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四十九章 二人世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實驗結束后,許秋早早出發,把韓嘉瑩送到校車乘坐點。

  她要趕九點半的最后一班車,還是要提前去排隊的。

  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后一班車都是坐不滿人的,但是如果不巧遇上了特殊情況,沒有趕上車,想回邯丹校區就有些困難了。

  打車的話,死貴死貴的,乘坐軌道交通的話,又很麻煩。

  因為附近沒有地鐵站,想做地鐵需要先乘坐有軌電車,然后再換乘地鐵十號線。

  學校還剛好處于兩個地鐵站之間,下了地鐵還要走好長一段路。

  等車期間,許秋見學妹穿的還是很單薄,在冷風下抽動了下鼻子。

  便靠近韓嘉瑩,幫她擋著風,然后關心道:

  “明天多穿點吧。”

  隨后,他話鋒一轉:

  “不然你要是凍感冒了,誰來幫我做實驗呢?”

  “我知道啦,師兄,”韓嘉瑩笑道:

  “話說為什么你能這么理直氣壯的說出這種話來。”

  “作為師兄,關心你是應該的。”

  “你明知道我說的不是這一句。”

  “好啦,校車開過來了,我走啦,拜拜。”

  “拜拜,注意安全。”

  許秋照例留下來過夜,途徑微電子樓下的自動售貨機,順手買了一瓶唐帥博青梅綠茶。

  今天,需要好好補充一下水分。

  第二天一早,許秋就被鬧鐘吵醒。

  他匆忙的披上衣服,進入A502實驗室,穿戴好防護裝置,然后前往通風櫥檢查反應情況。

  這次,倒沒有出現意外。

  兩人投的六個反應看起來都很正常。

  于是,他開啟封端反應,然后返回辦公室洗漱,早鍛煉,吃早點,再到實驗室開啟第二次封端反應。

  直到九點多的時候,兩次封端反應差不多結束。

  許秋起身準備去實驗室關停反應,卻在門口遇到了韓嘉瑩。

  要不是他及時剎車,兩人就要撞到一起。

  近距離觀察學妹。

  今天的她,還是穿的秋裝,不過在外面又套了一件藍色的帶有卡通圖案的衛衣外套,看樣子很保暖。

  “師兄,我要進去……”韓嘉瑩小聲提醒道。

  “哦,好。”許秋忙起身讓開一個身位,他這才發現自己堵住了門口。

  “這次合成反應怎么樣?”韓嘉瑩放下書包,問道。

  “看上去還不錯,現在封端反應剛好結束,我們一起進行后處理吧。”許秋道。

  “好呀。”韓嘉瑩躍躍欲試道。

  今天的后處理過程比較簡單。

  就是將反應瓶中的甲苯溶液,滴入甲醇中析出,然后過濾、簡單烘干,再用甲醇、丙酮、正己烷三種混合溶劑進行索氏提取。

  處理完畢,時間已經接近中午十二點,兩人一同前往食堂。

  路上,許秋開始做實驗規劃:

  索氏提取,理論上要12-24小時左右。

  當然,如果合成反應比較成功,聚合物中的小分子物質、寡聚物含量比較少的話,這個時長也會縮短。

  但不管怎么說,今天的時間肯定是不夠做下一步的實驗,也就是用氯仿索氏提取了。

  考慮到明天是周三,上午有一門納米材料學專業課,這學期已經翹了不少次。

  而且,這批產物也不像前幾批那樣急著發大文章。

  于是,許秋決定今天就停留在混合溶劑索氏提取這一步。

  等周三上午上完課,然后再回張疆繼續實驗。

  主要還是因為學校規定,學生翹課數目超過課程課時數的三分之一,老師有權力無條件拒絕該學生參加期末考核,直接掛科。

  一學期,一門課程大約上16到20周,也就是翹6節課以上就會觸發這個規則。

  當然,大多數老師不會點名,也不會管學生來不來上課,只會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平時成績也都是給滿的。

  只要學生來參加期末考試,他們就會按照期末成績給學生分數,一般也不會為難學生。

  但畢竟有這樣的規定,還是要尊重一下的,許秋不想留下一個把柄在外面。

  其實,更好的做法是向老師請假,做實驗這種特殊情況,一般的老師都是會同意的。

  不過偶爾請假還好,如果一學期請假五六次,就算老師本來不在意,也會把你的名字給記住的。

  至于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就不好說了。

  下午,比較清閑,索氏提取裝置一直開著就好,都不需要去看。

  甚至可以直接返回邯丹校區,讓它提取個24小時,等第二天過來直接繼續實驗。

  許秋考慮片刻,還是決定留在張疆。

  因為對他來說,在哪邊其實都一樣。

  在張疆這邊或許還更好一些,除了韓嘉瑩外,也沒有人會打擾他。

  要是在邯丹校區,周圍人多、儀器多,魏老師還會不定期的出沒,很可能會被各種事物轉移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

  “韓嘉瑩,今天實驗已經結束了,你怎么說,留在這邊還是回邯丹校區。”許秋問道。

  “師兄呢,你要留下來嗎?”韓嘉瑩道。

  “嗯,我在這邊碼論文,張疆比較清靜。”許秋道。

  “那我也留下來吧,昨天師兄教了我閱讀文獻的方法,我今天正好實踐一下。”韓嘉瑩道:

  “我感覺讀文獻比看半導體物理這樣的書籍,對我的幫助更大。”

  “各有千秋吧,我們看到的文獻,大多數都是報道一種材料的,然后對它進行光電性能等表征。”許秋道:

  “剛開始看這些文獻確實幫助比較大,可以讓你系統的掌握做有機光伏領域科研的過程。

  但隨著閱讀量的提高,閱讀這樣的文獻帶來的邊際效應明顯遞減,像我現在,就很難從這種材料相關的文獻中獲得太多的收獲了。

  反倒是一些理論上的書籍或者文獻,對我幫助更大一些,能讓我深入理解電池器件的運轉機理。

  現在發表出來的文章,都是在講我們的材料如何如何的好,但為什么好,怎么復現這種好,卻沒幾個人能夠講明白的。

  理論方面的研究,目前還是遠遠落后的。”

  韓嘉瑩聽的似懂非懂,不過還是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我覺得以師兄的實力,再過幾年,說不定能提出一套新的完整的理論呢。”

  “借你吉言吧,”許秋從電腦上拔下U盤,說道:

  “好啦,我把電子版文獻拷貝給你,你找最近的文獻開始看吧,有什么問題隨時問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