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四十一章 鄉豪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南朝梟雄傳

  韓端一心想要招降王琳,主要還是想利用他在淮南的名聲安撫百姓。

  他可是記得很清楚,后世吳明徹太建北伐攻破壽陽擒獲王琳,百姓們哭泣相隨,麾下士卒也紛紛為他請命,吳明徹怕生變亂,將其斬首于壽陽東南。

  王琳死后埋葬于八公山旁,他生前的故舊來參加葬禮的竟然多達數千人,后來更有壽陽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將其靈柩偷偷送回鄴城。

  能得百姓、士卒和故舊如此相待,說明王琳也并沒有傳言所說那么不堪。

  但對韓端來說,此人就像是一柄雙刃劍,用得好了,對他的淮南基業大有裨益,若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傷及自身。

  不過韓端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軟之人,只要王琳稍有異動,韓端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將其誅殺。

  定下了攻打壽陽的時日,諸將便相繼告辭,韓端又將嚴友元留下說話,過不多時,蔡抒古卻來稟報說有此間鄉豪求見。

  韓端自己便是鄉下豪強出身,但他卻對其他豪強沒有半分好感,而且世家豪強日后必將是他打擊的對象,此時自然不想和他們有所瓜葛。

  但蔡抒古卻道:“此鄉豪非彼鄉豪,那人說他是前朝縣府屬官,不是鄉下豪強。”

  “縣府屬官?”韓端想了一會,突然想起前梁時縣衙中確實有“鄉豪”這個官職。

  州置州望,郡置郡宗,縣置鄉豪,專掌搜羅舉薦人才之職,梁國滅亡之后,這個官職便被廢棄不用,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

  能任“鄉豪”者多為鄉中表率,倒不一定是鄉下豪強,而且此人是梁朝鄉豪,到現在最少都是六十歲以上,即使作為長者,他也不好拒之門外。

  “那就去請他進來。”

  來人共有三個,當先一人是位須發皆白的老者,韓端一見連忙起身相迎,那老者拱手道:“老朽之人候王師久矣,得聞此訊,即刻便渡江前來求見,還請將軍勿要見怪。”

  王師?韓端楞了一下,敢情這位是將自己麾下大軍當成了陳國的軍隊?

  老者姓郭名镕,乃東硤石對岸西硤石下蔡故城人氏,他身后兩人是其子侄,在左近也很有些名望,觀其神聽其語,也不像是鄉里豪橫之徒。

  韓端與其交談片刻,便弄明白了他的來意。

  郭镕確實以為他是陳國北伐大軍,因為他根本無法想象一家一族能有此人力財力擁數十萬大軍,并且還在數月之間便從齊軍手上搶回了淮陰、合州等重鎮。

  韓端知他誤會,但卻既不否認,也不承認,只是淡淡笑道:“此乃國家大事,本將不敢妄言。”

  “是了,朝廷既然讓將軍以韓氏名義動兵,自然是不想落齊國口實。”郭镕還以為自己猜中了事情真相,抬手輕輕拍了拍臉頰,“是老朽多嘴!”

  他雖是前朝遺臣,但卻始終以南人自居,心系南朝,事隔二十載重見王師,心情也有些激動。

  韓端與其稍作寒暄,隨后便向他問起壽陽左近的情形。

  “壽陽因先人遺澤擁芍陂水利,良田不下萬頃,年收糧數百萬石,但如今卻被齊軍盡數占為屯田,我等百姓只能種些高地薄田賴以糊口,卻還要承擔賦稅丁役,實在是苦不堪言。”

  韓端聞言,卻是抿嘴笑了一笑。

  芍陂是由春秋時楚相孫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可灌良田數萬頃,但這樣的良田,又豈是平民百姓能夠染指?

  說起此事,韓端還真得感謝齊軍,若非他們將這些良田占為屯田,取了壽陽之后又要起一番波折。

  “齊軍剛至淮南時,齊主承諾淮南新地十年不交賦稅,即使上下打點所余也足夠吃食,然而近年來,齊國朝廷突然加重賦稅,使得民不聊生,我等盼望王師久矣。”

  韓端想問的是壽陽齊軍駐防情況,以及周邊百姓的反應,但郭镕開口便是一頓“吐槽”。

  他的兒子郭新見韓端欲言又止,歉意地笑了笑,趁其父稍有停頓,便連忙插嘴道:

  “早前就聽人說,王師取了廣陵、秦郡、合州等郡縣,此番欲復壽陽,王顯貴將壽陽屯卒及各處守卒都盡數調回城內,可見心中也很是畏懼。”

  韓端問道:“那壽陽城防虛實如何?”

  “壽陽內有相國城、金城(即內城),外有羅城(即外城),占地極為廣闊,王顯貴雖將周邊齊軍都調回城內,卻也不能將壽陽處處防守。”

  “齊軍在壽陽屯田已近二十載,屯卒號稱五萬,但其中老幼至少占據三成,剩下的七成務農日久,早已不經兵事,根本不能與百戰王師相比。”

  “將軍若要攻城,我等或能助一臂之力!”

  郭新大概說了一下壽陽城內守軍的情況,繼而再次重申他們的立場。

  “多謝老丈、郭君、陳君義舉!”韓端拱手作謝道。

  對于壽陽,他也不是一無所知。

  壽陽金城城墻高近四丈,周長過六里,只此內城,就比南朝許多州城還要大,而且它還有個外城。

  但和內城比起來,外城雖然占地廣闊,但城墻卻比內城低矮了許多,而且正因為占地太廣的緣故,守軍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破外城并不難。

  難就難在內城。

  后世吳明徹攻打壽陽時,也同樣碰到這個難題,當時他的做法還是老一套:引水灌城。

  他令士卒堵塞淝水灌壽陽,城中遍地大水并引發了時疫,城中守軍死者十之六七,如此方攻陷了壽陽。

  灌城之法確實穩妥,而且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己方士卒傷亡,但韓端還是不想這樣做。

  城內除了數萬守軍之外,可是還有二十多萬百姓。

  “外城取之不難,但要取內城卻非易事,不知諸君可有教我?”

  韓端問出這話之后,便將目光看向郭新。

  此人口齒伶俐,頭腦清晰,若德行俱佳,又能立下些功勞,韓端倒是想提攜他一番。

  但郭新卻皺起了眉頭:“先時王顯貴曾派士卒強征我等鄉人青壯入城為力役,但彼等都在羅城,若將軍攻羅城,彼等肯定能夠出力,至于內城,恐怕他們也進入不了。”

  韓端沉吟片刻,道:“我軍若攻破羅城,羅城守軍應當會退入內城,到時讓你等鄉人扮作齊軍士卒混入內城以作內應,不知此計是否可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