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二十章制造局事宜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永歷十四年

  至講武堂回返后數日,李興就是接到水師奏報,從澳門轉運過來的火繩槍和工匠已經送至梧州。

  李興大喜過望,即從軍帥府直屬挑選了兩百火銃兵,由跟船而來的葡萄牙工匠負責教習,讓他們改用火繩槍進行射擊訓練,以考察兩種武器的實戰效果到底如何。

  經過對比,目前葡萄牙人所用之火繩槍較之大明的火銃優勢明顯,主要體現在射速和精度上,基本上在相同的時間內,火銃射擊一次,火繩槍則可以射擊兩到三次,而且葡軍的火繩槍更為輕便,士兵們射擊時穩定性更好,而且葡軍的火繩槍上皆設有準心,所以精度上比火銃要強上許多。

  其實在嘉靖年間,為了對付倭寇,明朝方面是裝備了一萬余支火繩槍的,而且戚繼光就曾上表,意圖大力發展火繩槍,只不過由于明朝的官員不重視,加上腐朽的匠戶制度,導致明軍依舊使用裝備可近三百年的火銃。

  經過葡萄牙方面工匠頭目鄧肯介紹其實火繩槍的射速和威力強于火銃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紙殼子彈,它是一個紙制彈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藥和二十三十克重的一顆彈丸。

  使用的時候,槍手只需用牙把彈筒咬開,把里面的火藥倒一部分到發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藥和彈丸用通條塞到槍管里就行了。

  那本帥問你,“這些工匠中所有的槍炮工匠全部制作火繩槍,一個月可以制多少支?當然你們如果將制作方法傳授給我們明國人,本帥必有重賞。”

  “尊敬的將軍閣下,這種火槍的制作不難,我很愿意將制作方法傳授給你們明國人。”這些遠渡重洋,到東方來冒險的葡萄牙人并不蠢,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捏在誰的手里。

  鄧肯想了想又說道:“其實我們歐洲那邊的皇室已經開始使用遂發槍了,那種槍支不需引線,就能直接射擊,只不過威力上較之火繩槍要低,而且打火率不高。”

  “那這種情況可以改良嗎?”李興聽了鄧肯的介紹后就是動了心,要是將手上的兩萬火銃兵全部改裝遂發槍的話,李興有信心將湖廣的十萬清軍掃蕩的一干二凈。

  “將軍閣下,目前不能,但是我國的研究人員,正在不斷的改進,只不過效果不是很明顯。”

  “那好吧,你們先在梧州制造局制作火繩槍吧,記住要將制作工藝傳授給我們的工匠,本帥希望一個月內打造一萬支火繩槍,至于費用你們不必管,若是辦好了,本帥就讓你在制造局當個百戶官。”

  “謝謝將軍閣下!”鄧肯心花怒放,他是舉家來到澳門的,看這樣子這輩子想回葡萄牙估計難了,能在大明混個官做做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現在歐洲那邊的火繩槍的制造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它就是設計了一種金屬簧片安裝在蛇桿下方,用來支撐蛇桿。

  這樣只有當使用者將蛇桿尾部上壓時,蛇桿頂部夾住的火繩才會扣擊在火藥池內,若是不對蛇桿尾部施加壓力,那么金屬簧片就會自動撐起蛇桿,使其遠離火藥池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這是一種很實用的設計。

  此時歐洲的火繩槍已經變得很完善了,擁有了名為“槍機”的半機械式點火裝置板機,外形也和大家印象里熟悉的槍械外形很相像了。

向李興介紹完火繩槍后,鄧肯又向李興提出了一個新的兵種“擲彈兵”此時的歐洲已經開始配備擲彈兵了  這時歐洲的投彈兵投擲的是填充了炸藥的鐵球,鐵球的大小只有壘球般大小,需要提前點燃引信后向敵軍投擲。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工作,如果引信被點燃沒有投擲出去,這時投彈兵包括身邊的士卒也就遭殃了。

  危險歸危險,投彈兵迅速的投擲大量手雷是會給對面的敵軍造成巨大的心里壓力,所以鄧肯認為可以在制造局試制一部分鐵球手雷。

  李興自無不許,不過這鐵球手雷和目前靖南軍軍中所用的震天雷差不多,只不過震天雷體型較大,不適合野戰投擲,但是顆粒火藥的出現,就可以將震天雷縮小。

  李興屬意用陶罐替代,最關鍵的是陶罐容易炸開,如果在陶罐中再加上部分鐵釘的話,那效果絕對不會比歐洲的鐵球手雷差。

  對于李興的建議,鄧肯表示認可,而且和鐵球同等大小的陶罐更輕便,更容易扔到對面的敵軍中去。

  為了加快生產進度,李興又下令給王文斌讓他務必督促所有的工匠必須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全力生產,至于如何生產,所有人必須分工明確,比如制作槍管的就是做槍管,做扳機的就是做扳機,待配件做好之后,再行組裝。

  而手雷則更簡單,做拳頭大的小陶罐即可,這可以新建個窯廠生產,關鍵的就是氣密性。

  為此王文斌建議用桐油和魚油將布帛涂抹均勻,曬干后用來堵塞陶罐,如此既不影響火繩的燃燒,又能將陶罐堵死,如此方可發揮最佳的效果。

  李興對王文斌的建議表示認同,即令制造局試產。

  其實明朝時期,廣州的佛山就是兩廣的煉鐵基地,李興之所以將這批葡萄牙工匠轉運梧州,一是梧州地處兩廣之中,一旦戰事發生,那這些生產出來的火器就能在短時間地運送到前線,二是這些葡萄牙工匠每一個對于李興都是無比寶貴的,所以李興必須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王文斌領命之后,就是向李興匯報熬糞煮硝之法成功了。

  “大帥,屬下等人在廣州期間,已經生產了一千余斤硝石,皆是通過熬糞所得,產量大至為十產一。”

  “好,若是硝石足夠,我靖南軍藥子則不會有缺,此法可在兩廣推行,由各縣統一在當地煮硝,軍帥府統一采購”

  李興考慮之后,這煮硝是可以在民間推廣的,他也不怕清軍知道,因為他手頭掌握著顆粒火藥的制作方法,只要將這些新的技術掌握在手中,那對付滿洲人總會保持優勢。

  其實在萬有才向他匯報洪承疇在湘南仿建棱堡后,李興就動了北征湖廣的心思,這洪承疇的危害太大了,這棱堡才搞出來幾天,他就能弄出來了,據來往的客商說除了材料是磚石結構,其余與靖南軍的棱堡并無二樣。

  為此在火繩槍和手雷生產期間,李興即召梧州諸將商量北伐事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