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30章 賈詡復出,連克二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賈詡那二十個月的地獄級遭遇具體經歷,也無需贅述再多。

  反正他現在就是五十歲的年紀,看起來已經跟六十多歲的人一樣蒼老。混跡草原胡人之間、吹風喝沙東躲西藏的二十個月,過得比十幾年還難熬。頭發和胡子不但花白,而且稀疏。尤其是胡子,看起來比當年長些,卻稀稀拉拉地蜷曲不成形。

  不過這一切外貌的蒼老,卻也映襯出賈詡雙眸中那股怨毒的眼光,比當年更加囧囧。所謂人老精鬼老靈,這是最容易從眼神里看出來的,就像是整張臉的精氣神都被那對眼珠子吸走了。

  這段艱苦的經歷,也讓他的性情有所改變,原先賈詡的怕死程度,或許是僅次于李素。但他現在的心態、對自己的定位,已經接近一個六旬老者。賈詡潛意識中似乎也覺得自己沒多久好活了。

  如此一來,他對于自己還有多少壽命、做某些事情會不會導致死得更快,就不如五年前那么計較——五年前他是45歲的物理年齡、45歲的心理年齡,現在是50歲的物理年齡,60歲的心理年齡。

  沒那么惜命了,在用計上也會更大膽冒險,只求報仇效果更好。這等于是地獄歸來后,思想顧忌解禁了的2.0版賈詡,智力值漲了一兩點(不能多加,賈詡本來就97了)

  此刻,張遼安然通過了黍葭谷,既然問到賈詡為何斷定關羽會重點防御南邊的軹關箕關、而相對忽視黍葭谷這邊的防御。賈詡當然也要事后張子房一下,以便于在張遼心中建立更牢固的多智形象,便于張遼在后續的具體作戰中更加言聽計從。

  只聽賈詡對張遼分析道:“此事易知耳,關羽從清水入黃河,順流而下進兵。則沿途既為其后勤糧道,豈能不設防哨探?我雖不知其近況,但以關羽之知兵,料敵從寬,多半會在東垣至清水河口、乃至河陰沿岸,多設巡回哨船,并立烽火臺。

  我軍如走南線,從河內沿軹關箕關進兵,襲取河東東垣,則后勤補給路線比從上黨陽阿出發、斷中條山黍葭谷更遠。

  南線唯一儉省物資運耗的機會,就是逆流黃河水運,但那豈不被關羽立刻發現示警?要不被沿著黃河逡巡的關羽哨船、烽火臺發現,我軍南線后勤就只能走王屋山山區,要遠離黃河河岸,但同樣是走山路,南線比北線入境翻山的里程更遠,還不如走北線奇襲。”

  說白了,賈詡的眼光就是一句話:我料定關羽會在他自己的后勤路線周邊,設置諸如烽火臺或者哨船一類的警戒。

  所以咱壓根兒就絲毫不流露出要截關羽糧道的姿態,選擇繞遠路突然出現。而一出現的那一刻,就是殺招,不是僅僅滿足于劫一支運糧隊、貿貿然打草驚蛇,而是要直接拔除河東的某些要害據點!

  張遼聽了暗暗頷首,覺得賈詡雖然立場卑鄙不忠,但戰略戰術上都還是可靠的。今天這一手至今這么順利,跟去年襲殺步度根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了這個心理建設,張遼對于后續先打哪兒后打哪兒、第一招最狠的背刺往哪個點扎,也就更愿意多聽聽賈詡的意見了。

  畢竟這些細節,呂布在派遣他出發的時候,也不會交代得太細,需要抵達河東境內之后,根據徐晃的具體布防、開戰瞬間敵軍的兵力分布隨機應變。

  張遼把這個問題追問了,賈詡聽后捻了一下他稀疏蜷曲而又臭長的胡子,冷冷說道:

  “我們從上黨出兵之時,還不知道關羽是哪一天抵達河陰、進入河南尹的。不過,根據昨晚最新一次收到的河南軍情,關羽既然是五月初六出現的,逆推其時間應該是初四從東垣出發的,清水、黃河的流速、水陸進兵的行止節奏,很容易算出來——這個情報很有價值。”

  張遼聽賈詡說得這么冷靜,不由被帶入了節奏,覺得賈詡莫非真是精算到絲絲入扣的大才?這種信息,能怎么利用呢?

  “哦?那算明白這一點,怎么應用呢?愿聞其詳。”張遼領兵打仗的隨機應變是挺不錯,勇氣也極為可觀,但張遼畢竟是武將,出身苦寒之地的小吏,數學不太好也不善于精確定量分析,于是聽得愈發認真了。

  賈詡目光空洞地說:“關羽既然是五月初四從東垣出兵的,以關羽對后路的重視,當時徐晃應該也是在東垣,而且東垣縣城不大,府庫也儲存不了太多物資,關羽隨軍帶走三萬人和行糧器械,必然讓東垣倉庫極為空虛。

  分別之后,以徐晃之知兵,也會知道后續要為關羽確保后勤,那么當務之急就是趁著兩軍還未正式開戰,把已經搬空大半的東垣倉庫重新充實,把留在湅水流域安邑、聞喜等地的大筆物資陸運前移到東垣。

  因為徐晃很清楚,關羽的這三百里后勤路線上,走湅水、清水河黃河這三段水路的部分,他只要用船筏運貨,我軍是很難劫糧的。

  因為我軍的船筏除非是提前部署在河陰縣以上的黃河兩岸,否則只要開戰前沒部署到位,一開戰關羽堵住小平津渡口這一狹窄之處、黃河下游有再多的船也開不過來。

  既然這三百里的路程當中的二百二十里水路都不會出事、關羽自己能控制,最容易出事的,就是翻越中條山黍葭谷的八十里陸路了。

  徐晃難道不該在我軍反應過來之前,把更多的物資移動到東垣、先把這八十里陸路該運的東西運完,等劉袁正式宣戰、我軍從上黨也打來了之后,東垣倉庫已經重新堆滿,他只要開船發貨就能撐好久,不用再走陸路,不用冒被我們劫糧的風險了。”

  賈詡說得這么清楚,張遼當然秒懂:“所以,你覺得現在徐晃很有可能是在親自運糧?”

  賈詡:“不一定是親自運糧,但至少肯定是在大規模運糧。按照他五月初四在東垣、初五本人帶著輕騎回到聞喜、初六再從聞喜發貨——今天,他的貨很可能還在這中條山八十里山路上,或許,已經接近東垣縣城了。”

  載著沉重貨物的輜重車隊,陸路行進是比較遲緩的,一天走五十里就差不多了。而且考慮到附近是中條山山區,不是很平坦,有可能走得更慢,所以,現在還沒進東垣縣城也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徐晃本人,賈詡覺得未必會親自押運,他的責任很重大。但是,徐晃肯定會帶著一支快速機動的騎兵,坐鎮東垣或者聞喜,然后一旦遇到敵情就快速反應奔襲截擊護糧。

  當然,即使徐晃沒有親自護糧,糧隊至少也是有一兩千甚至三千人護送的,這些基本護衛兵力不會少。

  張遼想了想后,激動地建議:“那我馬上派兵去東垣看看,能不能劫糧?”

  賈詡一抬手:“不要急,糧隊能有多少護衛?關鍵是要做好預案,在徐晃沒有親自護糧的情況下,依然把他引誘出來。”

  張遼已經徹底信服賈詡了:“那先生說怎么做吧。”

  賈詡:“張中郎,你有兩萬兵馬,步騎各一萬,步兵反正也走不快,今天一天都到不了聞喜或者東垣任何一處。所以,不如暫定往聞喜方向移動——我覺得徐晃本人在聞喜的可能更大一些,這一點沒法確定,只能是稍微賭一下,賭不中也沒關系。

  步軍往聞喜移動之后,就擇機尋這黍葭谷兩側容易設伏的地方,轉入防御,時機你自己看著辦吩咐下面人就行了。然后,你把騎兵分成兩部,并且分別派出斥候去哨探聞喜、東垣的情況,不用太靠近城池。

  你拿兩三千騎兵,往南直奔東垣,爭取截擊應該還在路上的糧隊,只要截住了,立刻哨馬回報是否有發現徐晃。若是發現了徐晃,后軍剩下七千騎兵齊上,爭取在野戰中重創徐晃,這樣我們才有把握快速奪下聞喜和東垣。

  如果沒有發現徐晃,那后軍的七千騎絕對不能暴露,甚至要退回黍葭谷北口一些,給敵人漏網之魚示警求救的機會。等徐晃匆匆帶著關羽留給他的河東軍全部騎兵來救援堵口時,中郎再全軍殺出。

  他如果從東垣來,我軍就只能用一萬騎兵破敵,要是從聞喜來,那就更好辦了,剛才說的埋伏在黍葭谷兩側山上的步兵也能派上用場,定叫徐晃有來無回。我軍在野戰中全殲徐晃的騎兵、甚至斬殺徐晃本人,這不比后續再攻堅戰中從城墻上硬啃這些精兵來得方便?”

  張遼聽到這兒,算是徹底心服口服,立刻按照賈詡的交代,步騎分兵,嚴密部署,同時分出三千人去劫糧勾引。

  還別說,賈詡算的日子算得非常準。

  當天午后未時(下午一點),張遼派出的三千疾行輕騎,在部將宋憲的帶領下,已經在黍葭谷西南偏南三十多里的地方,堪堪追上了一支運糧隊。當時對方距離東垣縣城只剩不到二十里路了,要是再晚來一兩個時辰,說不定就被他們溜進城了。

  因為篷車都被關羽帶走了,這支運糧隊都是用普通大車構成的,反正也不用走水路,只是承擔個中轉。護糧的也只是徐晃手下一位無名的別部司馬,并不是徐晃本人,護糧士兵大約一兩千人。

  宋憲帶的三千騎兵,好歹也是張遼帶出來的精銳,還補充了一些去年抓到的鮮卑王庭精銳騎兵的俘虜,由張遼改造調教后補充到隊伍里,都是在漠南見慣了鮮血生死的,戰斗力自然不俗。

  遇到一個二三線部隊的運糧軍,當然是輕松擊潰了對方,徐晃麾下那個別部司馬,也被宋憲刺死了,一大批補給物資被奪。

  好在運輸隊在剛遇敵的時候,就有一些快馬斥候成功脫離了隊伍,逃得性命去東垣、聞喜求援。這種飛馬急報的速度當然快,那都是完全不惜馬力哪怕把馬跑死都要報信的。

  所以當天申時末,徐晃在聞喜就得到了急報。他也知道去得那么晚糧隊應該是救不會來了,但他問明了敵軍的規模、帶兵將領后,覺得至少有必要立刻堵住黍葭谷口,防止敵軍的侵擾擴大。

  徐晃心中暗忖:“敵人怎么會從黍葭谷口來?那不是從上黨陽阿進攻了么?我軍跟袁紹沒有開戰,難道是關將軍在雒陽那邊已經正式跟袁紹軍血戰了?

  連我都沒接到準信,上黨的呂布軍就算接到,也最多才一天半天,怎么可能出兵那么遠?這應該是戰前就在陽阿邊境巡邏的部隊,突然接報后當天就越境劫糧了吧?”

  徐晃對敵情的這個判斷,放在正常情況下絕對是沒問題的,他也不可能因為被劫糧就嚇得不敢野戰見死不救。所以稍微琢磨了一下,救兵如救火,他就帶著關羽留給他的全部五千騎兵先出發了,去救援東垣方向,順便排查一下沿途被敵軍侵擾的風險。

  不管怎樣,就算敵人劫糧之后撤走了,那他徐晃也要吸取教訓,防止下次再犯,直接把黍葭谷口給堵了——可以在黍葭谷口立一個營寨,修些工事,再駐扎一點哨兵。

  駐扎太多也是不可能的,畢竟他總共就一萬機動部隊。只能是有個堅固營寨、遇襲哨兵能及時報信并拖住一天半天的,等機動部隊援兵抵達協助防守。

  徐晃就這樣帶著五千人,氣喘吁吁騎馬趕路,傍晚之前進入了黍葭谷。到了谷口之后,徐晃倒也知兵,讓部隊警戒并稍稍放緩,還下馬養一下馬力,免得過會兒真遇敵作戰時沒了馬力。

  可惜的是,剛入黍葭谷還不到十里路,馬力也沒養回多少,徐晃走到一處,總覺得兩側山勢似乎比較不利,他也有些猶豫,吩咐進一步緩行、讓士兵上兩側山坡檢查。

  然后,似乎是伏兵將領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發現,還真就提前發動、伏兵三起——之所以是三起而不是四起,自然是因為徐晃走得慢,小心,沒有徹底進入包圍圈。

  但前左右三個方向都有敵人,也已經是很難受的事情了。徐晃立刻指揮部隊應戰,對面居然冒出了一萬七千人的大軍——張遼埋伏的一萬步軍,和剩下的七千騎兵。

  因為剩下那三千宋憲的劫糧騎兵在東垣方向嘛,而徐晃在聞喜方向,所以宋憲肯定是趕不上戰場的。

  “穩住!不要慌!”徐晃厲聲喝令部隊保持秩序,但他自己內心其實頗為惶恐:這哪里是敵軍巡邏騎兵恰巧在邊境上聽說開戰、所以過境……

  看這架勢明明有數萬大軍!敵人是早就準備不宣而戰偷襲了!

  后面幾天,可能會更慢一些,提前道個歉。好在也看到有書友留言說要養一周再看,我更慢一點也心安理得一點。

  當然我絕不是因為書友要養才更慢,是本來剛好寫到這里,要精心設計一些諸葛亮初戰智斗賈詡的計策。這種情節寫起來,真是比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還要慢還要費神。畢竟我是自視甚高,準備寫出一個比羅貫中精妙得多的計謀的,這種高腦力情節怎么寫得快?

  不過提前道歉一下,也是打個預防針——主要是不能保證最終想出來的計策確實精妙到空前絕后,是不是真能做到完全不依賴弱智光環。

  畢竟我無法預想一場我現在還沒想到的計策對抗能有多精妙,也有可能最終腦力花了,結果確是高開低走。我覺得這后面的情節已經不是那種“研發部的體力活”,而是真的搞“發明創造”的腦力支出了,就像你不能為那種真正的尖端科研投入打個收益率保票,科研失敗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提前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