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的一家KTV。
“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兮習武之人切記仁者無敵是誰在練太極風生水起 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兮”
秦熙明唱了一遍周董的《雙截棍》。
這歌可真算是火遍大江南北,從2001年《范特西》這張專輯之后,大陸的年輕人就認識了這位樂壇繞不過去的人物。
周董也很愛國,曾經說彎彎是個省,那邊還曾經掀起過一陣抵制運動,可惜抵制不了,因為他說的是事實。
“秦哥,怎么不唱情歌了?”,李江河笑道。
“換換風格”,秦熙明抓起一把桌子上的小食,說道:“你不上去來一首?”
“我這嗓子,還是老實聽歌吧”,李江河搖搖頭。
靳伯容這時候拎了一提啤酒,放在桌子下面,“老秦,江河,咱們三個稍微喝點。”
今天這局,就李江河,秦熙明和靳伯容。
給陶樹波送完茅臺之后,李江河一下子想起來,這新學期開始自己還基本沒怎么找過秦熙明和靳伯容。
以前他們也或多或少幫過李江河,總不能李江河這一翻身把歌唱,就把以前的朋友都丟了吧。
三個人里秦熙明是最灑脫的,他就是這么個渾不在意的性格,每天搞搞藝術得過且過。
靳伯容多少有些世事無常之感。
他一開始接觸李江河還是因為陳宇。
陳宇在阮湘那里吃了癟,靳伯容猶豫要不要出于所謂的哥們義氣也好,利益交換也罷,給李江河一點小鞋穿。
幸好沒給,這誰能想到僅僅半年功夫,就攻守之勢異也,李江河展露出來的“實力”,簡直是一天一個樣。
不是陳宇家境不行,是李江河這翻身速度也太快了。
尤其是有時候李江河把保時捷停在江上人家,雖然他不說,而且他也沒想到有人通過包間的窗戶能看見那車,畢竟停車的后院平時是鎖著門的,顧客止步,但是天下沒有不漏風的墻,有好事的看出來這車的型號,直接發到了校園論壇上。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李江河的車。
“來,我敬兩位一杯”,李江河在他們面前也用不著拘謹,隨手倒了一杯,“客套話也沒必要多說,我就先干為敬了。”
李江河一仰頭,喝干凈了。
三個人喝進去差不多四瓶的時候,李江河推辭不過,唱了一首《情非得已》
“難以忘記初次見你一雙迷人的眼睛在我腦海里你的身影 揮散不去”
這歌的作曲者挺有意思,叫湯小康,是個彎彎人,為哈林,華仔,SHE,動力.火車的歌都作過曲,追求夢想是因為父親鼓勵了一句:“有夢就要去追”,也曾七個月付不出房租,最后還上過中國好歌曲。
“你可真沒謙虛啊”,秦熙明吐槽道。
“唱的一般,一般”,李江河不好意思地喝了杯酒,轉移了話題,“我聽說你搞了個攝......啊不,紀錄片協會?”
“對啊,怎么,江河你有興趣加入?”,秦熙明拿腳后跟想也不覺得李江河會進紀錄片協會。
他可是知道現在李江河連學生會都不怎么去了。
“我還是算了”,李江河有點好奇,“你們平時都干些什么?就是四處拍拍?”
“那就追求藝術,藝術!”,秦熙明不滿道:“四處拍拍也太沒格調了。”
“那有什么作品嗎?”,李江河笑道。
旁邊靳伯容也忍不住笑了一下。
“就,哎”,秦熙明揮揮手,“就一點短片唄。”
紀錄片看著比話劇還高端,相當多的學生連電腦都沒有,更別說后期剪輯了,何況還要用相機。
專業攝像機可不是普通家庭玩得起的。
所以一開始不少學生圖個新鮮,加了秦熙明的紀錄片社團,但是真要搞個活動,那確實是沒人。
“秦哥,要不給我看看你的短片?”,李江河腦子轉了轉。
“江河,你這就有點過分了啊”,靳伯容“仗義執言”。
“看看就看看,真當我一點東西沒有?”,秦熙明已經把視頻轉入電腦了,他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因為周末了,他一會準備回家,就沒把筆記本扔學校。
秦熙明展示的是一段在食堂的短片。
挺枯燥,就是完全紀實了中午吃飯高峰期的學生擁堵。
“嘶”,李江河表情抽搐了一下。
這也太枯燥了。
不過即便以李江河這個外行的眼光看,秦熙明的各種光線,節奏感也是很不錯的。
畫面讓人舒服。
“你這,秦哥”,李江河皺了皺眉頭,“不能拍點有劇情的嗎?這食堂吃飯天天看,沒意思啊。”
“紀錄片,不紀實,那還能叫紀錄片?”,秦熙明喝了口酒,“我這過幾天還有個比賽,沒想好拍什么呢。”
這種純粹寫實的紀錄片,按照比爾·尼克爾斯的觀點來講,屬于闡釋型紀錄片,簡單的說就是端著相機除了拍啥也不干。
他的著作在七、八十年代就被翻譯過來了,在米國算是大學必備吧。
“要不,秦導,你來拍拍書店?就是那個之前在咱們學校門口不遠的先行者書店”,李江河靈光一閃,“秦導,你覺得怎么樣?”
“秦導覺得不怎么樣”,秦熙明“啪”的一下把電腦合上。
“誒,你正好要去比賽,不如拍拍書店,也有意思”,李江河想讓秦熙明拍個短片,然后上傳到網上,當然,是在秦熙明參評完,全當是搞宣傳了。
免費勞力,不用白不用。
之前錢華就提到過想弄一個小宣傳片,掛在論壇上。
這是種不錯的營銷方式,尤其是這種文藝性質的,能騙不少文藝男青年和女青年。
文青的錢好賺啊。
秦熙明也算是文青之類,這不就能當免費勞力?
而且應天此時有一個很牛逼的論壇)——西祠胡同。
它首創于1998年,是華語地區第一個大型綜合社區網站,21世紀初,也很是輝煌過,可惜繁華落幕,現在都基本沒人知道了。
不過在2001年,它的風頭還是很盛的,尤其是應天本地人用的多,做宣傳的店也不少。
基本是些軟。
軟,以有點像海底撈剛起來的時候為例,報紙一頓報道他的貼心乃至非常規服務,比如借錢給顧客去付房子首付。
不直接宣傳他們的火鍋有多好吃,反倒從服務入手,搞出好幾個爆點,這營銷絕了。
還引起一堆企業跟風,尤其是餐飲界,但是學者生,似者死,早去餐廳聽見服務員在那里扎堆喊口號,還挺難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