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29 效率首次突破12%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安裝好樣品臺后,還需要再把樣品臺放回去蒸鍍艙內。

  可拆下來容易,放回去就難了,因為要在手套箱內進行操作,存在很多的限制。

  一方面戴著厚厚的橡膠手套操作起來很不方便,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橡膠手套的長度是有限制的,樣品臺的位置在手套的極限位置處,必須把左手伸的非常直才能夠得著。

  再加上有手套箱玻璃的格擋,不能讓兩只手同時伸直到樣品臺的位置,也就是說必須單手操作。

  許秋在手套箱內摸索了半天,想到了解決方法。

  首先用中指和無名指托住重量達到一斤多的樣品臺,然后大拇指和食指并用將墊片、螺絲擰上去,同時,他在外面的身體,還要保持半蹲著。

  然后,許秋整個人就呈現出一種類似于將一塊巨石托舉在頭頂的姿勢。

  結果,只是擰這三個螺絲,他就花費了二十多分鐘,還出了半身的汗,感覺就像和學妹打了一架一樣。

  一想到之后可能還要換回原來的掩膜版,許秋就兩股戰戰,看來日后還是得優化一下拆卸的方案啊……

  完成了這一項操作,許秋掌握了“更換樣品臺”的技能,同步將更換好掩膜版的蒸鍍手套箱復制進模擬實驗室中,開啟性能摸索,選用了PCE10:PCBM、PCE11:PCBM、H22:ITIC、PBDBT:ITIC等幾個標樣進行實驗。

  隨后,許秋看向旁邊旋涂手套箱旁的韓嘉瑩和莫文琳,發現她們兩個人居然有說有笑的聊起來了。

  之前不還是一副劍拔弩張的模樣嘛?

  果然女人都是一群奇怪的生物。

  不過,現在換做韓嘉瑩對莫文琳進行教學,要比之前由學姐負責靠譜多了。

  而且閨蜜什么的,哎嘿嘿……

  許秋向她們兩人走過去,交待她們之后在蒸鍍時注意基片的擺放方向,然后返回辦公室,繼續撰寫文章。

  現在一周的時間過去,許秋兩篇文章的整體框架已經完全構建了出來,論文完成度均達到了六成之上。

  這個進展還是非常迅速的,畢竟文章寫多了,許秋也總結出來一套寫作的套路,對于類似的體系,直接換個模板套用一番就是了。

  倒不是許秋不想寫“新”東西出來,實在是客觀上確實沒什么新東西出來。

  像材料領域屬于應用科學,就是靠一點點進步,一步步的向前挪,最終量變達到質變,他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這個。

  想要一蹴而就,還是做夢吧,夢里啥都有……

  而且,新不等于好,大多數在學術圈里的“新”東西,之所以新,是因為差……

  舉個栗子,剛入行的科研小白可能會有疑惑,“為啥我們不做XXX結構呢,這個新結構沒人做啊,為什么一定到去跟隨大佬的腳步,做類似的結構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大概率不是沒人做,而是有人做了,但性能不好罷了。

  在現實中搞科研又不是,循著一條死路死磕下去,結局就是死,什么機緣、什么老爺爺,不存在的。

  晚上,莫文琳和韓嘉瑩拿到了新版ITO器件測試的結果。

  和之前標樣體系的最高值進行比較,如果不加遮擋板,直接測試2平方厘米的器件,效率衰減幅度在3060之間;

  選用和標樣相同的0.09平方厘米的遮擋,效率衰減幅度大約在1020;

  而選用小尺寸的遮擋板,0.04和0.01平方厘米,效率衰減幅度分別降低至515以及010左右。

  韓嘉瑩找到許秋,匯報了結果,并分析道:“新ITO圖案的和原來的標樣相比,性能差距有些大呀,像原來H22:ITIC體系效率有10以上,而現在用0.09平方厘米的遮擋板測試,效率就只有8.35了。”

  “表面上來看是這樣的,不過……”許秋話鋒一轉:“現在只是20片基片的數據,樣品數量太小,而標樣的數據都是多次重復出來的最高值,因此不能輕易下結論。”

  “也是哦,”韓嘉瑩點點頭,說道:“那我和莫文琳下周再做幾批器件試試看。”

  “好啊,”莫文琳也應和道:“這次可能也和我旋涂的比較差有關。”

  “慢慢來嘛,多練練就好啦。”韓嘉瑩鼓勵道。

  許秋疑惑的看了看兩個妹子。

  然后,韓嘉瑩主動笑著說道:“師兄,給你重新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好閨蜜莫文琳,你以后可不能欺負她呀。”

  許秋:???

  嘛,不管怎么說,兩個人能夠和睦相處,就是好事。

  晚上,許秋回到寢室。

  近幾天寢室里就只有他一個人,陶焱還在國外浪,據說畢業典禮前才會回來,任斌也回了趟疆城老家,還沒有回來。

  現在臨近畢業,同學們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搬家、扔東西,可以看到各種雜物堆滿了垃圾箱。

  樓底下還有一個專門的捐贈箱,可以往里面投放舊衣物,到時候會作為愛心捐贈給落后地區的學生。

  偶爾還會有收購廢書的老頭出現,之前幾十塊買的課本,收購價只有一塊左右。

  不過,《高等數學》、《數學分析》、《C程序設計》之類的基礎學科必修課,或是《近代史綱要》等政治課的課本貶值的幅度不大,能賣個5塊、10塊的。

  此外,學校在大四畢業生七月份拿到畢業證以后,就要開始攆人了,不能繼續住原來的本科宿舍。

  而新的研究生宿舍要等到開學后才能夠分配好,因此在研究生正式入學前,許秋就處于無家可歸的境地。

  好在,像是他這樣的保研生,可以把行李暫時存放在學校。

  當然,這都是小問題,想必魏老師會幫忙解決的。

  不是有句話叫做,有問題找興思嘛。

  許秋進入模擬實驗室中。

  此時,模擬實驗室已經完成了上千次基于新ITO圖案器件的性能測試,并進行了結果匯總。

  首先,相較于標樣,用同等大小,也就是0.09平方厘米的遮擋板測試新版ITO圖案的器件,效率衰減的平均值大約在6左右。

  其中,基于H22:ITIC體系的新版器件,效率最高為9.53。

  這說明側向電流對器件性能的實際影響,并沒有之前龔遠江說的那么夸張。

  莫文琳說的也沒錯,可能確實是她這批器件沒做好,當然,這是她第三次制備器件,做的差了一些,也情有可原。

  這個效率衰減姑且算是壞消息,剩下的就全都是好消息了。

  一方面,用新ITO圖案制備的器件,理論上一片器件可以得到無數個結果點,每次測試的時候,遮擋板換一下位置,就是一個新的電池器件。

  而單次制備器件獲得的數據量變多,可以降低器件制備次數,之前要做10批、15批的器件才能得到的結果,現在可能只需要5批、8批,可以縮短實驗所用時間。

  另一方面,考慮到同一器件上不同位置處的薄膜厚度以及共混形貌有些許差異,在器件不同位置進行測試,其實也是一種對制備條件的摸索過程,類似于之前的調控旋涂轉速的操作。

  此外,在沖刺效率的時候,還可以用小尺寸0.01平方厘米的結果。

  就像在這次摸索過程中,雖然0.09平方厘米的大尺寸效率結果平均降低6左右,但是0.01平方厘米的效率結果反而平均上揚了3左右。

  導致許秋直接打破了自己之前的記錄,H43:IT4F體系的最高效率,從11.75突破到了12.08。

  這是他的器件效率首次突破12,距離世界紀錄更進一步。

  而且,這種測試結果,模擬實驗系統也是承認的,系統進階任務也更新為:

  進階任務(三選一):打破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光電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增幅需超過0.5,(當前世界紀錄為12.21,目標值為12.71,宿主當前最高值為12.08);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一區文章10篇(宿主已發表3篇);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細胞》任一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