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馬漢兩人剛剛想要有所舉動,便被范宇義母李婆婆的話驚的下巴都掉了。
這位大娘子瘋了不成,竟敢冒充官家生母,即使大宋律法不尚死刑,可也要治其死罪。
兩人當場僵住,四道目光看向包拯,意在詢問。
包拯也沒能想到,這位李大娘子硬杠自己都是輕的,此時的這番話才是要命。
公孫策的兩眼越睜越大,幾乎突了出來,此事太過不可思議,幾如夢中一般。
如秦府諸人,還有張龍趙虎等人,無不是張口結舌,一時間整個偏殿之中顯得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在李婆婆身邊侍奉的陳氏兩姐妹有點不明所以,四只眼睛好奇的望來望去。
只有范宇心中已經有所預料,他看到義母李婆婆到來之時,便已經猜測到義母要替自己出頭。等此時義母真的替他出頭了,范宇心中也是倍受沖擊。
自已其實并沒有走到絕路,只要與包拯再談一次,便可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從而扭轉案情。可是義母李婆婆卻并不知情,一心只為了自己的義子范宇擔驚受怕。沒等包拯問出話來,便直接挺身而出了。
原本范宇已經不打算讓義母去認官家,以他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搏一個一生富貴。可是看到義母此時講出石破天驚的這些話,他心中既是心疼又有些暗暗的竊喜。
范宇不由得暗罵自己,范宇你在竊喜什么?難道憑借義母對你的疼愛,便可抱上官家這條大腿,從此平添無窮富貴,僅此而已嗎?沒出息!義母待你如同親生骨肉,百般回護。你卻懷有利用之心,實在是可憐可恥可悲,簡直不是人了。
“包欽差,義母對我實在是寵愛擔心,她這些話只是戲言,還請包欽差莫要當真。”范宇也沒辦法,立時張口打破沉寂,試圖補救。
包拯的黑臉從震驚到緩和,又變的極其嚴肅,“事涉官家,豈有兒戲之言!公孫先生,將金珠取來我看!”
公孫策不敢懈怠,連忙上前對著李婆婆一拱手道:“公孫策要取大娘子手中金珠驗看,失禮了。”
范宇看著義母將手中的金珠交給了公孫策的手中,心里很不是滋味。雖然不是自己逼著義母表露的身份,可是義母卻也是為了范宇才這樣做的。
公孫策兩手捧著那枚金珠,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絲晃動。
其他人的目光也盯著那枚金珠,隨著公孫策的腳步移動。
秦員外的喉結上下縱動,只覺得口干無比。李大娘子與他秦家關系非淺,如上賓一般在秦府住了許多年,卻被自己給趕走了。如果這李大娘子,真是當今官家生母,那秦家要如何自處?自己的那位大哥,又是在汴梁居于何職,又因何而死,其中許多疑問如今都顯得極為詭秘。
而天齊廟的廟祝范宗華,整個人早已經呆若木雞,連喘氣都不敢稍大。
包拯鄭重接過公孫策手中的金珠,細細打量。
金珠是純金制成,中間穿孔系有繩結,取在手中沉甸甸的十分壓手。上面雕有游龍戲鳳的圖案,覆蓋個整個金珠。金珠在手中滾動之時,仿佛這珠子上的龍鳳活了一般舞動不休。只看這雕功,線條流暢自如,轉折之處更是揮灑自如,必是出自大匠之手。而且,在龍鳳之間,還有‘李宸妃’三個小字。
當然,這些都證明不了這金珠是出自宮中。真正能證明這枚金珠是從宮中流傳出來的,是金珠之上的標記。在龍鱗間刻有幾乎微不可察的御制兩字,還有年月日期。
象這樣的御制物品,一般宮中都是記錄在案的,要想冒充絕無可能。
包拯身為權知開封府的知府,又是官家欽命的欽差,他當然見識過宮中的御制之物。他將金珠緊緊的握在手中,心里其實已經相信了七八分。這位大娘子是不是官家生母,他不知道,但是這金珠定是宮中之物。
“王朝馬漢,將秦員外一家人,還有廟祝范宗華和兩個小娘子都帶出去,無有召喚不得進來。”包拯面色平靜的道。
秦府諸人聽到包拯這樣說,心中都是忐忑,卻也不敢反抗,都跟著王朝馬漢兩人乖乖出去。
包拯看了看范宇,有心將他也趕出去,想了想還是算了。看范宇的表現,并沒表露出多少震驚之色,似乎早就知道些什么。而且今日之事,便是因為這個小子引起的一連串變故。
范宇心里早就對義母的身份有了判斷,自然不會再表現出多少震驚來。可是包拯是個斷案的行家,范宇一不注意,就被包拯觀察到了。
“現在事涉宮中秘聞,在場眾人想必知道輕重。”包拯的目光掃過眾人的臉龐道:“后面我要問的一些事情,爾等都不得外傳,若是外傳,后果自負。”
張龍趙虎與公孫策,還有范宇,四人同時向包拯拱手,表示明白。
只有范宇的義母李婆婆一人,昂然而立,“包卿,你可曾確認了。”
除了范宇之外,其余在場之人,聽到這一聲包卿,大家都有些膽顫心驚。就是包拯自己,也是心中一沉。
范宇上前扶住了義母的手臂道:“娘,你又何苦。”
都怪自己太過想當然了,輕視了那位賈知縣。以為自己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說動王豐一同揭發賈知縣。卻也不想想,王豐與賈知縣同流合污多年,豈是自己幾句話就能說服的。
如今告發賈知縣不成,卻連累了義母替自己出頭。范宇對自己的安危沒什么好擔心的,他只是覺得對不起義母李婆婆。
“大娘子,這枚金珠確是宮中御制之物。”包拯話鋒一轉,卻道:“但是只憑此枚金珠,卻不能證明大娘子便是李宸妃。即使大娘子就是李宸妃,恐也不是當今官家的生母。當今官家的生母天下皆知,便是先皇的章獻明肅皇后。而今故去不過一年,你如何竟敢冒充。”
公孫策這才記起,官家生母的身份人人皆知,便是大宋首開臨朝先例的故皇太后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