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45 十篇代表作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組會接近尾聲時,魏興思收到郵件,韓嘉瑩的JACS文章被接受,學妹喜提3000塊獎金。

  如果按照影響因子來算,這個獎金還是給高了的。

  因為JACS目前的影響因子只有10出頭,不到15,大概和AM的子刊AFM相當,但影響力和AM基本在同一檔次。

  沒辦法,除了醫學類以外,其他理工科中,材料類的期刊基本上是最水的,換句話說,文章發的最多。

  由于馬太效應,材料類文章發的越多,頂刊級別的像AM、EES期刊的影響因子就會被堆的越高。

  而物理、數學之類的,發文量很少,頂刊可能影響因子都是個位數。

  組會后,魏興思定下了放假前課題組內的主要基調——撰寫個人總結。

  其實就是類似于之前許秋寫的年度項目總結,把自己已發表或未發表的工作的圖片、數據、結論一起總結到一個PPT文件中,詳細的工作內容則放在WORD文件中,也不算難,大多數工作都有現成的SCI論文,直接截取、翻譯過來就好。

  這種總結工作還是很有意義的,一方面,哪怕是自己親手做的工作,隔得時間久了不看,也會忘記;另一方面,畢竟是在國內,翻譯成中文,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拿出來用了,比如畢業論文、匯報演講或者申請什么項目之類的。

  晚上,莫文琳和吳菲菲的文章相繼投出。

  說起來,最近一個月,課題組里的成果非常高產,導致魏興思每天除了常規的檢索文獻、打印文獻外,大多數的工作時間都花費在幫學生改文章上了。

  于是,魏老師前不久頸椎病又犯了,經常只能站著碼字、改文,然后去醫院做了個推拿,癥狀緩解了不少。

  醫生給出的建議是:減少久坐,多做運動,注意飲食,少吃辛辣。

  雖然魏興思也不知道后面兩條建議和頸椎病什么關聯,但還是遵循了醫囑,最近變得飲食變得清淡了不少。

  周二,魏興思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ISIS網站上,在線申報中瑞STINT項目。

  許秋在旁邊圍觀、幫忙,主要是熟悉一下流程。

  聽魏老師的意思,很可能會把明年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也就是300萬五年的本子,主要交給他來寫。

  國家基金項目的申請還是比較麻煩的,尤其是這種涉及兩個國家的合作項目,許秋本來以為小半天就能搞定,最后硬是花了一整天才弄完。

  因為除了計劃書正文,即“中文申請書”以外,還需要同步上傳包括“英文申請書”、“中文協議書”、“英文協議書”、“中方人員簡歷”、“瑞方申請人及參與人的簡歷”、“合作協議”、“預算說明書”等附件。

  課題組的成員也需要手動的一個個輸入進去,填寫包括身份證號、聯系方式、學歷、學號在內的一大堆個人信息。

  此外,還要在申請的網頁中填寫大段說明文字,包括“合作者學術背景介紹及合作方機構介紹”、“主持科研與人才項目情況”、“在研基金項目進展情況及與國外開展合作的基礎”。

  關鍵問題在于,填寫信息的時候,偶爾會出現各種BUG,比如登錄失效、保存失敗之類的,因此每次做出修改都要即使保存,保存之后還要確認一下是否真的“保存”了。

  最后,還要導入學術成果,需要把最近發表的文章一篇篇的手動導入進去,同時要注明申請人是否是第一作者、是否是通訊作者、是否是第一標注,再從中挑出10篇代表作出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第一標注、第二標注……之分,判斷方法主要是看論文致謝部分。

  如果只有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編號,那么這個資助編號對應的基金項目就是第一標注;如果有多個資助編號,這種情況一般是合作研究,那么排在首位的資助編號對應的基金項目就是第一標注,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第二標注。

  第一標注、第二標注的地位,有些類似于論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在項目結題的時候同理,如果是第二標注的工作,一般不會被承認,基本只看第一標注的文章。

  魏興思組里最近的文章,基本都是第一標注,因為大多數都是自己組里單獨產出的文章。

  代表作的話,比較好理解,一般是選課題組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文章。

  魏興思選出了十篇代表作,三篇鈣鈦礦領域的,七篇有機光伏領域的。

  吳菲菲三篇,一篇CM“氯化銨添加劑”、一篇EES“鈣鈦礦綜述”、一篇AM“異丁胺二維鈣鈦礦”。

  許秋四篇,一篇AM“PCE11”,一篇ACSEL“非富勒烯綜述”,一篇NC“3DPDI,PDI3BXSe”,一篇AM“PCE10:ITIC”。

  韓嘉瑩兩篇,一篇EES“3DPDI,B4T體系”,一篇JACS“H2x:ITIC”。

  陳婉清一篇AEM“IDTICIN”。

  其中,除了吳菲菲的一篇CM,以及陳婉清的一篇AEM稍微拖了拖后腿外,其他的八篇都是材料、化學領域頂刊級別的。

  當然,她們那兩篇工作本身的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前者主要是因為魏興思把文章投低了,后者一方面是被徐正宏的IDTBR蓋了帽,另一方面也是文章的文字方面有所欠缺。

  一切搞定,完成全部信息填寫后,網頁自動生成一個整合版本的PDF文件。

  許秋和魏興思兩人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后,在系統中確認提交,并把紙質版本打印了出來。

  不過,紙質版本暫時還不能郵寄,統一郵寄時間是九月份。

  周三上午,放假前夕。

  許秋在魏興思的囑咐下,又去江彎那邊跑了一趟,拍了一些照片回來。

  小吳他們的工作效率還是蠻快的。

  一周過去,他們已經安裝好了玻璃墻的玻璃,以及五個攝像頭,現在裝修方面就差定做的幾個實驗臺、水管以及實驗室吊頂沒有弄好了。

  這次的午飯,許秋沒有選擇到江彎食堂解決,而是在那邊一排門臉房中挑選了一家看起來生意還不錯的面館。

  店名就叫“紅燒牛肉面”,店員有五六個,像是一家人開的“家族企業”。

  許秋點了一碗二兩招牌紅燒牛肉面,需要提前結賬,然后發現二兩面居然賣22塊,三兩面23塊。

  原來學校外面的普通餐飲物價已經恐怖如斯了嘛……

  平常在學校食堂的話,一般帶澆頭的面價格在10塊左右,而便宜的白水煮面,二兩1塊2,三兩1塊5,可以另加鹵蛋8毛,紅燒肉3塊2,大排3塊2。

  猶豫了一番,許秋還是選擇付款體驗了一番。

  現在他的小金庫里已經存了大幾萬,雖然依然買不起魔都的一個衛生間,但平常外出吃飯、吃吃水果酸奶什么的,基本上還是實現了自由。

  許秋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不多時,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面便被端了上來。

  嚯,這紅燒牛肉塊好大!

  估摸著平均在三厘米見方,有五六塊的樣子。

  許秋挑起一塊牛肉放入口中,嚼了嚼。

  在一瞬間,牛肉的香氣裹挾著湯汁在嘴中炸裂開來,許秋頓時感覺整個人都升華了。

  “味道確實非常好,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吃到這么好吃的牛肉面了。”許秋內心不禁感慨。

  他猶記得之前趕火車,沒來得及吃飯,然后下車后在車站吃的牛肉面,大約50塊錢的紅燒牛肉面套餐,牛肉只有三四塊,味道吃起來還不如泡面。

  下午,許秋返回邯丹校區,和小伙伴們一同整理實驗室。

  明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九號,課題組眾人將一同前往浙省的莫干山游玩,這也是課題組第一次外出團建,為期三天,原本暑假是八月一號到八月十四號,這三天算是額外的假期。

  邯丹實驗室面積很小,人多活少,因此都是一邊干活,一邊閑聊。

  關于這次外出游玩,吳菲菲知道的消息最多,首先爆料:“這次莫干山之行,主要是魏老師和一個名叫藍河的老板談合作,藍河很大方,請把我們也一起起過去玩。”

  段云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我就說魏興思怎么突然想起帶我們一起玩的,不過,藍河這名字……之前沒有聽說過,是關于什么的合作啊?”

  吳菲菲解釋道:“藍河主要是想搞柔性電子打印這一塊,可能和有機光伏的關聯比較大吧,鈣鈦礦或許也能沾點邊。他是個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富二代,拿著家里提供的一千萬啟動資金,在魔都開了一家創業公司,他爹人脈廣,經過幾番介紹,就找到了魏老師。”

  “原來是這樣,”段云點點頭,隨口問道:“對了,那魏興思和我們一起去莫干山嗎?”

  吳菲菲搖搖頭:“沒有,魏老師和藍河有單獨的活動,應該是在市區,前面兩天我們自己玩,第三天估計要一起吃個飯吧,畢竟雖然合作是他們談,但落實到具體的事情,還是得學生做,總得見上一面。”

  段云“嗯”了一聲,隨后說道:“挺好的,前兩天我們能自由活動,要是跟老板一起玩,肯定放不開。”

  田晴突然插話:“今晚放假,我們有什么活動嗎?”

  許秋提議:“聚個餐唄,現在有6000塊的獎金,可以吃的好一些,一起吃火鍋怎么樣?”

  段云:“好啊。”

  田晴:“可以。”

  金主發話,眾人紛紛附和響應。

  陳婉清:“哥老瓜、湖里撈還是什么?”

  組里的老成員都在魏老師的影響下,習慣了吃辣。

  而新來的兩個小伙伴,鄔勝男是湘省人,莫文琳是川省人。

  于是,一番討論過后,選擇了哥老瓜。

  最終,一頓飯,八個人花了1000。

  許秋發現,6000塊的獎金看起來挺多,還真是有點經不住花……

  請:m.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