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 協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若修仙法力齊天

  當成就頂級鬼朝,酆都地府將不再局限于一地。

  大商鬼朝可以通過輪回石轉運通達其他地府秘境,甚至于動用陰兵借道的方式踏足東土各處。

  這會成為東土一個另類的地府王朝。

  徐福低聲了數句,這讓李鴻儒頗有興趣。

  如果鬼朝發展到極致,形成各大地府秘境互聯,這會宛如人類國度的大城市開辟交通要道。

  與地朝眾人此前商議一樣,這會讓一個朝廷擁有可進可退的資本。

  鬼朝個體實力的弱歸弱,

  但發展壯大后無疑也擁有鼎立三界的可能。

  “有點意思!”

  李鴻儒點頭。

  他身邊是持著大羅天傘低聲轉述話的徐福,又有袁守城微微咳嗽,提示這位同行少說點,免得他去揭對方的底。

  “你們所圖比我們往昔想象中要大”李鴻儒笑道。

  “誰不想變強”大隋文帝道:“如我等年邁,也只求年歲衰老時瘋狂搏一把,看看是否能沖出一個未來。”

  “你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袁守城苦笑道:“畢竟我們也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

  袁守城看著多年前匆匆測命的對象。

  出生平凡,難登大道,難有仙緣,前途無亮。

  只是回想過自己十六字的批注,袁守城面皮尷尬時,也斷定李鴻儒必然改了命,將前途無亮變成前途無量。

  從袁天罡那兒,袁守城獲知了很多消息,也很清楚眼前這個年輕人的真實身份。

  貴人相助難于推動李鴻儒登高到這種程度。

  李鴻儒的憑借遠較之他想象中的規格要更高,甚至于難于猜測。

  這讓袁守城對李鴻儒維持了小心謹慎又友好的態度,話語中全然沒有半分針對,宛如老友一般拉扯著平衡,甚至于不乏態度的低下。

  袁守城這種態度讓大隋文帝的氣息稍弱。

  與袁守城搭檔已久,大隋文帝很清楚袁守城的性情。

  李鴻儒借不凈刀給袁守城,但也栓了一個萬文石在酆都地方,又有袁守城的侄子和李鴻儒關系交好。

  這種關系讓雙方有親密,

  但難于無間。

  袁守城此時的態度無疑是難有間隙可言,

  這種態度的變化是極為不正常的行徑。

  大隋文帝止住了交談,又有袁守城續接話題。

  “你放心,我們當下并不會折損到偷天換日大陣”袁守城道:“我聽過天罡傳訊,

  清楚你要帶著天罡拿好處,我沒可能掐掉自己侄子的機緣!”

  “你這么說倒是有幾分道理”李鴻儒點點頭道:“我對句驪國大陣的需求不高,

  但有幾個后輩會以此憑借,看看能否改命,所以還是有一定的需求!”

  “治皇也沒說非要我們破偷天換日大陣”袁守城道:“他就是希望我們酆都能出力管一管這些殺不絕的陰魂,我們也就接手管一管!”

  “你們此時管一管,句驪可能要滅國!”

  在這盤棋中,諸多人各有出招。

  新皇出招又快又狠。

  這是多管齊下,依舊存在可用的后手擊滅句驪國。

  若句驪國三大鬼城覆滅,句驪國的憑借至少要去掉一半,即便抽調了契苾何力、蕭嗣業的軍團回西域鎮壓叛亂,大唐的軍團依舊夠用。

  從戰略目標而言,句驪國被滅是一件好事。

  但個人目標而言,李鴻儒希望這件事能稍微延緩一點點。

  他顯出自己的心思,頓時讓袁守城淡淡一笑。

  “你別以為我們管一管就能立刻管好”袁守城道:“陰兵借道通風水難度極高,你看我們當下的狼狽就清楚施工的難度有多高了,而且我們靈船擺渡的法器也不曾備全!”

  袁守城指了指帶路的萬文石和徐羽,又指了指在后方不斷催動陰兵的幾位閻君。

  這讓徐福張了張嘴。

  等到袁守城連連咳嗽數聲又伸手示意后,這個曾經的風水大師才止住了欲要脫口而出的糾正話語。

  “時間方面你自行掌控”李鴻儒搖頭道:“畢竟你侄子也想試試風水術登頂,

  而且大唐和句驪國爭斗勝負的主因并非源于三大鬼城!”

  “讓你們那個治皇擦亮眼睛,一定要將真正釘子剔除出來,攘外必先安內,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李鴻儒和袁守城交談片刻,大隋文帝有忍不住的插嘴。

  在某些事情上,仙庭和人間朝廷的目標一致。

  譬如驅趕外患,譬如消除內亂,譬如營建國度……

  在走向共同的目標時,彼此之間能同心協力。

  而一旦涉及各自目標的不同,兩者就很容易分化。

  朝廷派系相互攻擊、統兵昏庸等事情可能不斷發生。

  在記載的史書上,更多是后知后覺將這種對立歸納于‘忠’‘奸’的對比。

  忠自然是忠心于朝廷的真正棟梁,奸則是奸詐、奸細等詞冠名。

  沒有人身上帶著‘奸’這個詞,貌若潘安者可能是‘奸’,丑陋陰鷙者可能是‘忠’,平素大義凜然者是‘奸’的情況不少。

  想查證出真正的‘奸’,這需要帝王有一雙明眼,可以透過千絲萬縷做出判斷。

  或昏君,或明君。

  沒有君王在行事時知曉答案,評價只能由后人敘說。

  大隋文帝很想新皇能將諸多的事情完完整整掃尾,但他很清楚這種事情的難度。

  甚至于眼前的李鴻儒等人有直接的異心,難于做到君臣一致。

  大隋文帝目光屢屢在李鴻儒和徐福身上掃過。

  他一時懷疑李鴻儒就是仙庭的奸細,一時又難于相信這種判斷,只能更多是將目光放到其他人身上尋找關聯。

  “大唐朝廷的釘子已經剔除了一大堆,在這件事上,大唐做得確實較之大隋要更到位”李鴻儒點頭道:“治皇的眼睛很亮,能拿捏輕重,應該少有可能重蹈覆轍!”

  如來佛祖法旨名單通殺一波,剔除了皇室的重將隱患,《煉經》消退一波,涉及影響者二百余人,即便仙庭下凡者眾多,也沒能耐住這種片殺。

  而在眼下是新皇主導。

  相較于往昔難于定論,新皇此時潛入了仙庭,有一定辨別的底氣。

  調整官銜制度,調整官職位置,不斷分散權利,又不斷調動到合適職位。

  這會將仙庭約束到了一個極限范圍內,再難煽風點火,也無法引發內亂。

  這是唐皇往昔的手法。

  甚至于新皇可能還藏著后手。

  李鴻儒也不做追查。

  隨著他脫離朝廷,他在處理這些事情上極為乏力。

  如今的他與陶依然理念相近。

  經營好桃花源,經營好真武宮,真正插入三界大勢力團體中,鼎立坐穩一方。

  至于其他,李鴻儒難于去爭取,也沒法爭取。

  他只有等到地位真正難于撼動,才有可能追求更進一步。

  此時的他實力堪堪夠用,剩下便只有攜著更多人向上抱團,這不至于讓他雙拳對四手。

  但凡有人分攤,李鴻儒必然會大為輕松。

  請:m.bqg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