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心而論,袁紹的決策,真不能完全怪許攸為了自己的爭權奪利進讒言、也不能怪曹操裝作和事佬實則拼命誘導他。
袁紹自己的本心,也得負一小半的責任。
如果袁紹對沮授、麹義等人的信任本就能達到“心神無貳”的程度,那許攸、曹操再努力也是白費。
在燕昭王面前詆毀樂毅的人少么?不少。
燕昭王中招了么?沒中。
說到底,問題的關鍵在袁紹本就多疑。歷史上,麹義就是在199年、公孫瓚這個大敵覆滅后,官渡之戰還沒開打前,這段時間差里,被袁紹找到罪名處決了。
如果按絕對時間來算,麹義本來也該只剩一年的壽命而已。當然眼下大敵當前,如果放任袁紹自行慢慢猜忌,或許他還不敢貿然動麹義,畢竟用人之時、需要武將扛壓力,不能寒了人心。
但是有人誘導的情況下,就完全不一樣了。
至于沮授,歷史上他倒是沒有像演義里寫的那樣,在官渡之戰中“因勸諫觸怒袁紹而被囚禁”。但袁紹不用其策、覺得沮授地位過高而逐漸將其邊緣化,卻是實打實存在的。
好在,袁紹作為一方諸侯,再是多疑,也還有做人的底線,他不會貿然撤沮授或麹義的職位,只會讓人去請他們出兵。
如果敢抗命,那也沒必要殺,只要明升暗降調到閑職上就好了。
大戰之時,亂殺自己人于軍心不利,內部團結容易動搖,這點常識袁紹還是有的。
六月十三日,河內郡治懷縣。
要不說袁紹這人優柔寡斷呢,他明明六月初十就下定了決心要逼沮授出戰,結果還是磨蹭了一天多才正式下令。
選定了許攸作為傳達鈞令的使者,而且是帶了袁紹的大將軍府衛隊去的。在路上又走了一天半,十三日才到懷縣。
沮授聽說后,內心憂疑不定,但還是客氣地接待了許攸:“許司空辛苦,大將軍有何指示?”
許攸皮笑肉不笑地說:“沮令君才辛苦,監軍半年,每日相持廝殺,沒有讓關羽寸進,著實不易。”
沮授臉色有些難看,嘆道:“劉備兵馬雖不多,精良卻過于我軍,士卒裝備的鋼甲與鋼制兵刃,都遠優于我軍,還有火藥攻城器械。死守關隘城池是沒用的,唯有如此縱深防御。”
許攸:“誒,放心,不是指責沮監軍打得不好,是大將軍有令,得知劉備抽調了至少五萬水軍、還有三萬擅長翻山越嶺的蠻兵,增援李素,攻打孫權。
最近一個月之內,李素連破皖口、虎林、銅山、蕪湖,進逼牛渚,吳會之地已岌岌可危。但劉備至少從關羽這兒抽走了四五萬兵馬,還從長安和宛城的鎮守部隊中抽調兩三萬、以擴編新軍填補。
如今之勢,關羽在河內、河東兵力其實甚為空虛。河北之地,夏日又是一年中最好的用兵時節,既不怕冷,也沒有農忙。大將軍請沮令君立刻督軍出戰,趁關羽虛弱,以我三十萬眾,將關羽區區十萬全殲,兵臨蒲坂津、威脅長安。”
許攸這話說得很有氣勢,似乎勝利是很輕松的事情,就看沮授想不想要。
根據年初時候的情報,關羽是實打實有十五萬軍隊的,后來反復廝殺雙方都有消耗,那些傷兵雖然不一定死,但只要不是輕傷,都得休息至少幾個月半年的,未必能很快重新投入戰斗。
所以,關羽這邊可戰之兵,保持十三四萬人,應該還是有的,最少最少不會低于十二萬多。當然,實際上關羽可以把傷病的兵源往后撤、押著運糧回返的空船隊,回到長安調養療傷。
然后劉備自然會把長安的總預備隊的兵力填補同樣人數的回來,確保關羽的戰力——反正預備隊就是干這個用的,哪兒有戰損就往哪兒補充,坐守長安的本來也是閑著,讓傷兵在后方慢慢守好了。
結果,許攸硬生生指鹿為馬,拿了曹操周瑜的情報,說關羽被這么抽血,實際上是虛張聲勢,只有十萬兵力了!
而袁紹這邊,沮授一開始是領兵二十五萬扛對面的十五萬。但從正月至今,也又過去五個月了,袁紹在后方有審配瘋狂擴軍備戰,加上離老家又近,增兵確實方便。
沮授現在有三十萬人,數字是不假,但五萬是審配刮來的新兵,平均服役期只有兩三個月。
沮授久在前線,他自問對于對面關羽兵力的虛實,了解遠比后方那些自以為懂的貨色透徹得多,他立刻抗聲反駁:
“胡說!究竟是何人在大將軍面前進讒言,以虛假軍情欺騙大將軍!關羽只剩十萬人?這絕對是假的!依我相持、騷擾觀察,關羽十五萬精兵怕是始終保持得很好,絲毫沒有削弱。
兵法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我軍三十萬,敵軍十五萬,充其量只是個‘倍則分之’,而且敵軍軍械比我們精良,我才堅持相持耗其銳氣。
何況,我軍因為去年冬天野王被攻破、張遼、文丑將軍皆遭關羽各個擊破的損失,士氣低迷,軍中皆傳戰局已成長平之狀。
我改變部署、讓士兵們在縱深防御中消耗關羽、打些小勝仗一次次擊退關羽,這才把士氣漸漸彌補回來,讓將士們心中的隱憂漸漸淡忘。為今之計,只有部隊的士氣重新提振起來,才有機會提出擊,否則就是怠軍誤國!”
許攸冷笑:“你也說了,兵法五則攻之,你現在是關羽三倍,已經超過倍則分之,介于兩者之間,攻也是應該的。
更何況,你也說了軍心士氣不足,但你做了些什么?軍中傳言如今是長平之狀,你就默許這種怠慢軍心的謠言亂傳?為帥者難道不該果斷把亂嚼舌頭的以慢君之罪斬首么!
我若是為監軍,自當殺伐果決,然后引導將士,在軍中大肆宣揚、如今乃是巨鹿之勢,楚趙同心則破秦必矣!整改趁兩淮曹操孫權與李素死戰,于河北擊破關羽!
我最后好言相勸幾句:實話告訴你,大將軍已經想到你有可能抗命了,別逼我把秘令拿出來。”
袁紹不是皇帝,所以沒法拿旨,只能是令。以大將軍身份發的叫鈞令,以渤海郡公身份發的叫教令。
沮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是大將軍的鈞令,而且大將軍是在不明情況、被人讒言所騙的情況下誤下此令。我此刻還是大軍監軍,我命令各軍不得輕動、謹守各營,不得出擊。如果關羽敢趁機來襲,那就果斷擊退!
我自會快馬回一趟鄴城,親自向大將軍揭穿那些虛假軍情和地方散布的陰謀!此事定然是關羽久攻不破,讓諸葛亮設計效法間趙王換廉頗故事,大將軍怎會看不出來!”
許攸往后退了一步,他身邊立刻幾個袁紹身邊的親衛執戟士上前保護,許攸從袖子里掏出密令:
“還在想著拿長平故事嚇主公呢?其心可誅!那就別怪我了,眾將聽令,大將軍有令,即日起褫奪沮授監軍之權,由許攸暫代,督領各軍反攻野王!”
懷縣是河內郡治,而河內城里的守軍是麹義帶領的。其他重將張遼在上黨、文丑在山陽,張郃高覽也各布黃河北岸,諸處要津。
許攸一聲令下后,本以為可以直接褫奪沮授軍權,但卻發現麹義有所猶豫,顯然是沮授坐鎮懷縣這半年來,麹義每天在他帳下做事,被其公允魄力所感召,覺得應該給點申辯機會。
另一方面,也是麹義這人自己的傲氣起來了,他歷史上被袁紹殺時的罪名,就是“居功自傲,輕慢袁紹”。可見麹義這人對于真有本事的人不得申訴、被豬隊友坑甚至是讒言陷害,很是不能接受。
他覺得沮授如果沒機會解釋,那豈不是河內這邊執行防守任務的眾將,過去半年的努力都成了瞎忙活、沒人為他們的苦勞出頭了?
不過,許攸有袁紹的密令,麹義也不敢直接反抗,他還試圖最后當一下和事佬:“許公,沮監軍只是想要向大將軍申訴,你們手頭這道密令,確實不是在沮監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的,誰不知……
總之該給人開口的機會。不如再等四天,我親自選快馬護送、去鄴城往返,沮監軍進言后大將軍依然如此決斷,我定然執行。”
麹義剛才連“誰不知主公耳根子軟,誰在他身邊逮到最后一個發言的機會,誰的意見被采納的機會就很大,所以該給沮監軍開口的機會”這種話都說出來了。
幸好麹義基本情商也還是有的,知道這么說太大逆不道了,才話到嘴邊硬生生收住。
“麹義,你敢……你莫非要”許攸氣極反笑,好懸才強行忍住,心中暗忖:麹義果有反心,倒是我疏忽了,居然還覺得他不足為慮,只要擔心一個沮授就好。幸好我沒嘴快喊破,否則怕是他此刻就要殺我滅口。
想明白之后,許攸內心也是微微冷汗,假裝不猜忌麹義,而是賣他個面子:“好,念在前將軍也是朝廷柱石,宿將老臣,我信你一次,讓沮令君有開口勸諫的機會,我先等著!”
一場劍拔弩張,總算是暫時按了下去。不過許攸當然不會給沮授單方面開口的機會,所以沮授回程的時候,他選擇了親自帶人盯著一起回去。
另一方面,他也在離開懷縣之后,就假借袁紹調令,立刻把張郃文丑等人招到懷縣集結,讓他們接管懷縣的一部分城防,同時也是以“集結兵力,準備主動出擊”為借口。
幾天后麹義再想強保沮授抗命的話,那就直接連麹義一起拿下。
不過,許攸的這番準備,最后倒是沒有用上。
因為沮授回了鄴城之后,許攸搶先一步先買通袁紹身邊心腹從人,跟袁紹說了沮授的無禮之狀,挑唆說“沮授以為主公有眼無珠,說主公被小人蒙蔽,連這么粗淺的反間計和示弱誘敵之計都看不穿”。
袁紹這人多要面子?所以哪怕沮授最后有了當面勸諫的機會,還是被惱怒而預設立場的袁紹一頓痛罵,直接解除了監軍職務扣在鄴城。
許攸這才二次上路,再到懷縣,成功掌握了監軍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