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后一塊拼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是不是濾光片的問題,對X光的濾光倍率太高了?”許秋道。

  “濾光片,濾光倍率……”孟仁在嘴上念叨了一會兒,而后分析道:

  “這信號強度剛好差了10倍左右,濾光片每一檔也是減小至上一檔的10%,很有可能是這個原因啊。”

  他將當前濾光檔位的查詢代碼鍵入電腦中,電腦屏幕上很快彈出:

  filter 6

  提示當前的濾光檔位為6檔。

  孟仁再次鍵入代碼,將濾光檔位調節為5檔,然后檢測信號強度。

  這回的信號強度數值,變為了32156。

  這個數據處于正常范圍之內。

  “問題解決了,”孟仁贊嘆道:“兄弟深藏不漏啊。”

  陳婉清、韓嘉瑩也帶著好奇的目光看向許秋。

  許秋笑笑不說話。

  后面孟仁的操作就沒再出現其他問題,他的狀態也漸入佳境,不像最開始那么緊張了。

  切光完成,孟仁交待了注意事項,留下了一個聯系方式后,就離開了。

  他們光源內部的人員,是有各自的實驗室和辦公室的,在線站這邊值班算是義務工作,每周排班式的。

  有點類似于高校中教授有教學的任務,每周需要上一兩節課,光源研究人員也有輔助用戶測試的任務。

  差不多一個半小時過去了,那老師還是沒來。

  還好當初選擇了直接開始調試,不然要是人家下午才過來,實驗就會耽擱不少時間。

  三人開始分工。

  和上次來光源測試類似,陳婉清負責操作電腦,許秋帶著韓嘉瑩換樣品。

  測試艙內,只有許秋和韓嘉瑩兩人。

  “師兄,剛剛你可以自己完成切光操作吧。”

  “你猜。”

  “……”

  看來學妹的直覺還是比較敏銳的,但讓他承認是不可能承認的。

  開始的幾個樣品都是基于許秋體系的,從樣品信號來看,數據還是不錯的。

  某次換樣品的時候,他聽到韓嘉瑩的肚子“咕嚕嚕”的叫了起來。

  看了下時間,都快中午十二點半了,許秋便說道:

  “餓了?去吃飯嗎?”

  “嗯……”韓嘉瑩不好意思的低聲道:

  “我早餐吃的有點少了。”

  “沒事,我也有些餓了。”許秋道:

  “只是,這邊沒有商業街,吃飯是個問題,估計光源內有食堂吧。”

  “應該吧,我們去問問學姐吧。”

  “好,把這個樣品裝好,先不測了。”

  回到旁邊的辦公室,許秋道:

  “我們去吃中飯吧,光源這邊有食堂嗎?”

  “當然有了,這么大的研究所,里面的員工也是要吃飯的嘛,”陳婉清道:

  “不過員工有員工卡,可以隨意點菜,像我們這樣的用戶只能購買餐券,買套餐。”

  三人收拾了一下,離開主樓。

  陳婉清走在前面帶路。

  食堂距離主樓還是有點遠的,大概有一公里的距離。

  來到食堂,它本身只有一層樓,不過旁邊還有一棟樓,看樣子可以提供住宿。

  順著指示標志,三人來到一個類似酒店的前臺的地方。

  許秋向店員問道:

  “餐券是在這邊買嗎?”

  “是的。”

  “買三張。”

  “一共30元。”

  掃碼支付后,店員遞過來三張餐券。

  薄薄一張紙,中央處標注著三個大字”用餐券“,還蓋了一個橢圓形的紅章,下面小字寫著魔都光源專用,印制時間是三年前。

  如果不仔細看,感覺就像是那種放在食品箱子底部的合格證。

  食堂不大,用餐的人也不多,可能是剛好錯開用餐高峰期的緣故。

  價格還算便宜,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一碗湯、一碗米飯,只要10塊錢,應該是和高校食堂一樣有補貼。

  菜已經提前被盛到小碗中,每種只有兩三種選擇,選擇的余地不是很大。

  打菜阿姨接過許秋的用餐券,將三張餐券插到一根鐵簽子上。

  三人打好飯菜,找到桌子落座。

  “味道還不錯,就是有些涼了。”許秋嘗了一口熏魚,說道。

  “來晚了吧,這邊食堂應該是十一點多就開放的。”陳婉清道。

  韓嘉瑩點頭應和,然后抿了一口湯:

  “湯是熱的,可以先喝點湯。”

  吃完中飯,返回BL14B1線站。

  短暫休息片刻,三人開始討論接下來的分工情況。

  考慮到韓嘉瑩已經基本學會了更換樣品,這項就由她來負責。

  陳婉清還是負責操作電腦,許秋則負責實時處理測試數據。

  雖說原始數據也可以看出一些信息,比如許秋體系的結晶性能非常好,但還是不夠直觀。

  而且進行數據處理后,如果發現某個樣品測的不太好,還可以當場重新測試。

  不然,萬一有一個關鍵數據有問題,需要重新測試,那就要等待下次光源機時,這可能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許秋首先處理1#和2#樣品的數據,這兩個樣品是基于光電性能最佳的體系。

  分別為PBFBT4T-2OD單獨組分薄膜,以及它與PCBM受體的共混薄膜。

  數據處理完畢。

  1#樣品的背景是干凈的亮藍色,樣品信號主要出現在橫軸、縱軸上。

  縱軸上的信號有三處,也就是垂直于基片表面的結晶信號,對應著晶面指數(100)、(200)和(300),位置約為0.27、0.54和0.81埃的負一次方。

  橫軸上的信號只有一處,也就是基片表面上的結晶信號,對應著晶面指數(010),位置約為1.60埃的負一次方。

  而2#樣品同樣出現了1#樣品的全部樣品信號,只是相對1#樣品弱了一些。

  此外,還出現了屬于PCBM的環狀信號,大約位于1.40埃的負一次方。

  這表明PBFBT4T-2OD材料,是標準的face-on結構,電荷載流子容易在垂直方向上輸運,這樣的材料就非常適合于太陽能光伏器件中。

  相反的,如果(100)信號出現在橫軸,而(010)信號出現在縱軸上,則對應為edge-on結構,電荷載流子容易在水平方向上輸運,這樣的材料適合用于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LED中。

  “完美啊。”

  看到這樣的結果,許秋心中大定。

  不同的表征測試結果,可以相互印證,最終解釋了器件性能高的原因。

  這項工作的最后一塊拼圖,剛好嚴絲合縫的拼了上去,幾乎沒有瑕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