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24 許秋的黑歷史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許秋,有個好消息。”十點多,魏興思突然出現在216門口,說道:

  “你的畢業論文被評選上了魔都綜合大學以及魔都市的十大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分別為校級和省級的榮譽稱號,今天下午將有魔都廣播電視臺的記者來對你進行專訪。”

  “這么突然,需要做什么準備嗎?”許秋問道,他長這么大,這還是第一次要上電視。

  “應該不用怎么準備吧,不是直播的形式,到時候實話實說就行,”魏興思笑了笑道:“這次來的記者是魔都綜合大學的校友,肯定會偏向母校,會把你當成正面典范來宣傳的,你也不用太過于拘謹。”

  “那就好。”許秋點點頭。

  魏興思轉頭向吳菲菲他們說道:“你們把實驗室收拾一下,下午有記者過來采訪,可能要拍攝實驗室的場景。”

  果然,院系的“新聞速遞”欄目就有一條發布于昨天的新聞“恭喜我系許秋同學榮獲魔都市十大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

  旁邊的“科研動態”欄目還有之前許秋寫的兩篇新聞稿,“材料科學系魏興思課題組在有機光伏高結晶性聚合物給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材料科學系魏興思課題組在有機光伏3DPDI非富勒烯受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正是他之前發表的兩篇文章,AM和NC,也只有這種級別的工作才能上院系官網。

  許秋隨意掃了掃其他課題組的突出工作,材料系里雖然沒有院士大佬,但也有幾個“長江”學者,不過他們近兩年來每個組最多也就一到三篇JACS、AM、EES這樣級別的文章,沒有更厲害的工作,比如《自然》大子刊或CNS主刊這樣的。

  一番比較下來,魏老師組里的高質量文章是全系最多的,主要也是出自許秋負責的有機光伏領域。

  許秋再次看向學校官網,上面公示了魔都綜合大學十大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名單,他看到他的名字被掛在了最上面的第一位,也沒見哪里寫著排名不分先后,這說明他的畢業論文大概率是評分第一的。

  此外,還有魔都市十佳本科生畢業論文,本校一共入選了三篇,材料系一篇,新聞系一篇,還有管理學院一篇,友校魔都交通大學入選兩篇,剩下的五篇被東伐大學等其他高校瓜分。

  這種省級的榮譽稱號雖然會向頭部的高校傾斜,但也不能把名額全部分給頭部,因此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均的。

  至于許秋的畢業論文之后能否被評為國家級十大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他就不清楚了。

  理論上按照他這畢業論文的質量,在全國應該也是頂尖的,但是這種榮譽稱號嘛,評定起來的主觀成分很大,操作空間很足,國情嘛,都懂得。

  誰知道和他競爭的對手都是什么來路呢。

  如果是類似于高考、奧林匹克競賽這樣的,那還相對比較公平一些。

  說起奧賽,許秋雖然之前高考依靠數學競賽加了20分,但背后卻是一把辛酸淚。

  國內的奧林匹克競賽主要有五大方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

  其中,除了信息學,也就是計算機競賽外,許秋全部報名參賽過。

  至于計算機嘛,之前許秋在學校都沒有學過編程,計算機課要么是老師經常生病,要么是學生在下面聯機打CS,這樣水平的選手去參賽完全就是送菜。

  其他四大賽,流程都是類似的,差不多是省內初賽,復賽,然后從省一等獎(省一)中擇優參加國賽,據說有的省還有特等獎,不過許秋所在的省沒有。

  許秋的物理初賽沒過,直接撲街,生物和化學都進了復賽,喜提兩個省二,省二沒有加分,也就沒什么用,據他的觀察來看,身邊的同學基本只要進了復賽就有獎,最低也是省三。

  不過,他數學競賽倒是拿了個全省第二名,獲得了省一,光榮的挺進了省隊,被派去參加國賽。

  許秋所在的省,省隊一共有三個人,取省一分數的前三名參賽。

  國賽類似于省賽,也是有國一到國三,除了獎狀,還會發獎牌,也稱金、銀、銅獎。

  據說,每個省初始名額三人,上限十人,每拿一枚金牌,之后的參賽名額永久1,許秋所在的省份最好成績是銀牌,所以一直都只有三個名額。

  國內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不同省份之間分化非常大。

  比如四大一線城市所在的省份,和發達國家其實沒什么區別,畢竟這些都是當初是“先富帶后富”,匯聚了全國的人力、財力、資源,優先發展,發展的速度可想而知;同時,也有一些貧困縣,上個學都要走個幾里的山路。

  國賽是在陜省安城舉行的,許秋的班主任就是數學老師(男),親自帶著他前去,那也是他第一次去陜省。

  印象最深刻的是,許秋他們到達當天,賽事舉辦方在所住賓館宴請了全部考生,然后許秋發現陜省安城的菜是真的辣,十個菜有九個是加辣椒的。

  猶記得,那一夜隱隱菊花疼……

  之后的兩天是正式考試,一共六道題目,每天3道題,限四個半小時完成,每道21分,總分126分,這個分值是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分值的3倍,主要是為了適應國內的習慣。

  在國外5分制、7分制、10分制不少見,但國內普遍都是100分制、120分制、150分制、750分制,這樣的高分分制。

  許秋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國內的人太多了,分制太小就很難區分,而且分數是唯一評定標準,就像現在高考幾百分的總分,還是會出現一分之差,排名差幾百位的情況,如果改成10分制,十萬人同分,那不得亂套了。

  至于競賽的考試題目嘛,許秋自然是一道都不會……

  因為都是超綱的高數知識,包括數論之類的。

  很多學校都是有專門的競賽班,高中三年全為了準備競賽。

  這種競賽班就是天堂和地獄一念之隔,過了就是保送清北大學、魔都綜合大學、魔都交大、中科大、杭城大學等這類的C9高校,過不了,有些是高二提前考的學生,那還有一次機會,如果是高三才考,那就有些慘,而且競賽這種東西很拼天賦,不是說多學一年就能變得更強大。

  許秋半路子出家,只能用高中初等的知識去解高等數學,能把題目做出來才怪。

  不過,他還是發揚了考試人的自我修養,沒有提前交卷,四個半小時,一直在努力,8開的考卷,每道題平均寫了三頁,把卷子寫的滿滿當當。

  另外一個比較印象深刻的是,考試主辦方每天進入考場前,會提供一瓶水,一塊士力架巧克力,一根香蕉,一個桔子,一包餅干,這是許秋第一次見到提供食物的考試,還是比較新奇的。

  考試結果出的很快,考完沒多久就出了,估計是當場判卷。

  滿分126分,許秋拿了6分。

  六道題,6分,他頓時悟了,敢情是每道題給我一分辛苦分。

  這一年分數線是9分銅獎、69分銀獎,99分金獎。

  6分,連銅獎的門檻都沒到。

  不過,后來許秋的班主任找賽事主辦方商議了一番,還是幫許秋搞了一塊銅牌,畢竟來都來了嘛,讓學生白來一趟也不好。

  和許秋同省的另外兩個也是銅,甘省和青省有幾個棄考的,得了零分,最亮眼的還是粵省,十人參賽,六金四銀,還有三個是滿分。

  數學國賽,許秋成功去當了個分母,而且差點還空手而歸,想想真是一段黑歷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