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757 峰回路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諸天之我是沙悟凈

  先不要訂閱,稍后修改。

  先不要訂閱,稍后修改。

  駱天明既然只是卸任,回到汴梁也沒有別的事情,索性就一路慢慢走,權當游山玩水了。

  要知道,從西北返回汴梁,是要經過長安、洛陽等大城市的,還有終南山、華山等名山,不好好游玩兒一下,豈不是白來了。

  駱天明要游玩兒,穆桂英自然是跟著的。至于范仲淹,也因為對朝堂上那些同僚失望之極,同樣不愿意這么早回去,干脆和駱天明夫妻倆一起游玩兒。

  結果,還不等他們回到汴梁,西北的戰報先一步趕上來了,夏竦大敗!

  不管夏竦是忠是奸,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絕對不是個笨蛋。

  但他是個文臣,根本不懂軍伍之道,還偏偏自以為熟讀兵法,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臨陣換將本就是大忌,又換了這么個總指揮,這一仗不敗才有鬼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白虎營的損失不大,他們仗著一人雙馬的配置,順利突出了重圍。

  但夏竦不愧被評為奸臣,在戰報當中,將責任都推給了手下的武將,怪他們不聽指揮,把自己摘的干干凈凈。

  朝堂上人哪個不是老奸巨猾,夏竦這點心思能瞞得過誰?

  可問題是,打壓武將是文人不用商量的默契,朝廷竟然真的認同了夏竦的奏報,要將被栽贓罪名的武將全部斬首!

  駱天明聽說了這個消息后,長嘆了一聲道:“這個國家沒救了,看來我們楊家要另謀出路了。”

  他這話是當著穆桂英和范仲淹的面說的,穆桂英自然不會反對,范仲淹卻是大吃一驚,質問道:“楊宗保,你是要叛國嗎?”

  駱天明搖頭道:“叛國?我祖父寧死不肯投降,我這個做孫子的,豈能給他抹黑?但是我不投降敵國,不代表還愿意為大宋效力。我不妨明白的告訴你,我會帶著楊家遠赴海外,再不回來了。”

  范仲淹這才松了口氣,駱天明的臨陣指揮和穆桂英的大局謀劃,都讓他印象深刻,要是這樣的人才投靠了敵人,對大宋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還好駱天明顧及楊繼業的名聲,這才放棄了投奔遼國和西夏,但就算他不投靠敵國,大宋損失了這樣兩個人才,也是讓人痛心疾首的事。

  范仲淹開口勸道:“楊將軍,你且不要忙著下決定,這件事還有挽回的余地。我這就回京面見官家,拼著這身官服,也要讓官家收回成命!”

  駱天明冷笑道:“說服官家很簡單,可這件事是官家做的決定嗎?

  當初我想加入你們文官陣營,可不管我怎么努力,你們都不接受。

  好吧,那我就只求自保即可,別的都無所謂。

  可韓琦那個網吧單竟然在我父親的靈前侮辱他,氣的我一時忍耐不住,割了他的鼻子,和你們徹底鬧翻,讓我之前的努力盡付東流。

  區區一個韓琦,讓你們文臣把我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以后我若是再上戰場,得一只眼睛盯著敵人,一只眼睛盯著你們,這仗還怎么打?

  與其將來落個李牧的下場,我還不如逃之夭夭,省的將來被滿門抄斬。”

  范仲淹羞的無地自容,雖然事情不是他干的,但卻是他所在的陣營干的,讓他這種持身甚正的人,怎不覺得臉上無光?

  既然心中慚愧,范仲淹自然態度更加誠懇,說道:“楊將軍,請你稍安勿躁,這件事我一定會阻止,你且在家聽我的消息。”

  他們此時已經距離汴梁不遠,范仲淹打馬飛馳而去,直接進了皇宮。

  駱天明則和穆桂英依然慢悠悠的走著,一點都不著急。

  穆桂英忍不住問道:“相公,你真的想帶著全家出海?”

  駱天明嘆口氣道:“眼下這種情況,不出海,我們還有活路嗎?我當時確實太沖動了,不該當場割了韓琦的鼻子,應該暫時隱忍,日后再悄悄報復。”

  穆桂英道:“韓琦當著你的面侮辱公公,相公你沒殺他,已經很克制了,這事怨不得你。”

  駱天明搖搖頭沒說話,只是繼續走著。

  穆桂英沉默了片刻,又問道:“恐怕朝堂上那些人,不會讓我們楊家安然退出,甚至會對我們趕盡殺絕,到時候我們怎么辦?”

  駱天明看看周圍,見身邊除了穆桂英,就是絕對忠誠的楊家家將,也就毫不諱言的道:“他們最好別逼我,否則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穆桂英的家,處于宋遼邊境,也說不清楚是宋國人還是遼國人,所以對大宋也沒什么忠誠之心。要不是她嫁給了駱天明,根本不會為大宋效力。

  現在駱天明要脫離大宋,穆桂英當然是想都不想的站在駱天明這邊。

  只是,穆桂英還是很擔心,駱天明之前就沒做過脫離大宋的準備,萬一朝堂上那些人動硬的,楊家只憑不到三百個家將,能擋得住嗎?

  按照規矩,凡是從外地回來的官員,都要先去各自所屬的部門報道,若是官職夠高,還要拜見皇帝,然后才能回家。

  可是駱天明不管這一套,直接就回家了,并且一回家就讓所有家將都做好戰斗準備。

  雖說楊家的前后門都關緊了,任何人不得出入,但駱天明相信,皇帝一定有辦法知道楊府的動靜。

  他故意這么做,就是擺出個姿態給皇帝看,朝廷如果真的對楊家不利,楊家是不會束手就擒的。

  按照儒家的說法,君為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楊繼業顯然是按照這樣的要求去做的,即使被出賣了,也依然忠心耿耿。

  楊延昭也同樣是這樣的忠臣,即使在重病之中,當皇帝下旨讓他出征時,他毫不猶豫的就接受了,并且死在了軍中。

  可楊家兩代忠臣又如何?一個韓琦就敢上門欺辱,指著一個為國而死的將軍的靈位,大罵是賊配軍。

  要是朝廷依然不放過楊家,楊家還有什么必要忠于趙宋?即使為了祖父兩代的忠名,駱天明不會投敵,但也不會再給他們效力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