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章 科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南朝梟雄傳

  “昭臨四方曰明,知微之謂曰明,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周易》有言曰:大明始終。”

  顧野王聽了韓端所說幾字后,沉吟半晌,方才開口說道,“今日始知周公通玄占候之能,遠高于我!大將軍得周公奉‘明’為國號,當得國祚久長!”

  傅縡撫著長須,搖頭晃腦地道:“寧定明昭德騰禎,這七個字皆可為一國之號,但正如希馮兄所言,這‘明’字寓意極佳且廣,而且還具生克之理,確實是國號之首選。”

  陳暄也賣弄地附和道:“幽冥之處,皆常大明。周公博物知玄,并通佛家經典,這‘明’字果然是用得好!”

  韓端瞟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自己明明前幾日還在破廟禁佛,他卻非要在此時說什么佛家經典,這是在給他自己在找不痛快。

  此人雖文才俊逸,然舉止輕浮,酒色無度,大白天就一身酒氣,怪不得時人稱之為狎客。

  總之四個字——不堪使用!

  今日過后,便讓他回義興老家去種田。

  “日月相推而生明,承天道而定乾坤。”姚察撫須笑道,“這個國號,說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擲地有聲,細一想滋味無窮,若換了是我,是萬萬想不出來的。”

  韓端見大家都無異議,便輕輕鼓掌笑道:“諸君都認為‘明’為上佳,那就定下來以此為國號!”

  顧野王道:“大將軍,那年號可曾定下來了?”

  “定了,都是周公所賜,年號天祐。”

  韓端朗聲對堂下王眘說道:“國號年號皆已定下,王元恭,制璽之事,便要請卿多多用心,爭取早日制備出來,以方便下詔用璽。”

  中書舍人掌制誥擬詔,對皇帝用的璽印最為熟悉,因此韓端才將制璽之事交給他去負責,至于其他登極需要用到的儀仗袍服等一應器物,自有鴻臚與少府去準備。

  皇帝玉璽制出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九卿,否則“登極儀”根本無法舉行。

  秦、漢以九卿分管中央各部,魏、晉以后,各部職司多歸于尚書各曹分管,九卿僅保留部分職權,至梁武帝又加太府、大匠、大舟三卿,合為十二卿,陳朝沿襲。

  韓端覺得梁武所加三卿純屬多此一舉,于是又將太府、大匠、大舟三卿撤并于尚書省,仍置九卿。

  第一個要任命的就是九卿之首——太常卿。

  太常卿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禮,而“登極儀”正需要此人來主持。

  陳朝的太常卿是瑯玡王固,韓端念其投效有功,所以還是由他來擔任這個職務,反正太常卿雖然貴為九卿之首,但卻沒有實權,誰來擔任都無所謂。

  大司農是原壽陽太守楊述楊敬文,他在廣陵和壽陽任太守時,用韓端教給他的積肥選種之法,使兩地糧食年年豐收,韓端讓他當大司農,便是要他在全國范圍內主持推廣新法新種。

  太府卿掌金帛財帑,必須要親信之人,韓端選了韓家的賬房度支李立來擔任這個職務。

  廷尉卿掌司法審判斷獄,由原軍正靳釋來擔任。

  衛尉卿掌率衛士守衛宮禁并宮中軍器儀仗帳幕等事,此職由蔡恒來擔任最為合適。

  至于其它鴻臚卿、太仆卿、光祿卿等無干緊要的人事,韓端仍保持不變。

  其實真說起來,九卿和尚書省各部司職權多有重疊,完全沒有必要再設立,但新朝初建,諸事繁多,韓端也只有等走上正軌之后,再慢慢來清理合并,最終將九卿全部取消。

  九卿各有人選,但三省六部的官吏卻遲遲定不下來,原因無他,陳國滅亡得太快了點,沒有人才積累,導致如今無人可用。

  好在陳頊棄城而逃,原來朝中的官吏基本都在都中,實在找不到人手來代替的,就只能將以前的先湊活著用,先有了合適的人選再慢慢替換。

  但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科舉。

  “以往察舉,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向朝廷舉薦,此舉只于世家豪族有利,而大多寒門以及平民子弟,即便才學滿腹也不能入仕,大不利于朝廷招攬人才。”

  宣陽門外御道左側的周府正堂內,韓端向周弘正說了這番話。

  因為他需要取得周弘正的支持。

  以周弘正在士林中的地位,若能說動他站出來主持此事,定然能少許多麻煩。

  “確實如此。”

  周弘正點了點頭,作為世家之一員,而且身為陳朝豫州大中正,他對察舉制的本質自然是清楚得很。

  “那……大將軍要作何應對?”

  韓端正色道:“我準備全面實行科舉!”

  周弘正有些疑惑:“何謂科舉?”

  “定期舉行分科考試,選拔官吏,不需官吏舉薦,凡讀書人皆可參與,唯秉至公,以為取舍!”

  周弘正聞言,沉吟片刻,方才說道:“懷牒自舉,免去地方選擇,如此一來,可就要損害到士人的利益了。”

  他所說的士人并不是指讀書人,而是士大夫。

  科舉損害到士大夫的利益是必然之事,韓端也不作分辨,頜首道:“科舉勢在必行!”

  “以試取士,既能給所有讀書人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也能為國家提供更多的人才,且有利于國家安定和政治清明,可謂至公至善之舉!”

  周弘正又開始沉吟。

  汝南周氏也是世家高門,乃曹魏少府卿周裴后人,但周氏人丁單薄,到了周弘正這一代,已經只剩下兄弟三人,而他們的下一代,更是只有兩名子侄。

  而且以周氏的家學,真要實行科舉,周氏子弟也不致落于人后。

  因此他并不反感韓端提出的科舉。

  “大將軍說出此事,定然是已經思慮周全,心中有了章程,既然如此,今日不妨說來老朽聽聽?”

  韓端察言觀色,頓時振作精神,朗聲說道:“我欲將科舉考試科目分為五科,分別為進士、明法、明算、經史及武舉。”

  “各縣開蒙學童便可參加童生試,取中者可進入縣學,童生優異者可參加秀才試,取中者可進入郡學及州學,秀才優異者可參加會試,取中者可進入太學。”

  “太學之中,除教授經史詩賦之外,還要開設算學、明法等實用科目,朝廷每年選官便可通過考試從中擇優錄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