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73章 火勢正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學習使我富裕

  順著徐大為這條線,蘇航挖出了幾個可疑的電話號碼。

  只不過很可惜,都不是蘇航要找的人。

  沒有挖出那個出售隱私信息的,反而找到幾家營銷號。

  一時間卻是沒有更深的進展了。

  蘇航揉了揉眉心,此事只好繼續往后排了,或者這一次對于隱私保護的重拳出擊能不能有點收獲吧。

  網上沖浪一波,蘇航發現,這火,貌似拱得有點大了。

  “這火是不是燒的太旺了?”

  馬志松看著網絡上的洶涌輿論,心里有些忐忑,看向祝慶田,眼里滿是焦慮。

  祝慶田撐著下巴,“我也沒想到啊,邁斯沃克怎么也暴雷了。”

  兩人看著各大主流媒體和網站上的評論、文章,作為導火索,心里別是一番滋味。

  網絡隱私問題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了。

  最開始,人們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隱私問題。

  那個時代,人們的網名甚至就是自己的真名,或者是真名·改。

  小蝦米和小菜鳥們的信息像是切好的肉一樣擺在網絡上,任人取用,不過那個時候網民風氣還是比較樸素的,不至于順著網線去砍人。

  那個時代的網民,就像沒有吃智慧果的亞當夏娃一樣,雖然是坦誠相見,但是也沒有太多的邪念。

  后來,一些惡性事件的爆發,讓人們意識到了個人隱私的重要,網民們開始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但是技術手段和規范約束卻沒有跟上黑客的腳步,隱私侵犯不過是轉到了暗地里,就像那枚偷吃的禁果。

  再后來,人們習慣了隱私被竊取。

  做了一天PPT后,打開購物軟件,被推送多媒體遙控筆。

  才剛剛發了條備戰考研的說說,某個社交軟件就開始發考研,連某個小視頻軟件也不例外。

  才剛剛買房,第二天就接到了無數個推銷裝修方案的電話。

  剛剛點了份糖醋排骨,馬上就收到了無數類似口味的推送……

  這一次由算籌點起來的火瞬間引燃到了各個領域,和網購、外賣、社交乃至網絡詐騙來了一波夢幻聯動。

  就連外國的某著名公司也遭受了機密泄露后,關于隱私保護的呼聲達到了高潮。

  “軟件注冊要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名字,更重要的事情還需要號碼,身份證之類的。

  號碼可以查出之前的工作單位或者是現在的工作單位,還有目前是在誰名下,甚至直接查出身份證號。

  QQ、微信也可以延伸出查到其它的資料,名字也能查到網名是真名的動態。

  身份證號可以查如家酒店,支付寶,社保,寬帶,電網,廣電,南航,東航……網絡時代,誰不是衤果奔?”

  “美術館里有一副描寫亞當和夏娃的畫。

  一個英國人看了,說:‘他們一定是英國人,男士有好吃的就和女士分享。’

  一個法國人看了,說:‘他們一定是法國人,情侶衤果亻本散步。’

  廣大網友們看了,說:‘這不就是我們嗎?’”

  “一位年輕人在乘坐地鐵時抱怨道:“這種公司真差勁兒!!!!!”

  結果被一位網友聽到而遭人肉。

  年輕人辯解說:‘我根本沒講是哪個公司,你怎么可以隨便人肉我呢?’

  ‘你少騙人,’網友咆哮道,‘我浪跡網絡二十多年了,哪一個公司差勁我不會知道嗎?’”

  “好家伙,蘇航笑話永不落伍。”

  “同志,老大哥亡了。”

  “網民網友千千萬,騙子水軍占一半。”

  “算籌泄密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沒用過算籌;

  MATLAB源碼泄露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這我也沒用過;

  當騙子拿著我的信息找上我的親人后,我想要說話,卻已經無話可說了。”

  互聯網沒有記憶,但是人有。

  一件件歷史事件也隨著隱私問題的發酵而被重新提起了。

  “大型線上視頻會議軟件Zoom,泄露了英國內閣開會的Zoom會議室房間號和密碼,在民主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所有網民都可以去聽英國的內閣會議了。”

  “XX銀行泄露客戶個人信息。”

  “XX酒店數據庫泄露。”

  “Facebook泄露用戶個人識別數據。”

  “運營商泄露個人信息。”

  這些泄露的數據初看時,不如何,細思,極恐。

  所有的數據綜合起來,足以識別、追蹤一個人。

  在這種情況下,各個第三方公司的推諉就顯得更加丑陋。

  “您已經在設置中同意了用戶體驗改善計劃,我們才收集您的信息呢。”

  “您已經在使用軟件前,同意了用戶協議里的條款呢。”

  “我們對您的遭遇深感同情,我們收集您的信息僅用于改善服務,并不會向其它公司泄露呢。”

  諸如此類的回應,沒有絲毫誠意,至多不過是五元購物紅包。

  個人隱私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堪一擊。

  “講個笑話,我已認真閱讀用戶協議并同意其中條例……”

  相對比之下,算籌的泄露似乎顯得不那么嚴重,后續的回應也顯得更加有誠意一些。

  不僅在第一時間刪除了網絡上的泄密文件,還直接訴諸法律并致歉以及商討補償事宜。

  而不是用一句“不可抗力”“用戶條款”來搪塞使用者。

  網友們忽然覺得,這家企業似乎還是挺不錯的。

  更重要的是,算籌背后的蜂巢公司真的在行動。

  蜂巢主頁,一個醒目欄目標示著調查進度。

  技術人員已經確定了云空間的泄露確實是由于黑客入侵,并在不斷鎖定對方。

  甚至乎還把問題日志給貼出來了,希望廣大用戶可以群策群力,共同監督。

  這也就是算籌的用戶多數有些專業知識才敢這樣干了,不然掛問題日志還不如掛一個麻衣學姐的寫真好用。

  終于,在群情激蕩下,官媒再次體現出了定海神針般的功效。

  再加上祝慶田以“蜂巢老總”的名號出面,表示自己將會把網絡隱私問題帶到更高層的代表大會中去,一定不會讓傷害群眾利益的事情愈演愈烈,定要斗爭到底。

  這個極其官方的話語,配上他濃眉大眼的面目,居然意外的讓人信服。

  至此,這把火,終于讓算籌從隱私公關危機中走出來了。

  也正如祝慶田所想的那樣,給網絡空間帶來了一些變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