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有學姐,右有學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周一組會。

  吳菲菲“硫氰鉛添加劑”的文章已經完成。

  本來她打算周日投的,不過昨天陳婉清的動作快了一步,提前找了魏老師。

  然后,魏老師改文章一直改到晚上,他畢竟已經四十多歲,不像二十多歲的小年輕。

  一日操勞,精力已經被榨干,最后只能把吳菲菲的文章放在了周一改。

  吳菲菲的工作,打算投稿Chem. Comm.,簡稱CC。

  CC是RSC旗下的二區期刊,雖然影響因子只有6左右,但是期刊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它相對偏向于化學方向,篇幅較短,審稿較快,算是JACS、德國應化的下位期刊。

  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許秋發現有機光伏領域,在CC這個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并不多。

  因此他之前寫文章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過往這個上面投。

  畢竟,不管造成這個現象的是潛規則,還是其他什么原因,當一個老期刊對某一領域的收稿量不多時,最好還是不要頭鐵硬上。

  如果是新刊,那還可能是因為其知名度低,或者研究者顧慮其沒有分區等原因。

  投文章,選擇相關領域收稿量大的期刊,文章順利發表的概率會提高不少。

  此外,聽了近一學期的報告,許秋現在對鈣鈦礦光伏領域的套路,也已經摸得差不多了。

  他自我感覺“我上我也能行”。

  材料都是現成的,買來混一混,然后涂一涂,接著蒸一蒸,最后測一測。

  效率高,補充其他數據,整理數據,發文章。

  效率不高,看能不能優化的更高,如果能,就補充數據發文章,如果不能就換下一個體系,再循環一遍。

  不過,他也就是想一想罷了。

  現在,他左有學姐,右有學妹,還真不舍得走。

  段云的工作也有了起色,魏老師難得對他露出了笑顏。

  從他和魏老師聊天的語氣中,許秋大致能推斷出他這工作發不了大文章,估計是二區吊車尾,ACSAMI的級別。

  可不管怎么說,都是一篇工作,如果成功發表了,段云就距離畢業更近了一步。

  他在商用的PH1000中摻雜n型和p型碲化鉍粉末,制備得到的熱電材料呈現出高功率因子,分別可達70和40微瓦每米每平方開爾文。

  和光伏領域的光電轉換效率一樣,熱電領域中評價材料好壞的一大重要指標就是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當然也是越高越好。

  但由于目前國際上對其測量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像光伏領域可以用標準硅電池進行標定,導致熱電領域同樣的實驗條件,不同課題組測出來的數值可能相差非常大。

  因此,在熱電領域,處于同一個數量級的數據,通常被認為差別不大。

  它也很難像光伏領域一樣,用一個物理量的絕對數值來設定一個門檻。

  比如,目前有機光伏領域,效率10%就是一個大門檻,熱電領域就不能類比,設定功率因子超過XX,就是一區。

  這個時候,熱電領域想發大文章,除了實驗數據本身要扎實外,還必須要把故事講好,就比較考驗作者的文字功底了。

  段云結束后,魏興思問道:

  “田晴,有什么要講的嗎?”

  “沒有,上周在寫文章,這周差不多能寫好。”

  “陳婉清你呢?”

  “沒有。”

  “許秋?”

  “沒有。”

  一連三個“沒有”,包括最開始吳菲菲也只是簡短講了幾句,只有段云說的比較多。

  主要是最近課題組小伙伴們都集中在寫文章。

  許秋雖然有實驗數據,但是不用他自己來講。

  這兩周,組里做有機方向的實驗結果,基本都是由韓嘉瑩來匯報的,也是在“鍛煉”她的能力。

  “韓嘉瑩?”

  “有,我有。”

  學妹慌忙應道,讓座起身把U盤插入辦公室大電腦中。

  她匯報的內容包括兩部分。

  一部分是她自己的工作,目前還在優化器件性能的階段,每周大概做兩批器件。

  目前,她的兩個體系效率最高分別為6.27%和6.74%。

  再努努力,有一定的可能性,能夠達到許秋給他設置的目標,6%和7%了,就有希望水兩篇二區了。

  另一部分則是許秋安排給她的工作,也就是幫他做補充實驗。

  從目前的進度來看,這周光源結束,數據就可以完全補齊。

  而且,只差四項實驗數據,還不用太趕,這周說不準還可以適當的劃劃水。

  匯報過程中,魏老師問道:

  “P3T這材料的分子量怎么樣,大概多少,高不高?”

  “大概……”韓嘉瑩答不上來,求助般的看向許秋。

  “這個是最新合成出來的,還沒有測過GPC,不過從產物形態、產率、后處理過程來看,數均分子量應該不低于2萬。”許秋道。

  “嗯,有空去測測GPC吧。”

  “好。”

  雖然這周應該沒空去測,但許秋還是先應下。

  反正下周再開組會的時候,魏老師這事多半就忘記了。

  其實,這也是魏老師早期科研中留下來的習慣,他做合成的時候,在聚合物拿到手后,喜歡先把核磁、GPC之類的表征走一遍。

  組會后,陳婉清找到許秋,問道:“有空嗎?”

  “什么事啊?”許秋疑惑道。

  “我想和你討論一下,我接下來工作的問題。”陳婉清道。

  “你的新工作,不就是把測試不同溫度處理條件下,P4T-2OD材料的光吸收光譜嗎?”許秋道。

  “可這樣的數據會不會有些單薄啊。”陳婉清道。

  “本來亮點就是這個獨特的實驗現象啊,在高性能材料上發現了一個有別于傳統體系的獨特特性,我覺得足夠發一篇二區小文章了。”

  許秋想了想,隨口說道:

  “那除了測薄膜以外,再測測不同溫度下溶液的?”

  “對哦,這個想法可行。”陳婉清拿筆記下,繼而一臉期待問道:

  “學弟,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許秋盯著她看了一會兒,學姐臉不紅心不跳與他對視。

  真是怕了你了,許秋無奈轉開目光,思索片刻,“學姐式”靈感噴涌而出:

  “可以用TEM輔助,不同側鏈的P4T也可以研究一下,甚至你想的話,P3T、P5T都是可以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