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58 萬全準備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白堊紀禁區

  北都只知道生物戰艦能上天,但如何上,上去之后會有什么表現一概不知,所以該有的預防也不能少,光是預案就做了好幾個G。

  生物戰艦可以沒有問題,但輔助裝備絕對不能少,比如說救生飛船。

  為這事兒,鮑威還專門和東方白談了一回,想知道鯤鵬號上有沒有生物版的救生飛船。

  東方白一點印象都沒有,回頭問倪曉菲,才知道生物戰艦有救生功能,但不是人類觀念中的救生船,而是在戰艦進入涉死狀態時,用一種粘液將乘員團團包裹,形成大號琥珀一樣的東西,然后彈出戰艦。

  在粘液和生物裝甲的雙重保護之下,生還的幾率還可以。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生物戰艦不管在哪兒出問題,都是這套程序,然而琥珀能不能落回地球,究竟落到哪里,落地時會不會摔死,就全特么聽天由命了。

  設計專門的生物型救生艦倒沒什么困難,但那玩意成長速度太慢,壓根兒就來不及。

  鮑威聽得臉上進抽抽,這叫救生程序?送死程序還差不多,要是離艦的時候角度不對,還不得直接飛太陽上去?

  喔,琥珀里沒多少氧氣?堅持不到太陽就憋死了?確實是恐人那種顧頭不顧腚的畫風。

  既然如此,沒什么好說的,救生船必須提上日程,這不僅是為了保證兩個人的生命安全,多余的空間還能帶點土特產什么的。

  于是一群人涌入東濱基地,在倪曉菲的配合之下,對生物戰艦進行了全方位的測量。

  主要是喉嚨的尺寸!

  生物戰艦體表沒有掛載救生船的地方,只能把它放進腹艙。那里是生物戰艦體內最大的空腔,擱一艘救生船完全不是問題。

  而救生船的大小則取決于喉嚨口的尺寸。

  數據傳回同在東濱的精密制造中心,基地立刻著手為鯤鵬號量身打造一艘救生船……其實就是以按以往的設計,以新材料重新打造。

  舊瓶裝新酒,單從制造上來說完全沒難度,麻煩的地方在于如何發射救生船。

  鯤鵬號實在太大了,長度超過八百米,寬度超過三百米,高度也接近三百米,體內的構造非常復雜,從駕駛艙到戰艦表面,路線不是一般的復雜。

  如果把救生船安置在戰艦表面,一旦出現意外,兩個人唯一的選擇就是以最快速度跑去找救生船。

  他們倆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換成平時,這點距離真心不算什么,可在緊急時刻,一秒鐘都是生與死的區別。

  所以,救生船必須安置在腹艙之內,但凡有個意外,離開駕駛艙就能進救生船。

  如此一來,重點就變成了救生船怎么離開生物戰艦。

  事關自身安全,倪曉菲也很上心,和東方白一起反復研究之后,定下了兩個方案。

  一是像打噴嚏一樣,直接把救生船從嘴里噴出去。

  不過鯤鵬號沒這個功能,必須添加一些輔助設備,保證救生船可靠發射。

  二是開辟一條從腹艙直通艦外的備用通道,萬一救生船噴不出去,備用通道就是兩個人的生命線。

  東方白靈機一動,建議把救生船的直徑做的小一點,最好能壓縮到兩米出頭,這樣一來,就能借用腔炮的發射通道把救生船噴出去,速度或許不好控制,但方向絕對有保證。

  鮑威對此表示懷疑,覺得腔炮的尺寸根本不夠用,詳細了解之后才知道,這玩意寬兩米長八米,發射一艘正經飛船有的危險,但把救生船做的細一點長一點不就行了?

  也就是改改設計的事。

倪曉菲同樣靈機一動,覺得借用戰艦的控制系統,可以制造骨彈版救生船,但被東方白一口否決  想法是好,實現起來也不難,問題是航天基地設計的救生船凝結了眾多專家的智慧,外表有耐高溫涂層,頂端有減速傘,內部還有測量外界環境的儀器設備,落入大氣層后的每一個步驟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骨彈呢?

  搞出個殼子肯定沒問題,可降落傘和控制設備上哪兒找去?這玩意也能用骨頭替代么?搞出個骨版外殼再加裝設備……還是別脫褲子放屁,費那個二遍事了。

  一番話說得倪曉菲直翻白眼,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

  除救生艙外,鮑威還在腹艙里添置了許多必要的設備。

  好不容易登月一次,還是生物戰艦這種超出人類觀念的先進玩意,總不能完成了主線就算了,必須多加幾條支線,全面考察月球的情況,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多定幾個登陸點,把幾次登月才能完成的任務一次性打包帶回。

  如果能每隔一段距離打個孔,多帶點月壤巖心之類的東西回來,那才叫圓滿呢!

  登月計劃早在數年之前就開始籌備,大部分設備都是現貨,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定制。

  現成的不到一個星期就送到了基地,現造的必須仔細測試,又拖了一個多星期才陸續到位。

  結果搬設備的時候,發現里頭居然有一臺小型鉆探機!

  這玩意的尺寸和重量比救生船還大呢,東方白當場臉就黑了,毫不猶豫地拒絕鉆探機上艦,轉頭就跟指揮中心打小報告,狠狠告了鮑威一狀。

  沒辦法,搞研究的臭老九脾氣都不怎么好,鮑威也是那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脾氣,壓根兒就說服不了。

  大佬們都懵了,這倆人怎么還掐上了?

  矛盾的焦點很簡單,鮑威根據這段時間的了解,對鯤鵬號的載重能力進行了反復計算,認為鯤鵬號增加一點負重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遠遠達不到載重極限,多幾噸根本無所謂,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多帶點設備,把科考做的更周全一點?

  東方白的理由同樣充分,生物戰艦體型巨大,自重已經十分驚人,把它送直太空非常困難,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再加上救生艙等必要裝備,鯤鵬號的負重已經逼近極限,冗余度少得可憐,都這個時候了,還不加限制地增加設備,而且動不動就是好幾噸,負擔實在是太重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