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舂米,是一項非常古老且實用的農業生產活動,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歷史的早期。
它從人類文明早期萌芽時代刀耕火種有了最早的農耕時就已經誕生,在炎國更是流傳了幾千年,直到近現代機械加工的出現,才逐漸取代了這種古老的農業生產活動。
但即便如此,在炎國廣大農村,依舊能夠看到這項古老的技藝。
舂,音同沖,意思就是把東西放在石臼或者乳缽中,用杵去搗碎的意思。
這是一個古老的象形文字,底部是一個臼字,而上部在金文和小篆中,都是兩個人拿著一個杵的樣子,生動且形象的表述了這個字的意思。
而理解了這個字的意思,那么想要復原這一古老的農業生產活動也就很簡單了。
找一個足夠結實的容器,在里面放入稻谷,然后再用一個重物往里不斷的搗,搗到所有的稻殼破碎,露出米粒就算完成了舂米這個過程。
這個容器在廣大農村,通常都是用石頭做成的臼,更原始和古老一點的是用樹樁燒出一個凹坑。
至于說用來搗的工具,木頭、石頭、金屬都可以,只要夠重,能夠把稻殼搗碎就可以了。
陳新所采用的方法是用金屬材料做一個大碗和一根金屬棒,然后將稻谷放進碗里,用金屬棒來搗。
因為稻谷并沒有晾曬,加上他不是把所有的米都搗了,只是加工一點來煮飯吃,用一個大碗來舂米已經足夠。
將金黃的稻谷放入碗中,一下一下的用金屬棒用力搗著,看著米殼逐漸破碎,露出里面淡棕色的米粒,是一件非常能夠感受到勞動的快樂的事情。
尤其是這些稻谷并未晾曬,所以還散發有淡淡的清香,就更加能夠使人心情愉悅,讓陳新期待品嘗這自己親手種出來的米了。
由于陳新只舂了一碗米,所以他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就已經把米舂好了。
只是此時的米和糠還沒有分離,混雜在一起顯然是不能直接拿去煮的,還需要進行一遍篩選,將米和糠分開。
陳新所知道的最傳統的方法是用一個扁籮將舂完的米糠混合物一起篩米粒重量較重會在篩起來之后在重力勢能的作用下落回籮里,而糠或者秕谷因為比較輕就會在篩的過程中被風吹走。
并且混雜在米粒中的粉塵也會順著扁籮的縫隙落下去最終只留下干凈的米粒。
不過此時陳新手上并沒有扁籮,他也不可能自己做一個因為扁籮是用竹篾編制的,末世之下又上哪里去找竹子呢?
如果用金屬材料的話那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了一個鐵質的扁籮,要花多大力氣才篩的起來?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用一點比較現代的手段了。
篩米本身是一種非常經典且樸素的物理學知識應用,雖然當初這么做的先民們未必能夠理解這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學原理但卻并不妨礙他們這么做。
而知道了篩米的原理是利用米粒和谷皮之間重量的不同利用風力帶走糠和秕谷,那事情就好辦了。
陳新只需要做一個鼓風機,將米和糠的混合物用鼓風機吹一遍,將里面的糠吹出來就好了。
鼓風機并不難做,尤其是將糠和米分離并不需要太大風力哪怕是電風扇或者手搖式的鼓風機都能勝任這個工作。
利用系統的幫助,在工作臺上做出一個手搖式的鼓風機并且在鼓風機的出風口加裝了一個漏斗,并且在漏斗的一側開個口子便于糠的分離,陳新就可以輕松的獲得干凈的米粒了。
吹出來的糠被他用一個小袋子細心的收集好淺棕色的米粒盛放在碗里讓陳新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嘗它的味道了。
將米粒用水清洗干凈放入鐵鍋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一起煮,剩下的就只是等飯熟了。
在等待飯熟的過程中,陳新為了慶賀今天的收獲,還特意去食物儲藏室里切了一些金華火腿和伊比利亞火腿,拿了一顆白菜,以及豬肉罐頭和金槍魚罐頭。
伊比利亞火腿是生食火腿,最好的吃法就是現切現吃,直接生吃。
盡管也可以拿來做沙拉或者說配面包和水果吃,亦或者是拿來做湯和其他熱菜,但前者沒有條件,后者太過浪費。
所以陳新只是切了幾片,打算拿來配飯而已。
而金華火腿可以應用的范圍就廣太多了,拿來炒白菜可以,拿來燉湯可以,甚至就這么鋪在米飯上一起燜熟都是絕佳的美味。
因此對于金華火腿的處理,陳新是將自己切下來的火腿中一半的分量切成薄片打算放到米飯上,而剩下的一半則切成了碎末打算拿來炒白菜。
至于豬肉罐頭和金槍魚罐頭,這就只是加熱之后單純的配菜了。
哼著愉快的小調切著白菜,陳新感覺自己久違的找到了烹飪的快樂。
能夠以非專業廚師的身份去考廚師證,足以證明陳新是真的喜歡做菜,但末世之后缺乏食材,導致他一身廚藝無法發揮,只能吃現成的食物,實在是讓他想要做菜的心憋得太久了。
現在雖然依舊只有簡單的幾樣食材,但多少已經可以湊出一兩道菜來了。
和只是簡單調味的避難所食品相比,眼前他正在準備的飯菜同樣簡單,但滋味和帶來的幸福感與滿足感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只是填飽肚子,而后者所帶來的是真正的享受美食。
在這個極寒且暗無天日的末世,能夠享受到真正的美食所帶來的快樂,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
但不得不說,在許多建設類游戲里豐富的食物可以提升民眾幸福度,提升勇士得士氣,這一點是真的有道理,而且很合理的。
吃得飽、吃得好,確實能讓人獲得極大地幸福感和滿足感。
這一點在陳新將金華火腿加入了米飯中,隨著米飯漸熟而散發出濃郁的香味的時候,陳新一邊咽著口水,一邊有了最深切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