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五十六章時代落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五十六章:時代落幕  天統五年六月,鄧軍攻克長安,滅亡秦國,鄧昇將關中六郡、西涼八郡分為關中道和西涼道,治所分別在長安和姑臧,但是關中六郡之中,歸屬關中道管轄的就只有五郡,河南郡被空了出來,這就很耐人尋味了,不過不容朝臣們細想,鄧昇又扔下了另一個深水炸彈,那就是任命晉王鄧瀚為姑臧總督,組建姑臧總督府,都督西涼八郡諸軍事,其麾下千牛衛改名西涼衛,隨之鎮守西涼八郡。

  親王坐鎮地方,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頓時在朝廷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不斷,最終還是鄧昇以無上的威望,強行通過了。

  身處東宮的鄧灝在得到消息之后,雖然東宮屬臣紛紛進言,但是鄧灝卻顯得十分的平靜,因為鄧灝很清楚,只要是鄧昇決定了的事情是不會改變的,自己又何必自討沒趣呢?而且鄧灝很清楚,現在自己的位置雖然說不上穩如泰山,但是也不是隨隨便便能夠撼動的,當了十幾年的太子了,就算是鄧昇要廢太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況且鄧灝也心知,鄧昇沒有任何易儲的想法。

  不過不說話,不代表鄧灝沒想法的,親王坐鎮地方,鄧昇在的時候,是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一旦自己繼位了,這些手握重兵的弟弟們,會不會聽自己的呢?如果不聽,那這些人就是最大的麻煩了。

  天統五年,七月十八日,齊王鄧尊率領關中宣撫使府一眾屬官出宛城,往長安而去,同時,薛仁貴也率領大軍班師回朝了。

  宛城城外十里的迎將亭,太子鄧灝親率文武百官在此迎接得勝還朝的大軍。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殿下千秋!”薛仁貴領頭,一眾伐秦將領紛紛下馬行禮道。

  鄧灝臉帶笑容的走上前,扶起薛仁貴,說道:“諸位將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爾等血戰沙場,為大鄧平定關中、西涼,功莫大焉,當是本宮向你們行禮才是。”

  “殿下言重了,臣等是大鄧之臣,自當為大鄧之千秋基業鞠躬盡瘁的,今日班師,幸得殿下親迎,是臣等的榮幸。”薛仁貴說道。

  “本宮奉陛下之命,前來迎接諸位將軍得勝還朝,今夜,陛下還會在景泰殿設宴為諸位將軍慶功,至于諸位將軍的封賞,朝廷也早有預案了,待朝會之上,陛下便會宣告天下!”鄧灝說道。

  “謝陛下隆恩!”眾人聞言,齊聲說道。

  是夜,鄧昇于景泰殿大宴群臣,為征戰歸來的一眾文武慶功,宴會上,君臣同樂。

  宴會結束之后,鄧昇便單獨召見了鄧瀚。

  乾陽宮中,鄧昇看著眼前有些拘謹的鄧瀚,說道:“瀚兒,朕今夜召見你,是有一事,想必你也聽說了,朕已經決定在姑臧設立姑臧總督府,都督西涼八郡諸軍事,千牛衛改名西涼衛,駐守西涼八郡,而你,則是第一任姑臧都督。”

  “兒臣定當不負父皇厚望,為大鄧鎮守邊陲,拱衛中央!”鄧瀚說道,雖然才剛回到宛城不久,但是鄧昇設立姑臧都督府,以親王坐鎮地方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全天下了,各方有識之士對于這一個決定皆是褒貶不一,鄧瀚也對此有所耳聞。

  鄧昇點了點頭,然后領著鄧瀚來到輿圖前,指著西涼八郡,說道:“西涼八郡,是秦人開辟的,秦人在這里根深蒂固,盡管當年秦國滅漢,將大部分的秦人遷到了關中,美其名曰落葉歸根,但是秦人在西涼扎根了幾百年,早就已經將西涼當成了自己的根了,如今我大鄧滅秦,秦人對我大鄧恐怕也是心中有恨的,日后西涼之地的動亂必不會少,你的任務很重的,另外,西涼自古以來都是羌人的棲息之地,秦國扎根西涼之后,和他們斗爭了幾百年,嘭無法令他們徹底歸附,你日后在處理羌人的問題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羌人世代盤踞西涼,其在西涼的歷史,比秦人還要長得多,當年秦人西遷之后,便開展了與羌人的長期斗爭,羌人時而歸附、時而反叛,成為了制約秦國發展的最大因素,而幾百年來,秦人也是不停地鎮壓羌人,但是又不能對其趕盡殺絕,只能是時而安撫、時而鎮壓。

  “兒臣明白,請父皇放心,兒臣知道應該怎么做的。”鄧瀚神情嚴肅的說道。

  鄧昇看著鄧瀚嚴肅的表情,笑了笑,說道:“你也不必或許緊張,朕既然讓你去鎮守西涼,自然會給你一些籌碼的,西涼馬氏一族、臨洮司馬家昔日都是秦國重臣,如今也歸順了我大鄧,他們兩家在久居西涼,與羌人關系頗好,日后他們會在你的麾下聽令,你可用他們來拉攏羌人,另外,朕還會讓沈知入你軍中,用以拉攏心向我大鄧之秦人,達到分化秦人的目的。”

  鄧昇當然不可能讓鄧瀚單槍匹馬的去西涼了,除了讓五萬千牛衛改名西涼衛進駐西涼之外,還將馬氏一族和臨洮司馬家劃入鄧瀚的麾下,同時還將秦國降將沈知安排到鄧瀚軍中,聽其差遣。

  “謝父皇!”鄧瀚聞言,大喜,沈知他見過,這是一員良將,能力不俗,有他相助,西涼之行定是如虎添翼的,至于馬氏一族和臨洮司馬家,鄧瀚并不是特別了解,不過也見過一兩個馬家和司馬家的子弟,但是聽說這兩家都是世代扎根西涼,臨洮司馬家還是秦國設立的南部都尉,管轄金城郡、隴西郡、武都郡三郡的羌族,馬氏一族更是在秦國入主關中之后,被秦國委任鎮守西涼,想必在西涼八郡的威望定是不低的。

  鄧昇又往西指了指,說道:“我大鄧的輿圖,只能到敦煌郡,不過朕聽聞,敦煌郡以西,還有許多的小國,秦人將這些小國所在的地方,稱之為西域,據說秦國一直都有與西域的小國來往,你這次鎮守西涼,除了穩定西涼八郡之外,還要幫朕打聽一下這西域的情況。”

  西域,這是一處中原人從未踏足過的土地,當年秦人開辟西涼,也曾與西域諸國取得聯系,只不過當年的秦國一門心思就是奪回關中,所以對于西域并沒有太過的重視,但是鄧昇可不一樣,來自后世,鄧昇更清楚西域這一塊寶地的精貴,只不過這個時代,交通運輸方面相當的落后,想要永久控制西域,單靠中央的力量很難做到,所以鄧昇讓鄧瀚去西涼,除了安定西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讓鄧瀚去經營西域。

  鄧瀚看向敦煌郡以西的輿圖,發現是一片空白的,也就是說,鄧國對西域一無所知,如果自己能夠成功經營西域,其功勞不下于開疆拓土,這是名垂青史的榮譽的,想到這里,鄧瀚心中豪情萬丈。

  “請父皇放心,兒臣定為大鄧降服這西域諸國,使之永遠臣服于我大鄧!”鄧瀚鄭重的說道。

  “你能有此雄心壯志,朕很高興!”鄧昇說道:“不過也要懂得分寸,你可知道朝中不少的大臣都在反對親王坐鎮地方的?”

  鄧瀚點了點頭,自從鄧昇提出親王坐鎮地方這個制度之后,朝野內外關于這個話題的議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鄧瀚也很清楚這些大臣都在擔心什么,無非就是擔心自己坐鎮西涼,日后兵強馬壯之后,會起兵與大哥鄧灝爭奪皇位罷了,不過鄧瀚對此并不理會,他自問問心無愧,如果他真的有心奪嫡的話,就不會等到今日了。

  “既然你都知道,那有些事朕還是需要和你說一下的,你這一次是以姑臧都督的身份坐鎮西涼的,也就是說西涼不是你的封地,姑臧都督是朝廷官職,你每年的中秋都需要進京述職,只可帶隨從侍衛進京便可,你麾下的兵馬無朝廷詔令,不可越隴關一步,另外,姑臧都督府只執掌兵權,關于地方政務,自有西涼道刺史府去處理,你不可干涉!”鄧昇說道。

  隴關,是關中的西大門,當初漢國就是因為失去了隴關,才導致最終被秦國所滅的,而隴關以西就是天水郡了,也就是說,鄧瀚鎮守的地方,就是隴關以西。

  “兒臣明白!”鄧瀚清楚,這是鄧昇給他的制約,不過鄧瀚并不是太過在意的,兵馬入不了隴關也沒什么,他是鎮守西涼的,又不是鎮守關中,入隴關干嘛呢?至于不能干涉西涼道政務,鄧瀚表示那都不是事,自己本來就對政務不感興趣的。

  “明白就好,很晚了,明日還要早朝,你早些回去歇息吧,在宛城逗留幾日,與你母妃好好道別之后,便早點啟程去姑臧吧。”鄧昇說道。

  “喏!兒臣告退!”說罷,鄧瀚便離開了乾陽宮。

  次日,景陽殿朝會上,鄧昇對伐秦諸將大肆封賞,不過大多都是提升軍銜和品級,對于爵位,鄧昇只是加封了慕容恪,慕容恪在鄧昇稱皇帝的時候,被加封為九江郡公,入凌霄閣,但是現在慕容恪已經是大將軍都督府車騎大將軍了,是鄧國新的軍方三巨頭之一,與之同為三巨頭之一的薛仁貴是英國公、李嗣業是唐國公,而慕容恪只是一個郡公,怎么看都不太合適,加上這一次伐秦,慕容恪功勞頗大,于是鄧昇加封慕容恪為梁國公。

  而至于其他人,都只是提升軍銜與品級而已,最多就是加重金銀財帛的賞賜,至于爵位,一個都沒有,一來是因為距離上一次大封群臣才過去五年,在大肆封賞,太快了,二來,如果真的論功行賞,鄧國一大票人有資格晉升公爵的,現在還有一個趙國沒有滅呢,倘若現在就晉升公爵,那日后滅趙之后,又該封賞什么呢?難不成個個都是勛王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雖然鄧昇設有勛王的爵位,用以鄧昇功勛卓著的大臣,但是鄧昇也不想濫封,給后世子孫開一個不好的頭,所以就算有人有資格晉升勛王,鄧昇也會限制數量的,絕不會多。

  朝會結束之后,鄧昇的御案上出現了兩份折子,讓鄧昇十分的頭疼,這是崔浩和張賓的辭呈。

  崔浩和張賓都是鄧昇最早召喚出來的人物,都是鄧王昇元年召喚的,至今已經三十五年了,當初召喚出來的時候,崔浩和張賓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今轉眼間都已經年過花甲了,當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崔浩、張賓、蔣琬、蘇弘、程昱,這五個都是鄧昇最為倚重和信任的大臣,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程昱、蘇弘早已故去,蔣琬幾年前致仕,后來因為胡惟庸太過驕縱,鄧昇重新將蔣琬請出來,如今的蔣琬已經是年近古稀了。

  拿著兩人的辭呈,鄧昇久久不能言語,說實話,他舍不得啊,自鄧昇登基以來,滿朝文武中,文臣以崔浩、張賓、蔣琬、蘇弘、程昱為首,武將以岳飛、常遇春、楊延昭為首,而現在這些人故去的故去,退隱的退隱,似乎象征著一個時代的過去,想到這里,鄧昇也不禁的感嘆起自己了,鄧昇登基的時候,只有十六歲,而今三十五年過去了,如今的鄧昇已經是年過半百之人。

  “來人,傳中書令崔浩、門下令張賓覲見!”鄧昇說道。

  很快,便有人前去傳召崔浩和張賓,不一會,二人便來到了乾陽宮,顫顫驚驚的向鄧昇行禮道:“臣拜見陛下!”

  看著二人老態龍鐘的面容,鄧昇不禁心里感嘆,他們真的已經老了,在這個時代,能夠活到五十都已經算是高壽了,而像崔浩、張賓二人,一生錦衣玉食的,壽命比普通人要長點,但是多年的積勞,也讓兩人的身體不堪重負了。

  “崔卿、張卿請起!”鄧昇說道。

  “謝陛下!”二人應道。

  二人起身之后,鄧昇拿起二人的辭呈,說道:“你們的辭呈,朕看到了,就不能在等等嗎?如今秦國已滅,關中平定,不消數年功夫,我大鄧雄獅定能兵進晉陽,一統天下,朕還想著與二位卿家一同登臨泰山之巔呢。”

  二人聞言,笑了笑,年紀較大的張賓說道:“陛下,臣等二人已經六十好幾的人了,按理說,早幾年我們就應該退下來了,只不過心中仍有執念,放不下,故而耽擱了幾年,現在大鄧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如今的大鄧人才濟濟,已經不再需要我們了,再不退下來,就惹人嫌了,還望陛下成全。”

  “是啊,陛下。”崔浩也說道:“近年來,朕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說白了,臣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如果還留在朝中,每日面對繁重的政務,恐怕臣真的看不到大鄧一統天下的那一日了,與其勉強貪戀權位,倒不如急流勇退,日后家中含飴弄孫,也別有一番滋味啊。”

  崔浩和張賓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鄧昇便知道他們心意已決,不過鄧昇還想挽留一二,說道:“既然二位卿家不愿留在中書省和門下省,不如前往東宮,與蔣卿一道教導太子如何?”

  蔣琬在退下來之后,又被鄧昇請出來,入職東宮,任太子太傅,所以鄧昇便想,既然崔浩和張賓不愿意留在中書省和門下省,那不如和蔣琬一樣,去東宮任職,東宮除了太子太傅之外,還有太子太師和太子太保,以崔浩和張賓的能力,擔任這兩個職位綽綽有余的。

  不過崔浩和張賓可不是這么想的,只見崔浩笑著說道:“陛下,蔣兄為何回到東宮,臣等也是知曉的,如今東宮人才濟濟,太子也早已成才,臣等就算去了東宮,也教不了太子什么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唉……”聞言,鄧昇便知道二人去意已決,無法再挽留了,于是嘆了一口氣,說道:“既然二位卿家不愿意繼續留在朝中,那朕也不敢勉強,只不過中書省和門下省實在太過重要了,二位卿家驟然離去,朕也不知道何人能夠勝任啊。”

  “陛下,朝中人才濟濟,能夠勝任之人良多,又何必苦惱呢?如果陛下實在沒有人選,臣倒是可以推薦一二,刑部尚書范仲淹、吏部尚書寇準乃是朝中老臣,無論資歷還是能力都是上上之選,有他們二人入主中書省和門下省,也能進一步遏制住胡惟庸的囂張氣焰。”張賓說道。

  張賓和崔浩很清楚,這幾年,鄧昇最大的心病就是胡惟庸了,為了打壓胡惟庸的囂張氣焰,鄧昇甚至不惜將致仕在家的蔣琬請出來,而寇準和范仲淹是朝中為數不多能夠與胡惟庸掰手腕的人,其實很早以前,滿朝文武都很清楚,一旦崔浩和張賓退下來之后,接替他們的人就是范仲淹和寇準了。

  鄧昇點了點頭,說道:“關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人選,朕還需考量一二,二位卿家,今日便留在宮中,與朕好好的說說話,往后這樣的機會恐怕不多了。”

  “喏!”崔浩、張賓應道。

  當日,鄧昇、崔浩、張賓二人便在御花園飲宴,三人暢談往事,將鄧國這幾十年的進程一一回顧,最后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鄧昇下詔同意了崔浩、張賓的辭呈,同時任命刑部尚書范仲淹為中書令、吏部尚書寇準為門下令,同時吏部侍郎荀彧接替寇準,任吏部尚書,至于刑部尚書,則另做他選。

  。手機版網址:

  請:wap.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