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56章 整合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唐暴吏

  黑齒常之說完看了看蘇揚身上,見他到處裹著紗布,便說:“某看你還有傷在身,只怕不適合長久與敵近身廝殺,某打算從這六百人當中抽調二百名箭術精湛之人組成弓箭團,由你專門指揮,負責為前鋒進攻之人提供支援,你看如何?”

  蘇揚抱拳:“將軍所慮甚是,清除敵軍明哨暗哨、清理敵軍弓箭手、為我方進攻將士提供遠程打擊支援之事就交給弓箭隊了!”

  二人又商議了一陣,蘇揚走到隊伍前面大聲下令:“某要從爾等之中挑選兩百名射手,現在進行弓箭比試,十日一組,分別記錄每人射術成績,錄取成績最好的兩百名編成弓箭團,某任校尉,其他旅帥、隊正、隊副、押官待某與將軍商議之后另行任命,現在開始弓箭較技!”

  經過一個小時的比試,每個人的成績都被臨時任命的參軍記錄在冊,蘇揚挑選了成績最好的兩百人編成一個團,他自任校尉,又任命彭九斤為第一旅旅帥,裝備弓箭、任命一個叫羅必成的軍官為第二旅旅帥,裝備弓弩,任命耿長生為督戰隊總押官負責全軍六百人的督戰事宜。

  其他四百余人由黑齒常之編成戰鋒隊、駐隊和奇兵三個戰兵旅,分別任命了三個旅帥統之。

  隊伍編組完成之后,黑齒常之和蘇揚分別帶領戰兵三個旅和弓弩兵兩個旅進行戰術演練,時間不多了,必須要抓緊時間,讓所有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互相熟悉、信任并提高戰術配合的默契度。

  六十個伙長牽來幾匹馱馬,他們把馱馬的眼睛蒙上,一個身形壯碩的伙長提著一根粗大的狼牙棒走到其中一匹馱馬身邊,掄起狼牙棒就砸在馱馬的腦袋上,只聽馱馬的顱骨傳出一道骨裂之聲,哼都沒哼一聲就倒在地上,四肢不停的抽搐著。

  這伙長也不管這馱馬還沒死透,又走到另一匹馱馬身邊掄起狼牙棒再次砸下,又一匹馱馬被砸倒,不消片刻工夫,幾匹馱馬全部被砸倒。

  一些伙長收拾柴火生火燒水,一些伙長把已死的馱馬剝皮清理內臟,用刀把肉和骨頭砍成一塊塊丟進大鍋里燉煮。

  待到中午時分,六十口大鍋里的馱馬肉已經煮得香噴噴,早已熟透,隊伍操練結束解散之后,每九個兵士一組來到一口鍋前由伙長分發肉食和湯水。

  蘇揚和黑齒常之坐在一起,兩人各自拿著一根大腿骨大口大口啃著,吃得唇齒留香、滿嘴流油。

  黑齒常之一邊吃一邊含糊不清的說:“自有史以來,歷代中原王朝唯有我大唐軍隊的馬匹配備率是最高的,騎兵雖然只占全軍比例的兩成,但每十個人當中就有六匹馱馬,馬是保證我大唐軍隊能長途遠征和著甲率高達六成的最大功臣,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軍中是不允許殺馬充饑的!”

  一般兩萬人的唐軍,騎兵有四千人,這個比例在歷代王朝之中不算最高,但馱馬的配備比例卻是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夠企及。

  在唐軍之中,無論是輜重兵還是戰兵,每人必配備一條槍(或矛)、一張弓、一口刀、另又有人加強有弩和棓。

  棓就是棍棒,作為唐軍中的人手一條的裝備,它的用途極為廣泛,可以用來挑重物,也可以做木杖支撐走路,還能在宿營時用來支撐營帳,遇到河流可以在淺水區用來打樁架橋及鋪設橋面。

  蘇揚說:“我朝一直不放棄河湟地區只怕也是因為此地適合養馬,是天然的大型放牧草場,若失去河湟地區,我大唐軍中的馬匹配備會大大減少!”

  這話不假,唐朝適合養馬的地區并不多,最大就屬河套地區和河西隴右,河套地區出產河套馬,而河西隴右出產河曲馬。

  “因此,我們不能死!這里還有七八萬人馬,某估計被打散的兵馬加起來也有七八萬,只要我等能夠突圍出去,再把被打散的人馬收攏起來,我朝不必增派兵力緊靠現存兵力依舊可以與吐蕃大軍抗衡!”

  黑齒常之說完扔下大腿骨,起身大喊:“傳令兵,傳令下去,下午原地休息,誰也不許到處亂跑!”

  戰術配合演練只能進行到這里了,時間上來不及,必須要為夜間的夜襲留足時間讓將士們養精蓄銳。

  將士們吃飽喝足之后倒地就睡,蘇揚睡不著,他拿出一本冊子和筆墨趴在一塊大石上開始書寫。

  黑齒常之安排完軍務走過來看見蘇揚在奮筆疾書,不禁問道:“蘇郎在寫甚么?家書么?”

  “非也!”蘇揚抬頭一看是黑齒常之,搖了搖頭。

  黑齒常之拿起冊子看見封面上寫著儀鳳三年唐蕃之戰記事——蘇揚,他臉色微變,再翻開冊子細度起來,他發現冊子上寫的內容正是戰事過程,文字語言通俗易懂,行文流暢、邏輯嚴謹。

  “蘇郎,你這是?”

  蘇揚笑著說:“來到這個世界,總想著能給后人留下點什么。從前看史書,感覺晦澀難懂,且歷代史書都是后人給前朝編史,真實性有待商榷!我寫的這個不是史書,只是記錄自己身邊發生的點點滴滴,此書若是有幸能夠流傳后世,后人對我大唐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而不是僅憑史書中的一鱗半爪、只詞片語就說了解了大唐!”

  黑齒常之覺得蘇揚這么做有點高大上,可他讀書不多,自己也說不上來什么,只說:“蘇郎此舉甚好!”

  這本記事是蘇揚從死人堆里爬出來開始敘述,此后每逢有空便寫一些,自從逃到了承風戍,他寫書的時間就充裕了不少。

  書中,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覺為敘事方法,不僅詳細記述了此戰的唐軍主要領兵大將人員組成,出征大軍規模、編制情況、武器配備和后勤補給的情況,還記錄了唐軍是如何行軍,軍令如何傳達,還有唐軍將士們的軍旅生活點點滴滴,更有各種方言俚語,生活習俗等等。

  除此之外,書中也記述了吐蕃大軍的規模、主要統帥將校組成、軍隊編制、武器配備、軍令傳達、如何行軍、宿營、吐蕃人的生活習性等等情況。

  此書作完之后,若是能夠流傳后世,對于后世研究大唐歷史的學者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為了迷惑麻痹吐蕃人,由韋待價統帶的兵馬下午依舊對野狼崗進行攻打,下午的戰斗進行得非常慘烈,韋待價的手下唐軍兵將陣亡了兩千余人,而吐蕃人的損失也極為慘重。

  黃昏時分,駐守在野狼崗的吐蕃大將跋地設派人在山崗上的最高處打旗語通知附近的吐蕃偵騎暗哨,向欽陵請求派兵增援。

  在天色剛剛要完全暗下來的時候,一支五千人的吐蕃軍以極快的速度繞過承風戍抵達了野狼崗,李敬玄想要派出騎兵截擊,卻是反應遲了一步。

  蘇揚收到這個消息之后心中很是焦慮,駐守野狼崗的吐蕃兵力增加,意味著他們的夜襲難度也增加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