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919章 散居于一片空曠平原上的殷商遺民部落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唐第一世家

  但問題是在大唐開始對付高句麗諸國開始,程三郎又怎么可能不把心思,落在了這在后世聞名于世的天然良港上。

  所以,漢唐商行樂意在那膠州灣建設大型港口和碼頭,膠州的官員自然是樂見其成。

  畢竟膠州若是因此港而變得繁榮富饒,他們這些官員也是有功的。

  而就在入冬之前,這膠州港的庫房里邊,早就已經屯積了超過一百五十萬石的糧食還有數十萬匹白疊布。

  除了這里,耽羅島上也同樣屯積著超過百萬石的糧食和數十萬匹白疊布。

  至于為什么,呵呵,當然是做生意,之前在用經濟手段暗算高句麗的時候,糧食就是最優秀的武器。

  未來,還會有大量的糧食,從那交趾向著這邊進行販運。

  以便能夠從這里的諸從蠻夷之手中,獲取許多當地特有的物資。

  糧食和布匹,在這個時代,就是最好的經濟武器,根據之前漢唐商行與那扶桑島諸國之間的協議。

  每年需要向扶桑島十一國提供接近兩百萬石的糧食,好在,對于掌握著交趾產糧區,以及跟林邑國權臣關系極好的漢唐商行。

  如果想要摧毀大唐周邊諸國的糧食價格,只需要籌備一年的時間,漢唐商行甚至可以動用近千萬石的糧食來打價格戰。

  沒辦法,掌握了后世著名大米產地,又懂得三季稻栽培技術,糧食產量就是那么的豪橫。

  好在程三郎很清楚,糧食產量萬萬不能搞太多了,不然,谷賤傷農,絕對不是一句玩笑話。

  后世為什么許多的國家與政府要不停的補貼農業,為的就是能夠保證和維持農業的積極性。

  糧食安全,只有握在手中,才會覺得安心。更何況是民以食為天的華夏民族,更加的重視糧食安全問題。

  這也是為何程三郎在還未開發出海外市場之前,一直讓漢唐商行盡量控制田地規模,多多種植經濟作物的原因所在。

  不過隨著那交趾之地的各種經濟作物的連連豐產,同樣也吸引了大量的嶺南道百姓們朝著那邊遷徙。

  如今交趾都督府的人口,可是比漢唐商行初到此地之時,已經翻上了兩番。

  大量的人口聚集,帶來的不僅僅是土地經濟的繁榮,同樣讓當地的商品經濟開始迅勐的發展。

  再加上當地那豐富的礦產資源,漢唐商行在當地建設的冶煉廠、造船廠、制糖廠,就吸納了近七八萬勞動力。

  程處弼相信,就憑著現如今發達的海運,以及那交趾之地那連連翻番的稅賦收入。

  過去,交趾都督府非但不能向朝廷提供什么稅賦,甚至還需要朝廷進行一定的補貼來維持。

  而今所創作的經濟效益,甚至都讓嶺南道的許多州眼紅不已。隱隱成為了嶺南道僅次于廣州的重要財賦之地。

  讓那在過去的朝廷眼中,猶如雞肋之地的交趾都督府,已經成為了大唐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特別是漢唐商行造船廠出品的那些新式海船,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大唐海商們最熱捧的海上運輸工具。

  不但船只堅固,抗沉能力極強,而且航行速度快,運載量大,就是價格著實有點不美麗。

  如果只是搞近海貿易的話,那么不論是泉州、福州,還是廣州船廠的海船,完全滿足了海商的需求。

嗶嘀閣  但是想要進行遠洋貿易,還得選品質更有保證的漢唐商行出品的海船。

  自打那漢唐商行的遠洋海商在那麻六甲海峽遭遇過襲擊之后,而根據大唐如今發現新島的國策。

  漢唐商行花費重金,用豐厚的大唐特產,經過了長時間的支作,最終換取了附近的狼牙修國、羯荼國等馬六甲諸國。

  對于大唐擁有蒲羅中這座不大,但是地勢十分重要的島嶼的歸屬權的承認,并且還寫入了國書之中。

  那么屁大點的小地盤,而且面對的又是那連中天竺那樣的名震天竺系諸國的大國都被大唐輕而易舉給蕩平。

  所以,麻六甲諸國也不愿意招惹這背景深厚的漢唐商行,至于那座島,你們樂意要就要去。

  當然,這里邊自然也少不了程三郎、李恪這幫子漢唐商行后臺的各種騷操作,比如在鴻臚寺那邊的各種小動作。

  蒲羅中島,其實也就是后世的明朝口中的澹馬錫,以后的新加坡。

  只不過落于了大唐手中之后,在程三郎的極力要求之下,此島的名字變成了很有中國風的唐人島。

  用程三郎的話來說就是,此島離大唐遠了點,為了時時刻刻提醒那里留守的人們,心懷大唐。

  不忘自己的老祖宗,更不能忘記自己所流淌的血脈,記住自己生是大唐人,死是大唐鬼。

  另外,在唐人島上,除了長期在這里搞建設以及進行經營的近萬工匠、商販,和港口工人之外。

  還駐扎著超過三千名久經訓練的漢唐商行護衛,這里只有一座方圓數里的城池,說是城池,倒不如說是要塞。

  那完全由混凝土和磚石所構建而成的城墻高達兩丈五,厚度雖然不及像長安、洛陽那樣的巨城,但是也足以抵御這個時代的那些重型器械的轟擊。

  另外還有一只由五艘三桅戰艦組成的水師在此游弋,啊不……是漢唐商行護衛艦隊才對。

  可以說,短短數年的光景,漢唐商行,就已經將這里經營得固若金湯,之前也不是沒有自以為很牛逼的海盜團伙想要來這里撈一把大的。

  結果就是,扔下了三千多名海盜的尸體,還有不少的戰船,倉皇逃遁而去。

  守備在此的漢唐商行護衛隊統領效法著那些蠻夷人示威的手段,沿著唐人島的海岸線,立下了三千多根木樁。

  從那一次起,再沒有海盜敢再踏足到這唐人島上,即便來,那也是以商賈的身份過來老老實實地過來進行補給,或者是進行貿易。

  而伴隨著漢唐商行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遠,相應的,大唐帝國輻射向周邊的影響力,自然也越來越強。

  而此刻,一伙來自于大唐遠赴汪洋萬里的探險團伙,此刻正艱難地在那殷商大陸跋涉前行。

  就是他們前行的不遠處,那是散居于一片空曠平原上的殷商遺民部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