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機的刀盤能否換成鉆頭?
如果是其他人問這個問題,工作人員可能連回答都懶得回答,直接送那人一個白眼就完事了。
但問這個問題的是陳新,工作人員就必須認真考慮該如何回答和解釋,才能夠讓陳新明白這不可能,同時又給他留面子了。
然而即便如此,在工作人員看來,這個想法依舊是不可能。
雖然盾構機的刀盤本身就相當于一個巨大的鉆頭,但工作人員也明白,陳新的意思是盾構機前面那個如同大平板一樣的刀盤能不能換成那種尖頭的鉆頭。
畢竟那種尖頭的鉆頭在很多人看來,鉆孔打洞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以至于很多動畫片或者一些科幻作品里,都有那種前面裝個大鉆頭就可以在土壤里快速掘進的機器存在。
具體的原理解釋起來相當的費口舌,不過卻有一個相當淺顯易懂的解釋,那就是如果螺旋狀的鉆頭真那么好用,為什么大家都不用那樣的鉆頭來挖洞呢?
答案自然也很簡單,自然是不好用,大家才不用那樣的鉆頭的。
事實上只要對鉆頭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發現,絕大部分鉆頭的結構前端都基本上是趨于平整的,很少有非常尖銳的鉆頭存在。
這主要是鉆頭通常要用來鉆硬物,如果鉆頭尖做的太銳利會很容易就磨損掉,影響鉆頭的使用壽命和效果。
因此大部分的鉆頭都采用了盡可能平整的頭部設計,用硬質金屬打造,以增強其耐久度。
而盾構機的刀盤,那其實是一個帶有溝槽的旋轉機構,上面安裝有大量的刀片,用以切削巖石和土層,雖然可以被視為一個巨大的鉆頭,但這并不意味著盾構機的刀盤就真的是鉆頭了。
盾構機的刀盤在地下工作時,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地層,這些不同的地層硬度不一,導致刀盤的受力非常復雜,并非是螺旋鉆頭那種在均勻介質中工作,可以不考慮受力的情況。
所以動畫片和科幻作品中那種前端是鉆頭的機器終究只是想象,而無法應用到實際當中。
聽完了工作人員的一番解釋,陳新自然也有些尷尬,覺得自己的想法異想天開了一點。
不過他的想法也并非全無可能,畢竟手握系統,陳新可以做到很多其他人所做不到的事情。
當然,就算有系統作為靠山,陳新也不會盲目的贏來,眼下既然專業人士都說換鉆頭不可行,他也不會強硬的說非要試試看不可。
最合適的辦法還是先做個試驗,像當初構建穹頂都市和生態圈一樣,做幾次模擬實驗,自然就能夠知道是否可行了。
想明白了這一點,陳新也沒有繼續為難人家工作人員,只是告訴他可能需要一臺超大型盾構機來執行任務之后,便離開了工廠。
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陳新首先便是將從工廠帶回來的盾構機圖紙輸入了自己的腕表之中,然后用納米分子將其投射出來。
看著眼前被投射出來的盾構機模型,陳新一邊研究著這個模型,一邊思考著該如何進行升級改造。
盾構機的原理說白了就是前端不斷地切削,然后后面則將一截一截的管片安裝到挖掘出來的管道當中,從而實現快速構建隧道。
所以影響盾構機工作效率的,也就是前端刀盤切削的效率了。
這也是之前陳新為什么想把這個刀盤換成鉆頭的原因,在他看來鉆頭的切削效率無疑是要比這個刀盤高的。
雖然工廠里的專業人士說這不太可能,但陳新卻并沒有完全放棄這個想法。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陳新首先將盾構機的圖紙進行了升級,調整成了前端是一個大鉆頭的形式。
然后啟動了虛擬模擬系統,打算來模擬測試一下這種結構在實際使用中的情況。
然而結果卻讓陳新感到失望,因為鉆頭是實心的,在地下鉆探過程中因為不斷地切削、摩擦,產生了大量的熱量無法散熱,最終沒有挖掘多遠就因為局部高溫和磨損而損壞。
顯然,這個方案確實異想天開了,也不太切實際。
因此,陳新很快調整了思路。
既然鉆頭不太切實際,那調整刀盤的結構呢?
懷著這樣想法,陳新再次對圖紙進行了升級調整,將盾構機原本的刀盤升級成了中心略凸的形狀,并且優化了結構。
這一次效果倒是令人滿意,雖然在掘進效率上提升并沒有太多,但這臺調整過的盾構機還是很順利的完成了挖掘。
這樣的結果無疑給了陳新鼓勵,同時也讓他明確了思路。
放棄了并不太切實際的鉆頭的想法,轉而對盾構機的刀盤結構和工作方式進行研究,以求能夠提升它的工作效率。
盾構機的刀盤在地下主要是將土壤或者巖石松動、破碎和挖掘出來,因為體型巨大的關系,其工作時的速度并不快,甚至可以說慢吞吞的。
畢竟如果快了的話,所帶來的摩擦產生的熱量也是驚人的。
陳新嘗試過將盾構機刀盤旋轉的速度加快一倍,但帶來的結果卻并不是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是同樣的刀盤上的刀頭因為高溫發生熔化和磨損,最終整個刀盤損毀。
這無疑給陳新造成了極大地限制,讓他需要去思考更合適的方案。
雖然系統升級可以做到正常情況下做不到的事情,但該遵守的基本物理法則還是要遵守的,陳新如果不能完善一個合理且可行的方案,那即便是系統升級,也只不過是造出來一個沒有實用價值的工業垃圾來罷了。
所以陳新必須認真構思一個合理的方案,同時還要在合理之余做出突破,這對他而言也是一件十分艱巨的事情。
尤其是他還需要盡快拿出可行的方案,好讓軍方能夠盡快開始實施,節約時間。
“哎,看樣子又要加班了!”陳新苦笑一聲,卻并沒有太多的沮喪,而是振奮了精神之后,投入了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