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83 300萬重點項目與“杰青”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周日,在《自然·能源》文章投出后,許秋手中的工作暫時清零。

  雖然接下來他的工作思路還是比較明確的,但人一閑下來就想偷懶。

  許秋也不例外,他輕車熟路的打開了起點網頁,篩選了一下“200萬字以上”的,打算找一本對眼緣的書隨意看看。

  許秋有個習慣,基本只盯著200W的,然后一次性看完,也不追更,不管有沒有結局,對他來說那都不重要。

  而且,他看的也快,巔峰速度全速瀏覽的話,一天差不多就能看200W字以上。

  以至于許秋大一剛接觸網文,只花費了一年不到的時間,總閱讀就已經過億。

  當然,這種閱讀速度,基本上就是看一本忘一本,記不住什么劇情。

  比如,現在他只能依稀的記住什么“學之力,三段!”。

  就在這時,熟悉的BGM響起,魏興思出現在216的門口。

  許秋默默X掉網頁,內心嘆了口氣,抬頭和魏老師對視了一下,交換了一下眼神。

  魏興思:“我來了,你懂得。”

  許秋:“你來了,我懂了。”

  看來新的活兒又來了,只是這次要干啥呢?

  嘛,等下就知道了。

  魏興思招了招手,說道:“許秋,鄔勝男,你們兩個過來一下。”

  三人進入218房間,魏興思在辦公桌前坐下,說道:“還有三個月就要年底了,叫你們過來,主要是說一下項目申請的事情,之前許秋你和吳菲菲寫的那個中瑞STINT算是小項目,這回我們要申請兩個大項目。”

  魏興思情緒高漲,解釋道:“其中一個是杰青基金,你們也知道,我現在還有幾年就要滿45周歲了,到時候就無法再申請‘杰青’或者‘長江’了。剛好今年因為許秋的緣故,我們組里的成果非常多,所以我經過考慮之后,打算沖擊一下‘杰青’。”

  對于這個消息許秋并感到不意外,之前他就聽到魏老師和馮盛東聊起過這件事情,鄔勝男也是淡定的點點頭。

  魏興思從冰箱里取出兩瓶沙棘汁,遞給許秋和鄔勝男,隨后繼續說道:

  “剛才我和龔遠江打電話聊了聊,他既是‘長江’又是‘杰青’,對這方面的申請比較有經驗。

  “他告訴我杰青項目的申請和普通的面上項目不太一樣,杰青基金的評選更看重的是過去已有的工作積累,對于擬開展的研究工作不宜介紹得太具體,只要大方向沒有問題,有一定新穎性和創新之處就可以了。

  “太具體有時候反而會被人挑出毛病,在獲得杰青資助后,完全可以自由探索,如果把自己限制得太死了,以后檢查中碰到‘死心眼’的,解釋起來會比較啰嗦。

  “大體就是這樣的情況,申報日期截止時間是明年的三月初,我打算讓鄔勝男你來主筆,許秋你負責把握大方向,你們有沒有什么問題?”

  “我沒問題。”鄔勝男當即回應道,對于幫老板寫本質這種事情,作為一個拿工資的博后,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可以。”許秋也回了一句,對他來說,現在就是學生的身份,能學到東西就是好的。

  之后要走科研的道路的話,肯定也會遇到申請基金的事情,現在幫魏興思寫,就是給自己攢經驗,到時候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畢竟,現在是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工作做得再出彩,沒辦法展現給別人,那也是零。

  因為別人在評審的時候,不可能全部都是同一領域的研究者,總會有一半左右的其他領域研究者,怎么把項目寫的讓其他領域的人也能看懂,也能覺得非常NB,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

  當然,話說回來,一力可以破萬法。

  如果在歷史研究成果中掛上十幾篇以一作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過的CNS、《自然》大子刊,就算是外行,也都能看懂,這是大佬。

  許秋擰開了玻璃瓶裝沙棘汁的蓋子,呷了一口,感覺沙棘汁的味道有些怪怪的,酸甜酸甜,和其他常見的果汁都不太一樣。

  這時,魏興思的聲音再次傳來:

  “另外一個項目是重點項目,關于非富勒烯受體的,最早是徐正宏向學部提的建議,主要是因為他們IDTBR體系取得突破了,效率做到了11。

  “后來經過同行評議,篩選,學部審核,現在已經正式確認了這個方向,指南剛剛下來沒多久,一共有兩個名額,這個項目的申請截止時間和杰青項目差不多,也在明年的三月份。

  “重點項目是五年一共300萬直接經費資助,資助力度非常大,我怕我們組單獨申請的話吃不下,因此打算和龔遠江他們那邊合作,如果能申請到的話,經費他們分大約100萬,我們分大約200萬。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普通的面上項目是不需要現場答辯的,只需要同行評審通過即可,而重點項目和杰青項目在同行評閱過后,都還需要進行現場答辯。

  “這樣的話,如果兩項申請都能中的話,就需要連續答辯兩場,壓力比較大,不過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魏興思說到這里,笑了笑繼續說道:

  “另外,重點項目如果是多方協同申請的話,必須要有各自的分工,也就是說多方之間研究的內容不能重疊,必須有所互補。

  “考慮到這一點,我和龔遠江簡單討論了一下,他們做小分子給體材料的底子還不錯,剛剛不是還發了一篇AM嘛。

  “因此這個重點項目的申請,就讓他們負責小分子給體材料的開發,我們負責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開發,以及聚合物給體材料的開發,這樣剛好三個并列的研究方向。

  “嗯……這個項目我暫時親自負責吧,等下許秋我們討論一下。”

  “好的。”許秋點頭應下,其實他平常和魏興思在學術上的交流也并不少。

  比如,新出來的有機光伏相關文獻,魏興思在看過一遍后,會打印出來拿給許秋,然后許秋再分發給手下的四個妹子,同時自己找魏老師進行討論,聊一聊最近其他的同行都在干什么,接下來計劃做什么,近期幾個妹子的表現怎么樣,有沒有劃水。

  魏興思偶爾還是能夠提出一定獨到見解的,包括激子擴散距離的測試,其實許秋是受到魏老師啟發的。

  畢竟魏興思的近十年有機光伏的研究不是白干的,“青千”的帽子也不是混來的,而是實打實有一定科研水平的,至少能超過國內90的教授。

  之所以魏興思看起來做的事情很少,基本上“沒什么聲音”,組里有機光伏領域基本完全放權給了許秋,那是因為他畢竟不是一線科研人員。

  當許秋提出的想法可行,且確實能夠做出成果的時候,他自然沒有必要強行去把許秋正在做的實驗給改掉。

  這個時候,默默的提供支持,為許秋掃除科研過程中外部的障礙,比如材料、儀器、經費等等,才是一個導師應該做的事情。

  有時候,無為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強行插手,反而做了多余的事情,成為了外行指導內行。

  魏興思又從冰箱取出一瓶沙棘汁,擰開蓋子,呷了一口,說道:“嘶,怎么是這個味道,第一次買這玩意……”

  他默默的把瓶蓋重新旋緊,起身去燒水泡茶,同時說道:“等下把剩下的幾瓶沙棘汁,拿去給課題組其他人分了吧,我們先來討論一下杰青基金的事情把,許秋你有什么想法?”

  許秋考慮片刻,說道:“之后我主要有兩個研究思路,一個是對ITIC體系中央的D單元,也就是類IDTT單元進行大幅度的修改,包括引入氮原子、將側鏈改至sp2雜化碳原子上等等;另外一個思路是制備疊層器件……我覺得杰青基金的話,還是寫疊層器件吧。”

  “哦?具體說說。”魏興思來了興趣。

  “疊層的話,還是三個方向,”許秋詳細解釋道:

  “近紅外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開發,半透明器件的制備,以及疊層器件的制備,三個方向剛好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具體來說,合成方面的話,可以直接讓鄔勝男把她之前構思的4TIC、IHIC等材料拿出來。”

  “接著,進一步進行半透明器件的開發,可以使用銀納米線、薄層金屬電極作為器件電極材料,半透明器件目前做的人不多,因為傳統都是富勒烯的體系,很少搭配近紅外的給體材料,沒有做半透明的必要。”

  “最后,我們充分考慮光吸收互補,制備疊層器件,定個小目標,效率突破15!”

  這一聲“15”的口號,許秋喊的非常的響亮。

  “不錯,不錯,”魏興思也被許秋的氣勢給鼓舞了,贊不絕口。

  隨后,他朝鄔勝男說道:“你就按照許秋的思路,先把項目的初稿寫出來,也不用太急,一月份之前完成就好,我們寒假之前把它改好,等開學后直接投掉。”

  “好的。”鄔勝男應和下來,魏興思繼續問道:“關于重點項目呢,許秋你有什么具體的思路嗎?”

  “嗯……”許秋想了想,說道:“如果要博取比較大的亮點,現在能想到就是氮原子的引入,不論是給體還是受體,都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去開發新的結構單元,問題就是合成難度可能比較高;如果要求穩的話,那么就還是基于現在的結構進行改性嘛,雖然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但是仔細挖掘下去,總是能找到一些方向的。”

  魏興思陷入了沉思,最終決定:“暫時按照氮原子引入的思路吧,具體的話,我再考慮考慮。”

  “行。”許秋沒什么意見,反正項目最終也是以魏興思的名義進行申請,他現在的身份算是智囊。

  討論完畢,許秋和鄔勝男提著剩下的幾瓶沙棘汁,返回216。

  其實,許秋本來還以為自己能分到一個項目的主筆呢,結果自己這回似乎要打醬油了。

  不過,這樣也挺好,他是更希望把時間花費在實驗上的,但現實中對于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很難把所有時間都用在科研上。

  項目申請就是每個科研工作者都要面臨的事情,因為沒有項目就沒有經費,沒有經費還研究個錘子……

  除此之外,碩士生、博士生都要上課,還要處理學校的一堆事情;

  到了博士后可能沒有學校事務這方面的問題,但大概率要幫老板寫各種基金、項目的申請,做實驗的時間也不多;

  等評上了講師、副教授、教授之后,又要上課,同樣也要處理學校的一堆事情,而且可能事情還會變得更多,比如要參加學術會議,參加學生答辯,參加院系會議之類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