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30 進步,誰不想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打發了田晴學姐,許秋在辦公室寫了一會兒綜述,掐算好時間,在十一點整的時候,進入實驗室,直接來到通風櫥,關停硒化反應,將反應瓶從油浴鍋中升起。

  在等待反應瓶冷卻的過程中,進行準備工作。

  先是從酸的專用試劑柜中取來濃鹽酸,轉移至通風櫥中。

  觀察了一番試劑瓶,發現上面的紙標簽有些微微泛黃,顯然是被氧化腐蝕了。

  鹽酸,即氯化氫的水溶液,算是有機實驗室常用酸當中最安全的之一。

  濃鹽酸的濃度約12摩爾每升,現在需要120毫升2摩爾每升的稀鹽酸。

  許秋直接在通風櫥中量取20毫升的濃鹽酸,倒入一次性PE杯中,然后加入100毫升的水進行稀釋。

  因為鹽酸的揮發性很強,所以在打開試劑瓶蓋后同樣會形成類似發煙硝酸那樣的白霧,而且隱約能聞到一絲“酸酸的”味道。

  雖然通風櫥可以將大部分氣體、粉塵通過抽風機抽走,但還是會有一些氣體分子成為漏網之魚。

  待反應瓶恢復至常溫,許秋趕忙點板檢查反應情況。

  最近涉及的體系都是PDI,展開劑的配方不需要怎么摸索,石油醚:二氯甲烷1:1的體積比基本是萬金油的組合。

  許秋很快拿到了結果,這次終于不用喊臥槽了,點板結果比較正常。

  原料的點非常淺,模模糊糊的勉強可以看到,有一個深色的主要產物點,以及兩個非常淺的樣品點,初步估計產率在80以上。

  主要產物點對應的,大概率是三個硝基位點均被硒取代后的產物,也就是目標產物,而另外兩個樣品點,可能是一取代、二取代產物或其他副產物。

  許秋將反應瓶內的溶液直接倒入配好的稀鹽酸中,3DPDI分子迅速析出。

  接著用布氏漏斗抽濾、反復水洗、用pH試紙確認將酸洗干凈、放入真空烘箱,設定70攝氏度烘干。

  搞定了產物的后處理,許秋開始收拾實驗垃圾。

  順便看了眼通風櫥中高壓汞燈照射的光環化反應,一切正常。

  這三個反應都要持續大約24小時,要到明天才能關停反應。

  返回辦公室,許秋和學姐、學妹匯合,一同前往食堂。

  “學妹,你那兩個的硼酸酯化反應進展怎么樣?”許秋隨意問道。

  “參考師兄的意見,昨天提高了反應溫度,適當延長了反應時間,多加了一倍的催化劑,”頓了頓,韓嘉瑩繼續道:

  “現在的產率略有提升,勉強到了40左右,雖然提純仍有點麻煩,但勉強可以進一步反應下去。”

  “那還好,“許秋點點頭,“微波反應器雖然已經計劃購買了,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時半會兒肯定指望不上,還是要靠我們自己,現在產率能有40也夠了。”

  “是呀,”韓嘉瑩反問一句,“師兄,你呢?”

  “我呀,還可以吧,現在已經開發到第三代3DPDI分子了,得到的經驗可以直接沿用在你的那兩個體系上。”許秋怕露餡就沒有細說,因為很多結論是通過模擬實驗室II得出的,并沒有現實的實驗依據。

  “嗯嗯,我先試著用這兩種核單元,合成初代3DPDI分子吧。”韓嘉瑩點點頭。

  “學姐呢,經常看你悶聲追劇,實驗進展如何?”許秋開玩笑道。

  陳婉清突然被cue,呆了一下,迅速反駁,“我哪有經常追劇,總共就看了一集好伐。”

  “至于實驗嘛,上午把A單元處理好了,下午D、A反應,正式合成C4最終產物。”

  又聊了一會兒實驗,三人走到了食堂門口,然后話題迅速歪到了“今天吃什么”上面。

  吃過中飯,三人返回微電子樓,在樓下大門處,他們碰到了另外一伙人。

  五男三女,其中有一個剛好是許秋的熟人,孫一凡,因為個頭很高,非常具有很高辨識度。

  許秋頓時了然,這些人應該都是萬有聲的學生,看年齡有幾個估計是博后,他們的主要實驗室在張疆,邯丹只有一個辦公室。

  其他人看到許秋和孫一凡一副熟識的樣子,都識趣的先行一步,留下他們兩人在微電子樓門口。

  “好巧。”許秋拍了拍孫一凡的肩膀,招呼道。

  “是啊,我們上次見面好像還是在上學期吧。”孫一凡感慨。

  “不,前幾天班會上我還看到你來著。”許秋開了個玩笑。

  “也對,”孫一凡爽朗一笑,“不過那天班會我坐的太靠前了,倒是沒看到你,你最近經常來張疆嗎。”

  “還好吧,我們有兩個實驗室,張疆主要做合成,邯丹主要做器件,所以要兩頭跑。”許秋無奈攤手,換了個話題,“對了,你畢業設計做的怎么樣了?”

  “剛剛開了個題,一個博后師兄帶著我做實驗,湊點數據出來沒什么問題,你呢?”話剛出口,孫一凡拍了拍腦門,“聽別人說你都發好幾篇文章,畢業設計是肯定不成問題啦。”

  “哪有。”許秋謙虛的擺擺手。

  科研圈子很小,像他這么能打的本科生,名聲早就在系里傳開了,尤其是同級的保研生多多少少都了解他的事跡。

  當然,名聲想進一步傳到系外、校外就很難了。

  研究學者不是明星網紅,發一篇Nature這種業界轟動的事件,可能連熱搜都上不去。

  兩人又客套了一會兒,道別離開。

  說起來,雖然許秋他們和萬有聲課題組同處一棟實驗樓,但由于處在不同的樓層,而且對方是B開頭的實驗室,垂直位置上離得也很遠,兩撥人幾乎沒有碰面的機會。

  偶爾在門口遇見,由于沒有熟人,也沒什么交流。

  萬有聲也是做半導體相關的,不過主要研究方向是光探測器,是一名“長江”學者,在沒有院士坐鎮的材料系,算是頂尖的教授了,也因此他的課題組博士后的比例不低。

  魏興思是“青年千人”,和萬有聲的“長江”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青千”的進階路線,下一級通常是“杰青”,之后才是“長江”,再往上就是院士了。

  而且國家對這些頭銜的申報都是有年齡限制的,“杰青”和“長江”頭銜,理工科的申報年齡都是45周歲前,現在魏老師已經40歲出頭了。

  魏老師想要更近一步,就得抓緊時間,在幾年內做出大量科研成果。

  至于成果哪里來,主要就看學生給不給力了。

  這也是他對學生嚴格要求的主要原因。

  進步,誰不想呢?

PS:月初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