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十九章全軍縞素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永歷十四年

  蛺蝶臨風不可尋,

  一盂麥飯薦松林。

  紙錢真偽誰得知,

  憑仗仁人孝子心。

  永歷十三年七月十五中元節,按李興的命令,梧州府城軍帥府直屬部隊加陳博的獨立營,除守城軍馬以外,全部至白云山紀念碑處祭拜英靈。

  明軍自出麗江以來,戰歿者已達萬余人,這些人大多數皆是就地掩埋,唯有此次梧州戰役,戰死者皆被運至白云山安葬。

  密密麻麻的墳包之前便是李興命宋廣坤修建的紀念碑。

  靖南軍全軍縞素至白云山北麓祭拜聲勢浩大。

  使得梧州城中無數出城掃墓的百姓紛紛駐足觀望,整個白云山北麓,山腰上,江堤上擠滿了人。

  紀念碑面前的空地上,近萬名靖南軍分成五個整齊的方陣,如同一片白色的海洋。

  李興和郭之奇帶著一眾文武百官俱是來到了緩坡之上,而各縣駐防的鎮將在收到軍帥府命令后,也是列席參加。

  是日淫雨霏霏,仿佛上天也在為死去的英靈哭泣。

  王忠帶著幾個親衛奉上香燭祭品之后,負責此次祭奠大禮的梧州知府便走出隊列,高呼道。

  “祭祀開始。”

  李興便帶著全體官兵紛紛拜倒在紀念碑之前。

  “魂兮歸來兮,”

  “魂兮歸來兮。”

  李興在哭泣,是這些戰歿的將士們一路浴血廝殺,百折不屈,方能攻取梧州,立足天南。

  “楊兄弟,陳兄弟,但愿你們在天之靈能保佑我擊敗羅可鐸,恢復兩廣。”

  郭之奇在哭泣,十年奔波,國家傾頹,是這些將士們維持漢人在華夏的最后的尊嚴。

  萬有才,白安,秦風,李廣恩,梁八,李雄振也在哭泣。

  或是因為死難的同僚,或是為了故主大仇得報。

  一眾文官也是滿目含淚,無論是無論是虛情還是假意。

  緩坡下的萬余士兵也在哭泣,或是為了同袍,或是為了親人。

  整個白云山南麓哭聲震天,哀嚎遍地。

  眼看爐中之香快要燃盡。

  宋廣坤抹了抹眼眶中的淚水,聲嘶力竭地高喊道:“禮成。”

  李興霍然站起大呼道:“上血祭。”

  左右親衛便將馬雄,祖本闊,戴良臣,馬明遠等人的人頭奉上,王忠更是將在梧州所抓獲得祖德和十幾個漢軍提溜了過來。

  “諸位將士英靈不遠,今日本帥便以這些建奴走狗的狗頭祭奠你們,若是泉下有知,必要護佑我靖南軍。”

  祖德等人此刻早已是魂不附體,一個個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哭號:

  “大帥,我們也是漢人呀,我們也是漢人呀……”

  “你們是漢人嗎?你們配做漢人嗎?在遼東,在中原,在這天南之地你們殺的漢人少嗎?若不是有你們這些敗類你們做建奴的爪牙,我華夏又何至于沉淪至此?”

  “斬!”

  隨著李興一聲軍令。

  十余名漢軍便被梟了首級,加上馬雄等人的人頭通通被送到碑前。

  梁八和李雄振二人見的馬雄首級,從懷中掏出陳兆典的靈牌,又拜伏于地再次號哭起來。

  “平東將軍,您在天上看到了嗎?李大帥替咱們玉林明軍報仇了。”

  悲哀的情緒再次被感染,無數的明軍又開始號哭起來。

  李興鎮定心神,昂然而立,猛地拔劍直指那巍然的紀念碑高呼道:

  “自建奴猖亂以來,華夏陸沉,夷狄視我漢民為犬羊,遂有晉王,延平王相繼起兵,百折不撓,為我漢家天下,前撲后繼,殊死博殺,死難者何以數十萬計,興雖不才,卻甘附尾驥,興義師,舉大義,雖百死而無憾。”

  “今線賊屯守昭平,羅可鐸大軍以至貴陽,本帥雖才薄德淺,必一力抗之,保我梧州軍民。”

  “保梧州,護家小。”

  萬有才聲淚俱下揮舞著拳頭高呼起來。

  “保梧州,護家小。”

  “保梧州,護家小……”

  無數的官兵不停地呼喊起來。

  圍觀的百姓也被感染起來,一個個振臂高呼:“保梧州,護家小。”

  李興和郭之奇看著山麓下的軍民百姓亦是淚水盈眶。

  國在,家就在。

  家在,根就在。

  根在,民族就在。

  “肅靜!”李興又是高呼一聲。

  山下的官兵一個個緊緊地盯著他們的無敵統帥。

  “我李興成軍不過數月,然而我們打敗了清廷的多羅貝勒尚善。”

  “打敗了漢軍正白旗的孫思克。”

  “我們在金沙江突破了清軍的重兵封鎖。”

  “我們在楚雄擊潰了清廷的數萬大軍,沖出重圍。”

  “我們在廣西府陣斬了清廷的議政大臣。”

  就在這梧州,馬雄的兩萬大軍也是在我們的長刀之下灰飛煙滅。

  “現在清廷的郡王來了,我們只要打敗他,本帥便帶你們打下兩廣,兵進南都,飲馬長江。”

  “南都,南都,南都……”

  萬余明軍紛紛振臂高呼起來,

  “想不到時至今日,明軍尚有如此之威的”圍觀的百姓之中,有一個青年喃喃自語道。

  “小爺,咱們還是先回返韶州吧,不然大人會發怒的。”

  那青年身邊一個中年漢子低聲提醒著。

  “你先回去,我且在這看看他們如何對陣羅可鐸。”

  而山麓另一側的梅家墓地,梅九爺一家也死死地盯著緩坡之上的李興。

  漢家旌幟滿陰山,

  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

  梅念雪看著李興拔劍指天,慷慨激昂的身影,默默地說道:“身不過尺寸之地,猶存恢復之念,真英雄也。”

  “妹妹你嘀咕什么呢,要我說呀,這李興是找死,羅可鐸是什么人,那是滿洲郡王,手握百萬雄兵,就他這三瓜兩棗的,夠人家打嗎?”梅老九的兒子梅成不由地說道。

  “你住嘴。”還沒等梅念雪反駁,梅九爺卻是怒氣勃發。

  “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還有臉說別人,這李興年齡沒你大,你看看人家做了多大的事業,便是你的功名還是老子花了二十萬兩才從人家那要來的。”

  梅方見老頭子生氣了,哪里還敢言語,訕笑了兩聲退讓了過去。

  然而梅九爺卻是心神百轉,這李興予智予雄,未得隴便望蜀,若真擊敗羅可鐸,說不得還真能成事,想來女兒的事情還得和宋知府再談談。

  這個時候整個祭祀大典已經結束,李興便命令全軍開撥返回梧州,又令萬有才等人立即返回駐地,加緊修建棱堡等防御工事,以備羅可鐸大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