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65 第五篇一作文章,順利拿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之后的幾天,有機三人組主要在邯丹活動,材一216房間七人再次齊聚,重新變得熱鬧了起來。

  陳婉清懷著復雜的心情,處理著上周測試得到的實驗數據,并以AM的模板開始撰寫IDTICIN體系的文章。

  許秋和韓嘉瑩已經協商好了分工。

  學妹先是做了一批TAS的樣品,并給瑞典馮盛東老師那邊寄送了過去,然后開始補充三代B4T8和B3T6系列的實驗數據,同時對之前第二代體系的文章進行收尾。

  許秋則負責處理實驗數據、制圖,偶爾幫忙做做實驗,并撰寫基于三代B4T8體系的文章,目標期刊為EES。

  之所以從AM改成了EES,是因為最近組里Wiley的好文章投的有點多,魏老師決定平衡一下,不能老是往同一個期刊公司投稿,影響不太好。

  EES是RSC旗下的期刊,縮寫是Energy

  Sci.,即《能源和環境科學》,同樣是材料類的頂刊,和AM《先進材料》檔次差不多。

  不過,EES的影響因子更高一些,其中一個原因是EES的編輯團隊比較喜歡“經營影響因子”,他們早期創刊的時候他們找各路大牛約稿,在上面發表了很多的綜述文章,硬生生把影響因子給拉了上去。

  不同期刊公司有著不同的經營理念,或是擴張,或是堅守,或是維持較低的發文量以保證質量,或是每年發表數千文章用來斂財。

  具體到某一本期刊,負責的編輯發生變化,也會對一個期刊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

  拿《自然》、《科學》兩大頂刊來說,《自然》的出版公司比較喜歡擴張,到現在子刊已經達到40本左右,涉及到各個細分領域,影響力在持續擴大。

  除了《自然》主刊外,與有機光伏相關的大子刊包括,《自然·材料》,《自然·光學》,以及馬上要出的新刊《自然·能源》,此外還有《自然·通訊》這種回收稿件用的綜合類小子刊,啥領域都收,來者不拒。

  而《科學》系列的期刊就很少,除了主刊外,早期只有《科學·信號》、《科學·轉化醫學》兩個子刊,這些都和有機光伏領域沒什么相關性,而且影響力也一般,第一個《科學·信號》還是二區,影響因子還沒破10,第二個醫學類的期刊,雖然影響因子破10了,但和《自然》大子刊30的影響因子來比,還是比不過的。

  最近的新子刊《科學·進展》Sci.

  Adv.倒是和有機光伏還有點聯系,不過另外兩個馬上要出的新刊,《科學·免疫學》以及《科學·人工智能》就和許秋他們八竿子打不著了。

  也因此,這些年來,有機光伏領域在《自然》主刊以及《自然》大子刊上發表文章有幾十篇,而《科學》上只有二十篇不到。

  在這個領域里說起《自然》,人們會想起它以及它的一群小弟(子刊)們,而說起《科學》,也就只有《科學》一個罷了。

  周三下午,許秋之前投稿ACS

  Letter(ACSEL)的非富勒烯綜述文章收到了返回意見,三個意見,都是正面的,一個建議直接接受,另外兩個建議小改。

  修改難度并不大,許秋花費了半天的時間,按照審稿意見,修改了文章正文,并寫好了“審稿意見答復”,交由魏老師發送給編輯。

  周四中午,編輯回復郵件,表示文章正式被接受,許秋的第五篇一作文章,順利拿下。

  然而,現階段ACSEL還不算一區期刊,系統的進階任務仍然卡在“發表2/3篇SCI一區文章上面”沒有完成,只能等待那篇NC了。

  說起來,ACS期刊公司在化學領域有著行業頂刊JACS,但在材料領域并沒有特別頂尖的期刊,這或許就是他們推出ACSEL這個期刊的原因——拿ACSEL和AM、EES之類的期刊扳扳手腕,打造一個ACS旗下的能源、材料相關的頂刊出來,補足這個缺口,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得償所愿。

  這也只能交給時間來證明了,五年后答案便能夠基本揭曉。

  晚上八點,韓嘉瑩那篇關于“第二代B4T體系”的文章修改完畢,投了出去,目標期刊CM。

  這幾天,許秋和韓嘉瑩非常忙碌,雖然大多數時候都在同一房間內,但卻沒什么時間交流,這主要是因為兩人的“時間管理”做的比較好:

  學妹在里間實驗室做實驗的時候,許秋在外面辦公桌處理數據;

  學妹做器件做累了想切換著寫會兒文章,許秋要幫忙在實驗室蒸鍍或是測試;

  完美錯開。

  今天學妹的文章投了出去,也算是卸下了一個小擔子,兩人在晚上九點鐘的時候找了個機會直接開溜,一起出去吃宵夜。

  現在臨近五月,小龍蝦已經陸陸續續的上市了,韓嘉瑩挑了一家名為“張記一哥”的店,主打燒烤、龍蝦,正好開在大學路上,離學校不遠,不行二十分鐘就能到。

  兩人一路沿著校園里的水泥路漫步過去,經過材料二樓、遺傳學樓……

  一邊走,一邊聊著校園八卦,主要是韓嘉瑩在講,許秋在聽,偶爾接幾句話。

  “師兄,我跟你講,我們輔導員和我們班一個女生……”

  “是嘛,說來聽聽。”

  “最早是我們班長發現的……”

  “師兄,我一個室友前幾天脫單了,他男朋友是隔壁財大的,本科畢業已經工作了兩年,我估計過幾個月她就要搬出去住了,我也能享受兩人間啦。”

  “你關注的點好像有些奇怪……”

  “嘛,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啦。”

  很快,許秋和韓嘉瑩兩人在“張記一哥”的店面前駐足。

  大紅色不銹鋼制造的招牌,上面的LED燈變幻著各種色彩,美中不足的是“張”字有一邊的燈不亮了,亮著的地方就變成了“長記一哥”。

  此時,大學路這邊的客流量還不少,店里店外二十多張桌子都快坐滿了,畢竟只是晚上九點多,魔都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隱約還能聽到幾間店面相隔的一家酒吧里,駐場歌手的沙啞聲音:“漫天黃沙掠過,走遍每個角落,行走在無盡的蒼茫星河……”

  隨意挑了一個店外的二人小方桌,韓嘉瑩把凳子搬到一邊,兩人并排坐下。

  許秋拿起菜單,隨意掃了一眼,78一斤,偏貴了一點,不過考慮到大學路房租不便宜,再加上大眾評點上這家店的評價還不錯,最主要的還是今天中午ACSEL接受后,魏老師按照15影響因子的標準,給了許秋3000元的獎金,兜里有錢,并不是很慌。

  “吃什么口味的?”許秋指了指菜單,“十四香、蒜泥、麻辣、啤酒、椒鹽、咸蛋黃……這邊是兩斤起做,我們選兩種口味,來四斤蝦再加點配菜,應該能吃飽了。”

  “唔……都想要怎么辦呢,”韓嘉瑩糾結了一會兒,做出了決定:“蒜泥和麻辣吧,配菜我要藕片、萵苣,飲料我要喝冰闊落。”

  “行,”許秋招手喚來服務員:“蒜泥和麻辣各兩斤,配菜加藕片、萵苣、土豆還有千頁豆腐,再來兩聽冰可樂。”

  服務員核對了菜單后,轉身離開。

  兩人繼續聊著剛才路上的校園八卦,沒過多久,話題轉為了科研相關。

  “師兄,你的文章寫的怎么樣啦?”韓嘉瑩問道。

  “嗯……”許秋內心大致估算了一下,說道:“大約七成吧,剩下的三成是還沒測完的表征數據,比如送樣的核磁數據,器件的重復性實驗,還有馮盛東老師那邊的TAS、TRPL。”

  “好快,我之前寫了一周多的時間才完成七成左右,這周又花了四天才完成剩下的三成,”韓嘉瑩嘀咕了一聲,隨后道:“說起TRPL,感覺我們的儀器白買了呀,自從和瑞典那邊聯絡上以后,都沒怎么用過了。”

  “白買那倒不至于,”許秋搖搖頭,解釋道:“一方面當時也沒想到能順利的和瑞典那邊達成合作,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可能一直麻煩人家幫忙測試,而且鈣鈦礦量子點的合成只是暫時擱置了,日后也還有機會啟動的。”

  “這倒是,就是不知道誰來接手了,田晴學姐肯定不愿意,孫沃估計要留著幫吳菲菲,總不能是段云吧……”韓嘉瑩胡亂分析了一番,結果啥都沒分析出來,便轉換話題:“話說,這篇文章的作者怎么排呀。”

  許秋不假思索道:“你一作,我二作,學姐三作,馮盛東老師四作,魏老師五作掛通訊,至于加不加Tnu,以及給不給馮老師掛通訊,讓魏老師最后決定唄。”

  “師兄,我可以把一作給你的,當時要是沒有你定好大方向,我也……”韓嘉瑩還要說什么,突然頓住了,雙腿下意識的并攏,顫聲說道:“師兄,別撓那里,癢”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不用把一作讓給我的。”許秋柔聲回應了一句,心說學妹這么怕癢的嘛,明明就是輕輕碰了一下胳肢窩。

  要是論實際貢獻算的話,這篇EES文章許秋的貢獻不算低,一方面大方向是他提出的,另一方面文章也是他寫的,至少也可以算做兩人共一。

  不過許秋也不差這一篇文章,就沒那么多額外的心思。

  他的計劃是手上等這篇NC正式發表后,就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請:m.laidudu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