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二章院士們的震驚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佬從養豬開始

  張海沒想到網友對公司有這么高的希望!

  但他和姜興民還有山神種業的所有員工一樣,

  都希望公司能在種子行業中打下一片江山,讓華夏的種子賣遍全世界!

  就在網友們議論紛紛的時候,村民也炸開了鍋,當晚很多看到新聞的村民都在群里向張海詢問:

  “小海,聽說你們農場要上央視節目啦?”

  “嗯,是農民豐收節的晚會節目,不過只是分會場而已!”張海笑著回答道。

  “分會場?就像春晚分會場那樣的嗎?”

  大家都看過春晚,所以對分會場的形勢也有些了解,于是向張海再次問道。

  “對就是那樣子!”張海笑著點點頭。

  “那樣也不錯了!”

  “就是,一般的地方還上不了分會場呢!”

  “那是當然啦,我聽說央視這次考察了三十多個地點,最終只有山神農場和兩個特色村寨殺出重圍,成為了了央視豐收節的分會場!”

  “呵呵,那咱們村不是要央視了?”

  二大爺對三號農場不太了解,還以為山神農場就在村里,但其實村里的是一號農場。

  “怎么可能?人家是在三號農場拍,安海那邊的農場,怎么可能是我們村?”

  還沒等張海回答,小馬叔就搶先答道。

  “唉!那就真的可惜,我們村怎么就爭取到這個好機會呢!”

  “是啊,要是咱們村能上央視,那就真的長臉了!”

  村民們都覺得挺可惜,心想要是能上央視那就好了!

  “大家放心,我覺得咱能村里的農場發展的也不錯,以后肯定也有機會!”國興叔再次冒了出來安慰大家!

  “國興說的不錯,現在我們村的山神蔬菜這么火,上央視肯定是早晚的事情!”

  “那可不,我家那口子就在山神食品廠上班,現在每天公司光是賣蔬菜都有兩三百萬的收入呢!”小馬叔對此也深信不疑。

  其實不僅僅是小馬叔,其他村民們對村里的農場和養豬場都充滿了信心,

  大家覺得這里可是山神集團的發源地,只要這么繼續發展下去,以后肯定能有上央視的機會。

  看到村民們的話,張海也笑了笑,沒想到大家對自己都這么有信心,

  “對了小海,央視的節目啥時候錄啊?”大家熱火朝天的聊了一會兒,小馬叔才問到了這事。

  “對啊小海,如果時間允許我們也過去看看啊!”國興叔也跟著問道。

  “央視的農民豐收節將在8月25號上午九點開始錄制,如果大家想去的話,可以到我這里報個名,到時候我可以安排大家在農場住宿和就餐!”

  “可以啊,不過到你們農場住宿貴不貴?還有吃的怎么算?”小馬叔笑呵呵問道。

  “放心,一百塊一天,包吃包住!”張海笑了笑回答到。

  本來很多人都不打算去的,但一看到這個價格覺得挺便宜啊!

  而且安海還有著名的安海大瀑布,如果這次過去,還能順便參觀參觀大瀑布呢!

  但隨后大家一想到家里還有一大堆事情,家里的豬也丟不下,于是很多村民都糾結了,一整晚都沒睡好!

  因為現在村里幾乎都沒有閑人,村里大部分人都在公司上班,剩下的老人也要在家種地養豬。

  所以別看大家說的歡,但最終報名的卻沒多少,只有村長、小馬叔還有國興叔等五六個人而已!

8月18這一天  三號農場那邊的高產玉米試驗田終于開始秋收了!

  這天一大早,央視的欄目組就來到了現場,準備拍攝一些豐收節的素材。

  除了央視記者到了現場外,還有省臺也派了記者過來。

  就在記者們架號機器準備拍攝的時候,苗立偉帶著農科院的專家們也來到了現場。

  由于去年的山神集團的玉米打破了全國單產記錄,因此這次過來的專家陣容更加強大。

  僅僅是院士就來了三位,其中兩位是農科院的專家,還都是副院長。

此外還一位劉院士  他不僅是華夏農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經完成過數次國家大型科研公關項目。

  而且還是玉米單產記錄之前的保持著,可惜這個記錄在去年被山神農場給打破。

  因此這次劉院士過來,就是想親眼看看,這個打破自己的記錄的農場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

  真的是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

  當劉院士一進入山神農場,就被農場的里作物震驚到了!

  他完全沒想到山神農場不僅在玉米小麥種植方面技術強大,還在蔬菜和水鬼方面也有這么強的實力。

  就在昨天的歡迎晚宴上,當專家們吃到山神集團產的蔬菜和水果后,全都對山神集團刮目相看。

  大家都沒想到山神農場栽種的蔬菜和水果能有這么高的品質!

  更讓大家震驚的是品質這么好的蔬菜水果,居然還不是山神集團最高端的產品。

  于是專家們都非常好奇,山神集團最高端你蔬菜和水果究竟是什么樣?

  今早,當大家吃到最高擋的山神蔬菜和水果后,頓時驚嘆不已。

  同時大家也對山神農場的技術實力心服口服。

  看著眼前的玉米地,劉院士似乎頗有興致,笑呵呵的向兩位老友邀請道:

  “老王、老李要不咱們來猜一猜地里的玉米產量是多少?最后看看誰猜的準!”

  “來就來,估產量我可不怕你!”王院士擼起袖子躍躍欲試的說道。

  “呵呵,那咱們就仨就來試試。”李院士也笑了笑,覺得比一比也挺有趣。

  三位院士都是農業領域的專家,他們在農田土地中鉆研了一輩子,對莊稼的產量估測都有自己的一手。

  于是三位院士各顯神通,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絕活。

  王院士在地里走了幾步,心里默默地數了數,又剝開玉米棒子仔細的看了看,幾十秒后他就胸有成竹的笑了起來。

  劉院士的手段更簡單,只是比劃了幾下玉米棒子的長度和大小就停了下來。

  只有李院士最認真,花了比其他兩位多一倍的時間才停了下來。

  “哈哈,老李你再認真又有啥用,你一研究水稻的,肯定沒有我們估的準!”王教授哈哈大笑道。

  “呵呵,俗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要是我這研究水稻都比你們準,那你們可就要被打臉了!”李院士笑呵呵說道。

  “哦,是嗎?那咱們走著瞧!”

  請:m.lvsetxt.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