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七十二章岑溪會戰(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永歷十四年

  南都的鄭成功兵臨城下,只欠最后臨門一腳,卻頓兵城下。

  梧州的李興進駐藤縣后,也是左右為難,就在進駐藤縣的第二日,他便收到哨騎消息,馬雄集重兵駐防梧州,據城不出。

  他此刻算上降兵不過人馬不過萬五之數,如何能攻取擁兵萬人的堅城?無奈之下只得和郭之奇等人商議對策。

  郭之奇等人皆以為堅城不可攻,不若南下岑溪,再派人聯絡高州的兩廣總督連城璧。

  李興也不敢強攻梧州,他手里好不容易才攢了點家當,怎么可能無謂地浪費在堅城之下,當即命令全軍南下直取岑溪縣。

  岑溪南接廣東的高州,北連梧州府城,西連藤縣,南北交通便利,實為兩廣之鎖鑰。

  馬雄收各府之兵駐防梧州,為防岑溪有失,特意命令其弟馬明遠父子率軍四千駐防。

  李興決定攻打岑溪后,白安的磐石營為先鋒。自己則率大隊沿官道一路南下。

  當他率領大隊進抵三堡鎮的時候,收到哨騎來報,岑溪縣城有兵駐防,李興不由地驚訝起來。

  明軍一路東進,所過之處唯有在凌云遇到清軍阻截,岑溪的清軍敢于頑抗必然有所依仗。

  軍帥府參政宋廣坤心中一動不由地上前說道:“大帥,梧州和岑溪不足數十里,若是我軍頓兵于城下,馬雄再揮軍前來,我軍必敗矣。”

  李興深以為然,當即令親衛統領王忠取來地圖,與郭之奇,萬有才等人商量對策。

  郭之奇看著地圖沉吟良久,不由地說道:“如今我軍進退兩難,為今之計只有攻取岑溪方能打開入粵門戶,莫如分兵阻截,只要在堅持到馬雄援兵到達之前攻取岑溪則全盤皆活。”

  正在觀摩地圖的萬有才接口道:“大帥我軍只要沿安平,糯垌層層設防,拒敵于義昌河以南,便可遲滯敵軍。”

  李興此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看著地圖重重地一拍:

  “如此只有強攻了,萬將軍,本帥令你統一指揮虎捷,磐石二營驅使降兵,再與你三十門火炮攻取岑溪,務必在本帥退軍之前破城,你可有把握?”

  “既蒙大帥信任,末將必定在大帥撤軍之前攻取岑溪”

  萬有才此時也是一臉莊重地答道。

  李興既已定計再不猶豫,當即令萬有才率軍南取岑溪,自己則率軍帥府直屬部隊及秦風的鋼鋒營東取安平。

  一時之間梧州南部偵騎四出,戰云密布。

  就在李興分兵的同時,梧州府城的馬雄聞得明軍進取岑溪,當即點兵,率梧州兵備道李本晟,招撫副將李茹春及其子馬承蔭統兵萬余,經新地鎮直奔岑溪而來。

  李興率軍趕到糯垌時,馬雄大軍已經來到安平,雙方的偵騎卻是已經殺到了義昌河兩岸。

  義昌河不過是柳江的支流,最寬處不過百余米,而安平至糯垌區段僅僅只有三十米左右。

  李興聞得馬雄兵到安平,也不敢在糯垌逗留,直接率軍進抵義昌河南岸。

  他看到河面不寬,而此時建造營壘也是來不及了,而清軍人多勢眾,可填河而進,李興只得率軍在距離義昌河數里之處的大倫山設防。

  又令秦風率本部遠程兵進抵義昌河,不求阻截清軍過河,只需多插旗幟,騷擾清軍渡河即可。

  此時馬雄主力已經殺到河邊,他看到河寬不足三十米,又看到對岸里許之處旌旗林立,似乎有明軍布防,心中冷笑,顧謂左右道:“賊軍莫不是瘋了,如此小河焉能擋我大軍一擊。”

  他當即下令其子馬承蔭率本部人馬搭建浮橋以利大軍通行,又吩咐左右督促炮隊上來。

  廣西山多林密,更多山竹,這些竹子長約十余米,粗有手臂粗,馬承蔭便下令所部人馬砍伐山竹,將其連接起來捆綁結實,且作浮橋使用。

  千余人馬一起行動,很快便做好了十余只。這些簡易的浮橋,長三十余米,寬不過數米,只需將其推入水中固定住一頭,便可行軍。

  就在馬承蔭浮橋完工的同時,馬雄的炮隊也是趕了上來,這次增援岑溪由于急于趕路,馬雄只帶著二十余門虎蹲炮。

  炮隊上來以后,馬雄看到萬事俱備,便下令招撫副將李茹春和梧州兵備道李本晟各率三千綠營兵攜帶浮橋準備在火炮的掩護之下渡河。

  “嗚,嗚,嗚”悠揚的牛角號聲在義昌河兩岸響了起來。

  數千名綠營兵分成兩股,扛著竹橋便往河邊涌來,而他們身后的火炮也開始朝著對面的明軍防線射擊。

  一隊隊火銃兵,弓箭手在各自千總的帶領下沖到河邊,對著明軍的防線開始射擊。

  一時間義昌河南岸槍林彈雨,箭矢齊飛。

  秦風領著數百遠程兵看到清軍火力強大,只得一個個低頭縮頸,躲在剛剛趕制的掩體后面,對著浮橋上沖突而來的綠營兵不停的射擊。

  然而清軍六千余人,搭建了十余只浮橋,秦風的遠程兵不過五百余人,又被清軍火力壓制,一通亂射之后,也只打死了數十名清軍。

  他眼看清軍前鋒過河,哪里還敢停留,帶著人一溜煙地往大倫山撤去。

  馬雄渡河之后,只發現了十余具明軍尸體,其余各處不過是虛扎旌旗,迷惑他而已,登時大怒,當即下令全軍攻擊前進直取糯垌。

  大倫山卡在義昌河至糯垌的官道之側,不過是個高一百余米的丘陵,并沒有什么險要之處。

  李興到了大倫山之后,即令鋼鋒營副將陳博統率千余長槍兵扼守官道,又令馬隊參將陳文在槍陣之后尋機沖擊清軍本陣。他自己則率軍帥府直屬部隊和鋼鋒營剩余兵馬進駐大倫山,以成犄角之勢。

  秦風退回來之后,便接管了守在官道之上的鋼鋒營各部。

  李興見諸軍皆已準備妥當,便命人在大倫山山頂豎起了他的將旗,專等馬雄兵到。

  義昌河至大倫山不過數里之路,馬雄渡河之后,更是不停地督促所部軍馬攻擊前進。

  午時方過,馬雄大軍就抵達了大倫山,他看到明軍依山列陣,也是心煩意亂,這里地勢雖不險惡,然側面有山巒阻隔,他的大軍不易展開,只能先取大倫山,然后再取官道。

  不過他手頭有萬余人馬,便是強攻大倫山他也不虛,因為他手上的軍馬有三千人是在寧夏固原所招的回兵,戰斗力絕非普通綠營可比。

  隨著馬雄將旗連續三傾,清軍陣中鼓炮齊鳴。

  一隊隊清軍士兵便排眾而出,決定岑溪歸屬的一戰便在大倫山展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