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86 果然導師還是有點用的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周一,組會。

  吳菲菲首先匯報,她“異丁胺有機間隔層二維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文章已經在收尾了,效率最終定格在8.63。

  相較于有機光伏這樣比較老的領域,鈣鈦礦這種新興領域有一點好處,就是比較容易找到新的亮點,換言之,文章比較容易發munication格式的短文,相較于Article格式的文章,少了一小半,同樣的工作花費的時間就會降低2030。

  “新買的恒溫恒濕箱非常好用,在25攝氏度,相對濕度60的條件下,存放200小時,器件效率仍能維持初始值的80,而三維鈣鈦礦MAPbI3標樣,存放2小時后效率就已經衰減為初始值的80。”

  匯報完穩定性數據后,吳菲菲又講了一下上周四到光源測試的結果,圖片看著非常的漂亮,有很多有規律的樣品信號點。

  但是當魏興思問起“這數據怎么分析,表明了什么?”時,吳菲菲搖搖頭,表示“我也不知道,還在看文獻”。

  她是真的不知道,因為二維鈣鈦礦材料的GIWAXS是她第一次測試,甚至可能也是整個領域第一次測試,不似傳統的XRD表征,并沒有相關的文獻可以參考。

  她在周日的時候有請教過許秋,可那時許秋在忙,就給她塞了兩篇GIWAXS的文獻綜述讓她看,她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完,但組會上又不能不講,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吳菲菲和魏興思兩人大眼瞪小眼看了一會兒,魏老師轉頭問道:“許秋,這數據你可以分析嗎?”

  ‘這是要送文章二作給我嗎?奈何隔行如隔山,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許秋內心嘀咕了一句,他也不是萬能的,對于新領域來說,他也要先查閱大量文獻才能搞懂,這也是當時給吳菲菲文獻的原因。

  “我分析不來,這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不過……”許秋話鋒一轉:“我覺得可以請教一下魔都交通大學的丘志泉老師,他是GIWAXS這個行業的專家。”許秋記得在元旦聚餐時,魏老師有邀請過丘志泉,但是對方因為有事沒有過來,想來他們是有一定交情的。

  魏興思摸了摸下巴,目光在許秋和吳菲菲身上轉了一會兒,說道:“你們再試試吧,實在不行的話,我再聯系丘志泉。”

  “好的。”吳菲菲、許秋點頭回應。

  許秋看得出來,魏老師不太愿意讓丘志泉摻和進來,雖然對方大概率不會拒絕幫助,但是請別人幫忙,就要付出代價,一般要掛對方的通訊。

  其實,魏興思不排斥和其他人合作,但必須是有必要的合作,之前和唐云坤合作是拿了人家的經費,和馮盛東合作是因為他們有TAS這樣的稀缺儀器,之后也可能和龔遠江合作,因為用了人家一臺加熱式勻膠機,可現在和丘志泉合作的必要性不高,畢竟光源測試是自己去測試的,只讓別人分析個數據,就要送出一篇通訊,怎么想都不值得。

  段云上周拿到了新寄回來的鎳納米線,同時進行兩個工作,制備基于“一、二維材料摻雜”以及“鎳納米線摻雜”熱電器件,獲得了一些實驗數據,不過結果中規中矩,沒什么出大文章的可能性。

  魏老師讓他再憋一憋,看看能不能取得突破。

  說起來,段云有兩篇Small,一篇ACSAMI,都是影響因子8左右的大類一區,小類二區的期刊,哪怕全部按照二區算,再有一篇也夠的上課題組的畢業標準了,所以手頭的兩個工作隨便成一個,就能順利畢業。

  田晴還在撰寫Chem.

  Rev.的綜述,偶爾在辦公室能聽到她和馮盛東打語音電話交流。

  陳婉清為了“散一散身上有機溶劑”的味道,上周主要留在邯丹做器件,目前,基于IDTTICIN體系器件的效率,被她成功優化到了6.0。

  這周她并沒有“二區真香”,選擇直接寫文章,而是打算繼續做合成,進一步優化分子結構。

  目標產物有兩個,分別為IDTT(EH)ICIN和IDTT(6)ICIN,這兩種結構都是在原結構的噻吩單元上引入烷基側鏈,一種是樹枝狀的2乙基己基(EH),另外一種是直鏈的正己基(6)。

  她暫時沒有選擇引入氧、硫、氟這些雜原子,一方面是合成難度會增大不少,另一方面是這樣做分子結構的跨度較大,路還是要一步步走的。

  聽到這個消息,魏興思倒是挺開心的,現在組里一區、二區的文章頻頻發表,他回國后文章數量已經攢夠了,缺的是高質量的文章、代表作。

  換句話說,對魏興思來講,想要繼續進步,到二區灌水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因此他巴不得學生們都“憋大招”,多發NC、AM、EES這樣的一區頂刊文章。

  許秋上周一直在處理實驗之外的雜事,也就沒有準備組會PPT。

  韓嘉瑩匯報了她合成的H1x體系的表征數據,文章按照ACS模板寫,計劃投CM。

  鄔勝男還是負責她三個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鈣鈦礦量子點綜述撰寫,穩步進行著;

  其二是鈣鈦礦量子點的制備,她通過熱注入法,模仿文獻,成功合成了標準體系的材料,接下來,打算將這種方法拓展至其他體系中,合成新的鈣鈦礦量子點材料;

其三,是關于兩種電致熒光變色材料P(TPACO)和P(TCEC)的表征,結果表明P(TPACO)的性能更好,熒光響應速度更快,僅為0.19秒,后者  P(TCEC)為0.92秒。

  因此,鄔勝男著重研究P(TPACO)體系,用拍照的方法,分別研究了在可見光或者紫外光照射下,外加0、1.0、1.1、1.2伏特電壓,樣品薄膜顏色的變化情況,一共八張照片。

  可見光下,隨著外加電壓從0增加至1.2伏特,樣品薄膜顏色會由淺綠色,變為淺橙色,再變為灰綠色,最后則是藍綠色。

  紫外光下,基片顏色初始是亮綠色的熒光,之后外加電壓的照片均呈現偏向黑色的墨綠色。

  這種材料還是比較神奇的,許秋的第一想法是變色薄膜貼紙,可以貼在玻璃上作為裝飾。

  不過轉念一想,太陽光里是有紫外線的,要是某一天太陽格外的大,玻璃上蕩漾著綠油油的光芒,想想都覺得詭異……

  鄔勝男匯報完畢,魏興思掃視眾人一圈,說道:“其他人還有什么要講的嗎?沒有我們就結……”

  “我有。”許秋舉手。

  他剛才靈機一動,覺得自己可以在組會上講講答辯PPT,就當是提前預演了,而且前段時間一直沒空做實驗,在組會上的存在感有些低,是時候刷一波存在感了。

  魏興思沒有阻攔,示意許秋直接開始。

  然后,眾人就看到了許秋拿出50多頁的答辯PPT,都驚了個呆……

  開始匯報。

  許秋的語速飛快,而且只挑重點講,很多不重要的表征圖片,都是停留幾秒鐘就直接翻頁。

  學妹在一旁幫忙掐秒表。

  最終,許秋還是講了14分37秒,超時了不少。

  魏興思聽完后,先是總體評價了一句“PPT做的沒什么大問題,看著挺好的”,然后給出了一個建議:“倒時候你就挑那篇AM的工作重點講講好了,剩下的三個工作到時候可以給評審專家稍微過一下,表示你還做了這些工作。”

  許秋稍微琢磨了一下,便點點頭采納了魏老師的建議。

  果然導師還是有點用的嘛。

  請:m.laidudu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