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十三章 贏者通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雖然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但是實驗還是要繼續進行的。

  許秋再次嘗試另外三種溶液。

  用掉了三只針筒,三個過濾頭,他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四種2#和4#溶液都不能用。

  “怎么辦呢,”陳婉清有些著急:

  “要不要加點溶劑進去,把溶液濃度調低試試?”

  “我覺得有點難,第二批材料里面,應該是存在一些溶解度極低的物質,調低濃度也不見得可以溶解。”許秋道:

  “再說了,我們配制的溶液濃度也不算高,如果再大幅度稀釋的話,涂出來的膜就太薄了。”

  雖然不太抱有希望,但許秋還是往2#和4#的每個溶液中加入一倍體積的溶劑,將它們稀釋為原來的一半濃度。

  其實溶解度這個問題,許秋心中隱隱有了解決方法,不過還需要在模擬實驗室中實驗過后才知道。

  “先把1#、3#溶液的器件做了,看看效果怎么樣吧。”許秋道。

  陳婉清也沒什么好的辦法,只得點點頭。

  之前只用掉8片基片,還余下16片基片。

  許秋改了轉速,新增了2000和4000轉,其他條件沒變,把所有基片都用光。

  蒸鍍、測試。

  24片都測試完,許秋體系的效率最高是4.13%,陳婉清的是5.25%。

  得到結果后,陳婉清開心了許多,說道:

  “比預期情況好很多了,我還以為只能有個1%、2%的效率。”

  “至少說明大方向上是沒錯的,”許秋道:

  “話說,學姐你的效率比我的高1%。”

  “不同體系沒法直接比效率的,”陳婉清道:

  “我們做的類型不一樣,看似我的效率更高一些,實則還不如你呢。

  因為我的三元體系,是有別人的工作基礎在里面的,能做的高也屬于正常,畢竟他們的二元體系效率最高能到10%以上。

  如果拿文章舉例的話,我想要發一篇二區的文章,器件效率至少得做到8%左右。

  要是能做到10%,差不多能發到一區。

  再往上,基本不可能了。

  而你的體系是一種新體系,效率能有6%左右就能發一篇二區的文章了。

  如果效率能做到8%,差不多就夠到一區的門檻了。

  如果做到10%,就能發非常好的期刊了,比如材料學科的頂刊AM、EES,或者自然的小小子刊自然·通訊。”

  “那要是想發自然主刊呢?”許秋道。

  “想發這種頂刊的,必須要取得重大突破才行。”陳婉清道:

  “現在有機光伏體系效率的世界紀錄是12%,已經維持了好幾年了。

  你這新材料,要是效率能做到14%、15%,估計還有點可能發主刊。

  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發在它的大子刊上,比如自然·光學等等。”

  “發一篇自然這么難啊。”許秋道。

  “那當然了,CNS可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極致追求。”陳婉清道:

  “假如一個學生弄出一篇自然,已經足夠他博士畢業了,而且肯定能上新聞。

  對于材料這樣的實驗科學,想發這種頂刊還是需要一定的積累的,要有很多的前期工作,很少有名不見經傳的人發自然。

  至少在這個領域聽說過你這個人,看到過他的文章,一般也都是行業大佬。

  除非你的發現驚天動地,不然還是需要要得大多數同行的認可,才能夠實至名歸。”

  “要求有前期工作,那不就是變相鼓勵論文灌水嘛?”許秋道。

  “所以也要辯證的看待論文灌水現象,”陳婉清道:

  “一篇文章,就那么短短幾頁,肯定沒辦法把所有問題都講清楚,這個時候拆分成幾篇文章發表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比如某位科研大佬取得了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他把主要的結論發在自然上,一些邊角料和前期工作則發表在AM、EES等期刊上。

  其他研究者看到他發在自然上的工作后,如果感興趣的話還可以查閱他在其他期刊上的文章。

  學習大佬的研究思路,說不定還能對自己的科研有所幫助。”

  “這種套路,難怪有些人能兩三年發表幾十篇文章。”許秋道。

  “對呀,科研領域本來就是贏者通吃,”陳婉清道:

  “對于一般研究者來說,文章都是一篇一篇發的,對于大佬來說,文章是一打一打的發的。

  因此,當研究者文章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文章數量就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是看他的代表作,論文被引用情況,或者高質量文章的數量。

  通常可以用H因子來判斷一位研究者的科研水平,比如H因子是10,就表示他至少有10篇文章被引用過10次以上。”

  H因子許秋還是聽說過的,他好奇道:

  “魏老師的H因子是多少啊?”

  “他啊,好像是25吧,也不算低了,主要是靠他在米國期間的工作弄上去的,”陳婉清道:

  “他現在差不多40歲,是青千,想要更近一步,在45歲前評上杰青甚至是長江,就要靠他的學生啦。”

  “反正我是一個拖油瓶。”陳婉清自嘲的笑了笑:

  “不說這個啦,我們等周日再做一批器件,好好調節一下實驗條件,看看性能能不能提高,到時候再研究一下接下來的實驗方案。”

  結束實驗后,許秋回到寢室,進入模擬實驗室。

  解決溶解性問題的方法,他已經想到了,就是用氯仿溶劑對產物進行索氏提取。

  之前后處理時用的甲醇、丙酮、正己烷溶劑做索氏提取,是為了除去產物中的小分子雜質,所以提取液是廢液。

  而用氯仿提取則不同,聚合物材料被溶解、提取到下方的三角燒瓶,因此提取液才是要被保留的部分。

  要丟棄的反而是提取管中的濾紙,里面是無法被提取的物質,包括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以及副反應產生的不溶物,比如非線性聚合物分子。

  通風櫥中還有之前的三個反應裝置,還在運轉中。

  許秋在旁邊搭好四套索氏提取裝置,開始提取,兩倍加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