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十八章 與朱元璋扯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組織派我來諸天

  朱允熥知道該展示自己的時候到了。

  “然人心逐利,貪婪的欲望之門一旦打開,便再難關上,永無止境。我們要做好與他們長期作戰的準備,不要想著一戰而勝,一勞永逸。”

  “首先,從源頭上要建立監督、防控的機制,挑選合格人員巡視各地。最重要的是保持這個機構的獨立性,他的人事任命、經費和辦案都必須要獨立,直接受皇上指派管轄,不受戶部、吏部等轄制。”

  “所任官員,必須要有財產申報,如發現與俸祿不符的大量不明財產,又解釋不了來源,必須嚴懲!”

  “民生政務要向百姓公開,不能給蛀蟲暗中扭曲的機會。”

  “各級官員權力要分散,不能出現一言堂,要他們互相監督,給與百姓檢舉揭發的權利!”

  朱允熥侃侃而談,像錦衣衛這些機構,就得繼續擴大,裁撤,想都不要想!指望這些蛀蟲自己的道德建設,簡直就是癡人說夢。還是要用朱元璋的嚴酷刑罰,才能讓人心生畏懼,鎮住他們!

  后面還要廣開民智,讓民眾有尚武的精神。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別人索不了賄,自己也不去行賄。

  朱元璋看了下他,比允炆的牢記圣賢教誨,仁義道德要好很多。跟自己是一脈相承的反腐理念。

  “朝廷開科取士,選拔官員,本是為更好的治理百姓,使其能安居樂業,沒曾想到頭來,卻吸取民脂民膏,辜負了我的信任!”

  朱允熥道:“二月會試,不如增加一道題目,此題不做評比。就讓他們說說貪污,怎么防治,怎么約束自己,若犯愿受什么懲罰,到時整理歸檔,記錄在冊,將來要是真的犯案,直接扔他臉上,看他們還有什么話好說!”

  “既然能參加會試,有舉子的身份,都是有可能征召為官的,讓他們提前寫一份保證書,又有什么問題呢?”

  科考舞弊,從來就是重案,朱允熥可不想去碰它。高考試題泄露,會有多么嚴重的后果,大家都可以想象。

  但就和參加公務員考試一樣,誰都知道要政治正確,現在只是讓你自己清晰表達出來而已,不算泄題。

  只不過,咱們大明,要把你寫下來的東西當真,做為將來的重要證據!

  既然參加科考,這些人不可能唱反調,肯定要引經據典,大力支持,犯案必定依法治罪。真要有頭鐵的,想要開脫并減輕刑罰,那就說明他腦袋里真的是鐵,沒有腦髓,還做什么官!

  朱元璋聽后不由暗笑:孩子氣,不過出發點倒是好的。

  看見他欲言又止,道:“還有什么想說的,說吧!”

  朱允熥知道這次會面,就是朱元璋想看看自己的能力水平如何,初步面試一下自己。

  不需要韜光養晦,就是要盡可能的表現自己,朱元璋是在挑選他死后的接班人,讓大明朝更加強大的延續下去,不是選孝子賢孫!

  道:“朝廷科舉乃是國之大事,再小心穩妥都不為過。”

  “我大明如今雖蒸蒸日上,但畢竟立國不久。南方早平,北方新定。而南方又歷來文風鼎盛,北方經暴元殘虐,又剛經戰亂,文風、經濟肯定不及南方興旺。”

  “大明各地發展水平不同,如果科舉采取統一的試卷,統一的錄取標準,必定是南方的士子會更多的上榜,而北方的士子會更多的落選,造成南北對立。”

  “一科取士才幾十人,完全有可能北方士子一個也不能上榜!若放榜之后,被有心人利用,挑撥北方落選士子,上書鬧事,對造成朝廷的威信喪失!”

  “科舉雖然公平,但我們現在做不到各地能有同樣的教育水平,對落后地區就是不公平的,對保持大明的整體穩定性是不妥當的。”

  “我們需要按各地的文風水平,做評選標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試卷,分開評比!按人口、經濟等做一個錄取比例。”

  南北榜案發生后,本來就是采取的分地錄取,南北各一榜,后來發展到劃分更細致,從南北兩榜,形成了多個戰區。

  高考錄取制度,拾人牙慧,早被古人玩過了。

  朱允熥看到朱元璋在聽,繼續道:

  “要發展教育、經濟,就得讓老百姓吃飽。廣西安南一帶,廣東福建一帶,有海商帶回的番邦種子,如土豆、番薯、玉米等等,這些都是高產量的作物,而且不挑地,不需要精耕細作,哪里都能種,稍微打理施肥一下,畝產幾千斤!”

  朱元璋窮苦出生,曾經差點被餓死,自然明白畝產幾千斤的糧食,意義是多么的重大。

  “真有這種奇物?”

  朱允熥認識的福建舉子陳䢿,他家就有,只是沒有大規模種植罷了。

  “我新認識的福建舉子陳䢿,他家就有。可以先派人取些種子,在皇田和山地都種點,幾月就能收獲了。”

  “若你說土豆、番薯之物,果真如你所說種植容易,畝產巨大,我當記你一功!”朱元璋又哼道:“當地官員簡直就是瀆職,該殺!”

  老百姓能有飯吃,就不會造反。

  朱允熥繼續:“有了糧食,我們就可以大力發展經濟,積極進行海貿。有錢有糧,就可以養兵。朝廷親自練兵,各處駐扎,要打仗,直接調派大將過去統領出征,不允許有私兵的存在!”

  “怒蛟幫不是自稱水戰天下無雙嗎?窩在洞庭湖算什么本事?有能耐就給我出海,北元能打到那么遠,海上就也能過去!”

  朱允熥講了很多,從民生吏治,教育文化,經濟軍事等等,都做了一個簡單的規劃,也不知道朱元璋聽進去了多少。

  改立儲君,不是一件小事,不可能草率的就下決定。

  很多事情不是簡單的幾句話與就能解決的,還要結合當前的具體形式。

  夜已深,朱元璋有點乏了,對影子太監道:“你持我金牌,送吳王出宮吧!”

  又對朱允熥道:“你所說的,我有記住。你禁足令已除,回去后,平時不要總在府里,也要多走動走動。”

  “回去吧。”

  朱允熥領旨退下。

  (求、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