻辣燙價廉物美,好吃到讓人懷疑人生,價格也不貴,一只砂鍋燜螃蟹15塊錢,學生都消費的起。

  圖片×9……

  小紅書用戶:

  要不是北山朋友硬拉著我來,都不知道北山這種鄉下(傳統印象,勿噴)還有這種寶藏夜市。

  兩家號稱愛馬仕級的路邊攤……

  吃完了愛馬仕,還可以玩玩套大鵝,打氣球等小游戲做飯后運動,可以說是一條龍活動了,也不知道我家大熊什么狗屎運氣,竟然真套中一只大鵝!塞在后備箱里一路嚎回到風州,爸媽問我們哪里來的,說是套來的還不信……

  大鵝圖片×3

  抖音用戶……

  快手用戶……

  隨著北山夜市的名聲在互聯網上逐漸傳播開來,攤主們對時不時捧著長槍短炮到處亂拍的俊男靚女都見怪不怪了。這些年輕人好像啥也沒見識過似的,連一條灰不溜秋的土狗都要蹲著猛拍,拍完后還會賞半根火腿腸,摸摸頭才走。一個月下來,土狗肉眼可見的增肥了一圈,不再是先前可憐巴巴的模樣,保不準以后要吃成米其林輪胎人那種形象。

  不過攤主們對于他們把90的焦點都放在天天燒烤攤和小林麻辣燙上很是不滿,不時有攤主拉著路過的攝影師說“你多拍拍我攤里的唄?”可人家總是搖搖頭,笑笑離去,禮貌表情中透著一股千里之外的冷淡。

  有些好說話的,架不住攤主的熱情,裝模作樣的對著拍上幾張,反正不上傳人家也不知道,就是滿足他們的心理安慰。

  在這些時尚青年的科普下,攤主們知道了抖音、小紅書、微信公眾號……一天節拍下來,額外漲了十幾個粉絲,還是專業粉絲,對某些小博主來說算是意外之喜。

  就像林小建想的那樣,只要你足夠強大,不愁沒人幫你抬轎子。對只做風州市的媒體來說,能采訪的商家已經采訪的差不多了,每天發來發去的就是付費用戶,主觀傾向明顯,失去了公正和趣味,用戶粘性大幅度下降,忽然發現這里有個素材寶庫,還不激動的跳起來!

  天天燒烤可以做一期,小林麻辣燙可以做一期,北山夜市可以做一期,這樣就是三期了!一個月的素材有了!

  素材一禮拜發一期就夠了,主要是為了在通篇的軟文中調色。以往他們發來發去就是老街的老太婆小吃,自己都看膩了,終于可以換換口味。

  關注各路美食媒體的用戶們并不單純是為了優惠,有些人是通過這些見多識廣的平臺獲取吃喝玩樂的訊息。北山夜市雖然遠,也很低端,但有不少錢多人閑的被媒體上的視頻和圖片打動,不遠十里驅車前來湊個熱鬧。

  這個時候,一個地方文化底蘊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有位網友在風州論壇上做了一個簡易的北山旅游攻略:早上睡到自然醒,10點開車到北山鎮上買點土特產,中午先吃老扁農家土菜館,下午休息好爬北山,上北山寺禮佛為家人祈福,晚上逛北山夜市吃喝玩樂,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既有意義還有趣味行,重點是開車單程1小時不到不累。

  對不方便出遠門的人來說,周邊區縣一日游是忙碌工作之余必要的精神文化需求。僅有一個景點的話難以支撐起大量人氣,要形成景區才有能力承載。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吃已然是旅游過程中最重要的體驗。他們不像中老年人那樣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把行程搞的比上班還累。有相當多的年輕吃貨會趁著周末往返鄰市就為品嘗各種的美食必吃榜。

  一座城市如果有值得拍朋友圈大秀特秀的美食,在旅程上會增色不少。

  經過多次的宣傳,小林麻辣燙的名聲已經在年輕人群體中傳開了。他的傳播速度甚至比天天燒烤這樣的老字號還快,因為他自帶話題,無論是30元的無敵魔鬼辣還是顛覆傳統觀念的海鮮麻辣燙,都是讓人印象深刻,值得跟朋友吹噓的菜品。

  像他們這種涉足高檔消費的餐飲店,一單就抵得上邊上的攤好幾單。那些大老遠跑到北山來吃燒烤和麻辣燙的老饕,不可能吃個一兩串就摸摸肚子滿足,肯定要把特色菜盡量多的吃上,要不然連路費都劃不回來啊。

  這個心態在勤儉節約的人看來很難理解,但對愿意跋山涉水尋找美食的吃貨來說是很正常的操作。如果這兩家攤開在市區,客單價或許沒那么高,會有很多無意間路過,看到大名鼎鼎順手買一兩串嘗嘗味道湊個熱鬧的顧客,但總銷量肯定比在鄉下高。

  林小建最近也發現了這種變化,不知不覺間他準備的水產品越來越多,銷售占比在他的營業額里越來越高,占了菜單上好大一片區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