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八零章 國富論(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新順1730

  ,新順1730

  這本小冊子,其內核當然是那一套2.0版本。

  但因為實際上是p露s版,所以里面也摻雜了一些貨幣問題。

  小冊子中的內容,基本上是邏輯自洽、且聽起來相當有道理的。

  至少,喬治三世等王黨核心成員,是無法反駁的。

  而這本小冊子的核心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六條。

  第一條:

  貨幣問題。

  英國,甚至整個西歐,在和中國貿易的時候,為什么歐洲商品的競爭力不足?

  刨除掉技術因素,貨幣因素也是關鍵問題。

  小冊子上來還是要以史為鑒的:

  它是世界貨幣的發行者,它掌握了世界貨幣的發鈔權。

  從波羅的海,到西非叢林,再到印度海岸,直到中國,全世界都在用它發行的貨幣。

  甚至于,后來一些后發居上的國家,其本國發行貨幣的時候,也是和其發行的貨幣綁定、兌換。

  這個國家的一次經濟上的動蕩,可能會導致世界范圍內的戰爭,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大洋彼岸,導致了大洋彼岸的古老國家發生了貨幣混亂,政府財政崩潰。

  曾經又這么一個國家。

  它的艦隊,從歐洲到美洲、從美洲到亞洲,巨大的戰艦讓其余所有國家都相形見絀,無敵的艦隊讓世界所有國家的海軍都瑟瑟發抖。

  它和另一個生死敵對的國家,瓜分了世界,所有后來者都試圖抵抗這種兩大強國的劃線瓜分。

  它對自己的價值觀無比狂熱,滿世界推銷。

  靠金錢、文字、大炮、軍艦,將它的價值觀推廣到了世界各地。

  并且推行了榮譽入籍制,認可它價值觀的“蠻夷”,便可獲得榮譽國籍。

  它自己國內的生產力不足,卻強制要求它所影響和控制的地區,必須使用它本國的商品。

  并且試圖用盡一切辦法,遏制后發國家的商品進入它的控制范圍。為了打壓后發國家,它不惜組織了一支強大到全世界無對的強大遠洋艦隊。

  它本國有一些先進的技術,這些先進的技術對外嚴密封鎖,任何試圖把這些新技術擴散出去的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但是,最終這個國家還是衰敗了。

  這個國家,叫西班牙。

  因為太多的金礦銀礦,所以國內的物價不斷提升,最終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物價革命。

  西班牙作為世界貨幣的發鈔國,它必須要把這些錢花出去,買東西。

  于是,物價革命從西班牙開始向外傳導,西班牙的商品因為其是世界貨幣發鈔國的緣故,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即便其擁有諸如“美利奴羊”之類的優勢技術,卻也仍舊擋不住自己的衰敗。

  而其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貨幣問題。

  現在,英國,乃至于歐洲,面對大順的商品,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這里面,固然有技術因素。

  但是,貨幣因素也極為重要,否則,長達一年半周期、且運費高昂的貿易,是不可能有這么高的利潤的。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貨幣問題帶來的本國商品競爭力不足呢?

  這個問題,在主權貨幣法幣時代,和貴金屬時代,解決的方法,表面看當然是不同的。

  這本小冊子,為英國,或者歐洲,開出的藥方,就是全面取消關稅、擴大進口。

  爭取在20年內,將歐洲、美洲白銀和黃金的三分之二,流向中國。

  通過全面放開貴金屬管制、放開關稅,讓中國人用棉布、瓷器、金屬、絲綢、茶葉等,將歐洲的白銀和黃金吸走。

  越快越好。

  這樣,20年后,整個歐洲美洲的存銀,將大為減少。

  原本,一兩白銀在英國,能買60斤棒子面。

  而20年后,當歐洲三分之二的白銀流入中國中,一兩白銀,就能買120斤棒子面,甚至更多。

  如果能夠做到1兩白銀,能買200斤棒子面或者高粱米。

  那么,在同等技術下,歐洲,英國的制造業,就有競爭力了。

  到時候,因為大順的存銀量增加,大順一兩白銀能買的棒子面減少,或者至少到兩國水平相近的程度。

  那么,才能知道,英國適合發展什么產業。

  才能在褪去了“貨幣匯率”問題后,擁有真正的、英國人所擅長的、相對的絕對優勢的產業。

  否則的話,是看不清楚的。

  因此,放開關稅、放開貴金屬管控,是絕對正確的。

  不但要放開,而且要鼓勵進口、鼓勵消費,尤其是鼓勵英國人消費中國商品。

  這不是在害英國,而是在救英國。

  如果,英國能夠在10年之內,通過快速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白銀外流和貿易逆差,讓英國的物價和大順差毬不多,那么英國就跑贏了其余歐洲國家。

  而這個道理正確的前提,就是“重商主義”和“自由貿易”爭論的根本問題。

  貨幣,是不是財富?

  財富是啥?

  是貨幣?

  還是說,貨幣只是國民財富的一種等價物,而國民財富是勞動創造的?

  而這,恰恰就是自由貿易1.0版的核心內容:

  那么,就不提20年后,白銀外流到物價革命全世界平緩之后的事。

  只說,徹底放開關稅,加大貨物進口,那么,英國的國民財富,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對一個英國人來說,他手里現在有30兩白銀,那么這30兩白銀是財富嗎?

  如果,因為放開進口,棉布茶葉什么的,瘋狂降價。

  那么,他手里的這30兩白銀,或者說,他可以擁有的是不是增加了呢?

  是的話,放到全英國,如果徹底放開關稅、鼓勵進口,是否可以認為,英國手里的白銀和黃金所代表的增加了呢?

  那么,是不是可以說,如果放開進口、取締關稅,可以視作英國的國民財富增加了呢?

  故而,哪怕這個2.0p露s版,其能自圓其說、邏輯自洽的根本,還是基于1.0版的“國民財富到底是啥玩意兒”的這個內核。

  由此,再繼續往下延伸。

  現在,英國內部是有《谷物法》的,在1688年,英國的第一版谷物法就已經出臺。

  那時候起,出口燕麥、小麥等,英國政府就需要給予一定的補貼,從而獎勵出口、獎勵農業發展。

  而如果采取這種加速白銀外流的方法,現在農業雇工每周的工資,接近12先令,才能滿足衣食住行等。

  二十年后,三分之二的白銀流向中國,加上中國棉布茶葉等消費品的進入,那么農業雇工只需要每周給個5個先令,就能滿足衣食住行。

  到時候,還需要再給燕麥之類的農產品補貼,才能獲得競爭力嗎?

  以上,就是這個休克蘇醒大法的第一步,在貨幣問題上制造休克,從而解決自明中期就開始的東西方白銀購買力差距的問題。

  也即是歐洲制造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基礎。

  休克法,在主權貨幣、法幣紙幣時代,其表現是極為苛刻的“緊縮財政”,這是玻利維亞休克的貨幣方桉。

  而在貴金屬貨幣時代,則應體現為極為苛刻的“貿易逆差”,通過海量進口,迅速消耗掉本國的存銀,緩解“通貨膨脹”。

  第二條:

  英國應全面取消對經濟的任何管制。

  取消諸如對北美南方種植園的靛草補貼;取消對北方州的亞麻生產和帆布生產的補貼。

  取消任何對本國產業的保護,尤其是要取締《棉布法桉》這種嚴重的、以行政命令而扭曲經濟運行的措施。

  要對那些因為取消補貼、取消進口關稅保護的產業,重拳出擊。

  如果曼徹斯特的棉布從業者,敢反對,就應該直接上軍隊,將其抓捕,轉送種植園。

  而不應該由這些“既得利益者”,傷害本國的產業轉型。

  英國政府以高額的關稅,保護曼徹斯特的棉紡織業,是絕沒有未來的。

  是不可能出現曼徹斯特的棉紡織業技術急速進步的。

  任何認為給曼徹斯特的棉布以保護和補貼,會讓曼徹斯特成為棉紡織業中心的想法,都是不懂經濟學的白癡。

  對曼徹斯特的保護和補貼,只可能讓這些“懶惰”的“既得利益者”,借著《21年法桉》的保護,生產劣質的棉布。

  當然,也包括北美新英格蘭地區的制造業補貼,包括紡織業的亞麻6便士補貼法桉、和帆布的3便士法桉,也應該全部取消。

  如果新英格蘭地區的制造業補貼繼續存在,那么原本就貧窮的新英格蘭地區,會和南方州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南方州一個州,就會比整個北方州更富庶。

  以史為鑒。

  中國為什么能出口棉布?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因為中國沒有對呢絨征收高額的關稅,也沒有對棉布給予出口補貼,所以,經過充分的競爭,中國可以出口棉布。

  反觀英國,有東方棉布禁止令,有棉產業補貼和原棉進口退稅減免,這就是曼徹斯特不可能成為棉紡織中心的根源,也是英國此時無人懂經濟學的明證。

  這種畸形的補貼和法令限制,只會扭曲英國的經濟,使得英國的經濟不健康,無法找到屬于英國的、真正的、絕對優勢的產業。

  至于這套說辭對不對……

  對,也不對。

  此時,經濟學剛起步,此時的經濟學,連解釋現在的世界都做不到,只能解釋歷史。

  曼徹斯特在英國的關稅保護和原棉靛草補貼下,到底是混成了一群既得利益者在那混日子?還是混成了19世紀的世界棉紡織業中心?

  這個是未來的事。既然還未發生,肯定是要狂噴的,這種關稅保護肯定會把曼徹斯特搞成一群懶漢、毫無技術進步之可能。

  至于說中國的棉布產業……

  那只能說,“相對優勢”理論,是他娘了個腿的完全正確。

  因為洪武皇帝的稅收政策,那時候是實物稅,不能折色銀,當然也沒法折色銀。

  所以,黃道婆先發的松江布,因為實物稅里的“布”,快速的發展起來了。

  別處的人要交稅,自己紡織棉花,還不如拿著糧食啥的,來松江換棉布呢。

  這就是在全國統一市場下的、以征實物稅制造需求的、米絲桑棉幾大產業在長三角地區的相對優勢促進下,使得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在明代快速發展起來了。

  甚至可以說,松江地區在明代的棉紡織業發展,就是個典型的“相對優勢”的實操。

  同樣是一天的勞動,我種大米、我采桑葉,都比松江快。而松江,織棉布也確實比我快。

  那我干嘛又種大米、又采桑葉、又搓棉布呢?我干嘛不多采桑葉搓絲,去松江換棉布呢?

  我擅長搓絲,他擅長搓棉。

  我一年干365天,他也一年干365天。我這365天都搓絲,因為我搓絲快;他這365天都搓棉花,因為他搓棉花快。然后我和他交換。

  我一年干365天,300天搓絲,65天搓棉;他一年干365天,300天搓棉,65天搓絲。我倆不交換,各自交稅。

  哪個總生產量更高?

  甭管這些東西是不是交稅了,交稅了,不是進黑洞了、不是蒸發了、不是消失了。

  社會分工、地域分工、相對優勢、在勞動量不變的情況下整個長三角的總生產量增加,簡直可以視作教科書般的相對優勢實操。

  雖然,制定政策的人,是無意識的推動了歷史。他壓根就不可能考慮到這些問題。

  甚至,連“消費”也是扭曲的,是實物稅促成的這種消費品交換。

  但至少,比靠著高額關稅保護和印度崩潰而發展起來的曼徹斯特,更具有自由貿易的代表性吧?

  曼徹斯特也配談自由貿易?甘地領導個自紡運動,都20世紀的技術水平了,一年就干廢了曼徹斯特246家紡織廠,也配談自由貿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