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33 指日可待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白堊紀禁區

  實驗逐步走上正軌,東方白以外援身份加入實驗組,日以繼夜廢寢忘食,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泡在船塢里。

  不計工本的投入令研究組的實驗大步邁入快車道,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超級電池的解析。

  東方白不懂什么工藝什么技術,但他能通過納米細胞“看”到超級電池的微觀結構,看到一個個原子分子按某種無法形容的規律排列在一起。

  有這些,就足夠了。

  曲老先讓他把看到的景象畫下來,然后再對比各種元素的原子,只花了兩天時間,就摸清了超級電池的微觀結構。

  至于怎么制造,那就是研究組的事了。

  但研究不能停,在曲老的安排下,東方白復制了大量超級電池,除了最基礎的球形,還有長條形、背包形和薄片形。

  直到這個時候,東方白才發現剩余的納米細胞根本不夠用,又在曲老的支持下復制了一批納米細胞。

  結果發現,納米細胞并不能無限增殖,而是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后自動中止,總量與東方白接收核心艙時完全一致!

  這個結果引發了曲老的猜想,一種可能是一個控制核心只能控制這么多納米細胞,另一種可能是恐人有意限制人類擁有的納米細胞數量。

  沒人希望是恐人故意限制,但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才是真正的答案。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雖是恐人主動現身幫助人類,可他們就真的那么大公無私?

  人類各國之間都做不到坦誠無私,何況是恐人?

  當然了,這一點并不絕對,但從常理上根本說不過去。

  恐人到底有什么目的,有專門的專家組操心,研究組的任務還是實驗。

  動力裝甲是超級電池的第一個用戶,為保證安全,研究組對超級電池進行了各種慘無人道的實驗,什么水淹火燒,錘打穿刺統統上陣,接著槍械射擊,甚至近距離爆炸沖擊都試過了,結果全都沒有任何問題,完全適應戰場的惡劣環境。

  簡而言之,裝甲廢掉了,電池都不會有問題。

  實在太出乎意料了,曲老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為測試超級電池的極限,研究組又提出了更多堪稱苛刻的實驗方法,最奇葩的一項,居然是把雷管插在超級電池上引爆……

  許多人表示反對,可這項實驗的提出者振振有詞:超級電池能量密度遠超tnt,不能引爆當然最好,萬一有問題卻沒發現,在戰場上出了事故,誰負責?

  理由充足論點充分,無人能夠反駁,實驗提案順利通過。

  為保證安全,這項實驗并沒放在船塢里,而是轉移到基地靶場,而且專門調來一位爆破專家協助。

  實驗人員小心翼翼,將雷管插到只有櫻桃大小的超級電池上,隨即所有人遠遠避開。

  雷管通電,叭地一聲輕響……靶場上并未發生爆炸,可放置超級電池的位置卻陡然升起一道粗大蜿蜒的電弧。

  電弧瞬間膨脹四散,轉眼變做一個倒扣在地面上的碗狀電網,噼里啪啦的放電聲持續了半秒才消失不見。

  躲在靶壕里的人當場觸電,轉眼倒了一地。

  好在都沒有生命危險,經過急救,所有人安然無恙。

  軍事人員還好,短短一層頭發什么都看不出來。隨行的研究人員就不一樣了,其中一些人疏于打理,頭發一個比一個長,結果就是他們身上的頭發汗毛根根豎立,就像剛在腦袋上放過炮仗似的。

  而且此后的幾天,這批人碰哪哪放電,直接就是一群人形電池,搞得曲老心驚膽戰,不敢讓任何人靠近實驗設備。

  實驗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經過連續幾輪精確計算,發現爆炸的放電量,就是超級電池蘊含的電量。

  沒人知道雷管為什么能引爆超級電池,但這一現象引發了許多猜想,最現實的想法,就是用這東西制造純電手雷。

  咳嗽,試想一下,一枚手雷或者炮彈在爆炸的一瞬間,釋放威力無法抵擋的超強高壓電……現代武器裝備多的是電子設備,全都讓高壓電走一遍,呵呵,敵人的表情想必會非常精彩。

  不過話說回來,人類對電的研究早已出神入化,只要有心,完全可以避免電擊帶來的危險。

  比如飛機上了有防雷設備,就算被閃電擊中,出事故的幾率也不大。

  所以這東西不是所有情況都能用。

  證明了電源的安全,接下來就是將電池裝入動力裝甲,為此,東方白又按設計圖制造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動力裝甲外殼。

  按質量分為輕型、中型、重型;

  按功能分為偵察型、火力型、突擊型;

  按配置分為狙擊型、突擊型、支援型……

  每一種都是精心設計,每一種都要仔細實驗,每一種都得詳細記錄!

  不同型號的動力裝甲,電源也不一樣,有的使用最基礎的球形;有的使用條形或背包形;也有的使用無固定外形的插片式;還有的將一塊主電源分散到全身,由整化零,一主數輔。

  研究組的最終目的不是設計一大批動力裝甲,而是找到適合不同裝甲類型的納米肌肉強度,從而形成通用標準。

  雖然暫時看不到動力裝甲列裝的希望,但這樣的研究機會十分難得,此時拿到的研究結果,對未來的研究有極大的幫助!

  實際上,每一種型號的裝甲外殼都不止生產一套,除一套留在船塢實驗之外,其他的全都第一時間送走,秘密送到中西部的某個專門研究動力裝甲的秘密實驗室。

  船塢獲取的動力裝甲數據,都會第一時間送到裝甲實驗室,由那里的實驗人員展開相關實驗……簡單點說,就是用人類擅長的液壓傳動系統,代替來自恐人的納米肌肉。

  因為有研究粗的數據支持,每一條納米肌肉都有詳細的數據,裝甲實驗室不必反復試驗,只需要按要求找到合適的微型液壓設備,想辦法裝到動力裝甲上就行。

  過程說起來很簡單,實際做起來遇到的困難卻不少,不過研究組已經掃平了所有數據障礙,裝甲實驗室的組裝工作一日千里,第一臺原型機指日可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