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回到寢室,發現任斌沒在,陶焱坐在桌子前,正操作著電腦。
平常這個時間點,都是任斌在玩電腦,陶焱在外面浪,今天卻反過來了。
“你怎么回來的這么早,”陶焱抬頭瞅了一眼許秋,打趣道:
“看你們在材一那樣子,我還以為你今天要夜不歸宿呢。”
“你想多了,我們就只是去吃了個晚飯,”許秋解釋道:
“海強面館,你有去過嗎。”
“去過幾次,味道還不錯。”說完,陶焱還在上下打量許秋。
“任斌今天怎么不在寢室待著,他去哪兒了?”許秋轉移話題。
“他呀,被他基友拉去打八十分了。”陶焱道:
“他們三缺一,本來我想去的,但我師兄剛剛給我打電話,臨時加了任務,就沒去成。”
“這樣啊。”許秋看了看陶焱的電腦屏幕,WORD文檔,頁眉處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說道:
“你還在弄基金項目嗎?”
“對啊,下午本來寫好了,發給師兄看,他又發現了幾個問題,讓我補充修改。”陶焱抱怨道:
“提交的截止時間應該是月底,也不知道他為什么這么急著要。”
“這種基金項目的事情,不應該是組里的老師,或者師兄師姐負責嗎,怎么會交給你呢?”許秋問道。
“他給了我一堆中英文的資料,就是組內一年來的工作,然后讓我翻譯翻譯,整理一下,所以也沒太多的技術含量。”陶焱自我安慰道:
“新人剛加入課題組不就是干著打雜的活嘛,再熬一熬,過一年我也混熟了,再有新人加入,應該就好多了,你們組的情況應該也類似吧。”
許秋心想,我現在好像已經不算新人了吧,而且還有學妹幫我做實驗,不過嘴上卻說道:
“嗯,我也差不多。”
聽到這句話,陶焱皺著的眉頭舒展了許多。
果然,他不是特例,大家都是新人,都要從打雜做起啊。
周六。
許秋閑的無聊,翻閱了一下研究生新生入學指南,這是他通過保研夏令營,擬錄取后,系里統一發放的。
按照上面寫的,現在的獎學金政策,直博生上來的第一年,就要直接和博士生群體同臺競技,競爭國家獎學金。
擂臺上,除了直博生外,還包括博二、博三的老油條,以及剛碩博連讀轉為博一的老油條。
從競爭力的角度來看,博三的老油條是競爭國獎的主力軍。
評獎的主要權重是文章數量和質量,也就是過去一年內的已發表/收錄文章的數量。
具體評分細則每年都不同,總之一區一作的分數最高,二作、三作也有分,只是分數略低。
統計周期是前一年的十月份到當年的十月份,文章有效期一年,過期作廢。
達到一定文章門檻的學生,會被邀請參加國獎答辯,一般是國獎名額的1-3倍。
再根據國獎答辯的情況,系里經過討論,擇優選擇發放國獎。
里面有沒有黑幕,許秋不清楚。
他只聽學姐說,很多博三學生會故意壓著文章不發表。
等到最后一年全部發表出來,然后攢一大波文章,沖擊國獎。
這種操作屬于正常操作,學校也不會管,畢竟什么時候發文章是研究者的個人意愿。
但學校會考慮碩博連讀的學生。
他們剛從碩士三年級轉為博士一年級,手里一般有文章,本來在和碩士競爭,現在突然競爭對手變為博士了。
因此,學校允許他們把當年的文章留下來,不參評本輪獎學金,文章有效期延長為兩年,也就是說在博二的時候還可以用。
吳菲菲就是今年碩博連讀的,她只有一篇EES和一篇CM,如果是在碩士群體中評獎,這成果,拿個國獎沒什么問題。
奈何她的對手是同期的博士生。
她最終決定把文章攢起來,等來年再發一篇一區或是兩篇二區,差不多能沖個國獎。
最后,她拿了個校內一等獎,也有八千元,算是抵消掉了學費。
至于直博生,學校壓根沒考慮到本科生能在本科期間發文章的特例,也沒有考慮過他們能和博士生掰手腕。
所以,文章有效期沒有另做規定,那就是默認的一年,過期無效。
而且,直博生一年級沒有學業獎學金,也沒有冠名獎學金,只有新生獎學金和國獎兩種。
新生獎學金的評定,將學生分為四類,I類是本校本系保研生,II類是本校外系保研至材料系的學生,III類是外校保研生,IV類是考研生。
從I類到IV類,依次降序排列,同類中績點/成績高的排在前面,然后評定一、二、三等獎,只看成績,不考慮文章。
也就是說,如果許秋不能入學就爭取到國獎,他大四期間發的文章,就不能再用于參評,相當于白白浪費掉了。
這種情況,就只能拿新生獎學金,他屬于I類,而且績點高,肯定是一獎。
但一獎也只有八千塊,和冠名的一萬到二萬、國獎的三萬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
許秋暗自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
入學拿國獎!
周日下午。
陳婉清帶著她的文章找魏老師修改。
許秋本來沒打算去旁觀,但最后,還是被魏老師叫了過去。
看來,魏老師改學姐的文章也覺得頭疼,需要拉個幫手過來。
好在,當初學姐一篇文章,修改幾十個版本的時代已經過去。
那時候版本過多,主要原因還是魏老師對格式的要求很嚴格,而學姐剛開始對文章格式不是很熟悉,經常有錯漏。
改幾個縮寫,改幾處加粗斜體,改幾張圖片尺寸,都會新生成一個新的版本。
現在,學姐出現低級錯誤的概率,已經大大降低。
再加上許秋已經提前幫改過兩遍,最終,三人忙活了一下午,只改了14個版本,便搞定收工,順利投出。
許秋也不得不感嘆魏老師的火眼金睛。
像段落是幾倍行距,上下是否有額外的段前段后這些,他都能一眼看出。
也許是他寫文多年,一直按照固定格式,嚴格要求自己,練就出來的吧。
再次喜提一篇二作,離國獎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