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造玻璃造鏡子這種俗套而暴利的來錢辦法,李素前世看穿越小說早就看得眼睛起繭了。
但作為一個文科生,他是真的不會燒玻璃,所以一直也沒往這方向用心。
直到此刻,看到糜家人招待貴客起居用的銀鏡,他才豁然開眼:原來古代銀鏡的清晰度也是很有前途的,沒玻璃照樣能用。
李素心中好奇,忍不住便問婢女:“你叫什么名字?知道這銀鏡值多少錢么?”
女婢微微訝異,連忙殷勤表現:“奴婢沒有姓名,夫人小姐都喊我草兒。這鏡通體純銀,要二三十貫銅錢吧。”
李素聽了,暗忖:還真是有夠卑賤的昵稱,連花兒這么俗氣的都不配有,只能做草兒。
漢朝并不流通白銀,但白銀存量還是有一些的,主要用于做首飾器皿。
李素手上這塊銀鏡重約半斤,銀料本身的價值大約在五六貫,做成銀鏡卻要二十幾貫,相當于材料錢的四倍,這加工費絕對是畸高了。
李素覺得不解:“莫非這些云紋鳥獸的雕飾鏨嵌,極為精致難做?”
草兒指著鏡面說:“雕工不難,主要是鏡面打磨不易。而且銀鏡哪怕藏在最細致的絲囊中,不過一兩個月也就發黑了,要重新打磨。
每磨一次都會變薄,最多用一年也就磨沒了——奴婢聽說這東海郡內,只有寥寥幾家達官貴人,敢跟咱糜家一樣用銀鏡,其余富戶都只用不易銹的銅鏡。”
聽到這些,李素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穿越小白文騙了這么多年!
玻璃對鏡子的貢獻,其實絕大部分來源于抗氧化,而不是清晰度。玻璃擋在銀子外面,隔絕了空氣,讓銀子不會氧化發黑。
而鏡子是否成像清晰,跟玻璃有屁的關系?清晰度只跟打磨工藝、磨損顆粒度粗細有關。
只能說一幫文科生寫穿越小說,一個個都言之鑿鑿“拿出玻璃鏡子,立刻霸氣側漏、虎軀一震、驚得古人納頭便拜”,結果騙了李素這么多年。
如此說來,問題就被拆分為二了,玻璃解決的是耐久度,研磨決定的是清晰度。
哪怕李素依然造不出玻璃,他依然可以改良出足夠清晰的銀鏡。
趁著糜竺還沒回來,不如暗中琢磨琢磨,過幾天也好多一條談合作時的交易籌碼。
婢女離開之后,李素就在心中靜靜盤算:磨鏡子要怎么樣才能更清晰呢?
他一開始沒什么頭緒,但很快靈光一閃,想起前世自己磨刮花眼鏡片的經歷——他前世是個學霸,近視高達1200度,連隱形眼鏡都沒法用,只能戴框架眼鏡。
超高度數的超薄鏡片是非常貴的,以至于他大學時代,每次眼鏡片被刮花就非常心疼。形勢所逼,他就非常專注地在百度上搜了“眼鏡片刮花怎么辦”。
度娘就告訴他:可以用牙膏加清水涂在鏡片上,然后用眼鏡布用力擦拭。他試了一下,發現居然真的把鏡片劃痕修好了。
因為事關切身利益,他刨根問底研究過原理,后來才知道,原來牙膏本身就是一種碳酸鈣粉末型的研磨劑。
研磨劑越細膩,磨的鏡子就越光滑。
漢朝人用的還是細磨刀石,或者石灰石粉碎出來的研磨劑。估計最多也就四五百目的研磨精度。
李素也不用開太大的掛,他只要能造出“牙膏”級別的研磨劑,清晰度就可以妥妥超過現有產品四五倍。
說干就干,他立刻帶上親兵,出門采購材料,做些準備。
因為不是要做真的牙膏,所以香精、清潔劑這些都可以省了。關鍵只要弄到三種核心材料:盡可能細膩的碳酸鈣研磨劑,以及潤滑劑、粘合劑。
要弄到細膩碳酸鈣,李素肯定不可能跟漢朝人一樣拿石灰石去磨碎,比粉碎手藝他怎么比得上這個時代的匠人呢。
但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前世初中化學課本上最有名的那個實驗:往石灰水里吹二氧化碳,就可以形成碳酸鈣的絮狀沉淀。
這種沉淀實驗自然結晶析出的產物,絕對是比任何研磨粉碎產物都要更細好多倍的。
而且也是天賜其便——這次最核心的一款實驗用原材料,生石灰,并不用現買。因為前幾天路過彭城的時候,關羽為了腌人頭買了很多生石灰,還有幾包沒用完放在行李里呢。
到時候把生石灰往清水里一倒,過濾掉雜質,就得到了反應用的純凈石灰水,吹氣就得到絮狀碳酸鈣了。
所以李素的保密工作可謂是天衣無縫,就算將來有人注意到他拿出高端銀鏡之前,出門進過貨,也查不到生石灰這一款最核心的材料。
解決了最核心的研磨劑后,下一步就是潤滑劑。
這個時代沒有凡士林,但古人保養刀劍的磨刀油、植酸油也能湊合用。
正是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李素又有了一個發現——漢末的鐵匠居然還沒有用“磨刀油”的概念。
換言之,如今的鐵甲和鐵質兵器,并沒有涂抹油脂防銹的處理,都是指望跟青銅兵器時代一樣,表面形成氧化物或者硫化物保護層后,內層不再被腐蝕。(鐵匠鍛造淬火的時候倒是會用到一定的油脂,但出廠后磨刀和保養的環節就沒人用了。)
怪不得如今的鐵甲絕大多數都是“玄甲”,因為黑黢黢的銹跡和致密氧化層可以保護住里面的鐵。而光亮的鎧甲更多是作為儀仗用的。
不過幸好,李素最后還是找到了一種勉強可用的植酸油——反正他只要是酸性植物油,有一定抗氧化效果,而且眼色已經要清亮透明,就可以用在研磨和保護銀鏡。
這事兒也提醒了李素,未來可以順便多買一點符合這類條件的植酸油,用來給軍隊涂抹武器和盔甲,雖然不能提升裝備的戰斗力,但絕對可以讓裝備的耐久度提高很多。
別家軍閥的兵器,最多七八年就朽爛成渣了,李素部隊的兵甲說不定能多一倍待機時長。
第三樣也是最后一樣核心材料,是粘合劑。其作用是確保研磨劑顆粒均勻分散在膏體里,不要結塊,防止磨的時候擦傷鏡面。
這種東西的材料,李素后世也在洗面奶配料表上看到過,主要是偏硅酸鈉——說人話,就是那些洗面奶上宣傳的“海藻泥”、“火山泥”之類的東西。
朐縣作為海港縣城,火山泥肯定是弄不到的,但硅藻泥一大堆。
這兩天吃飯的時候,李素不止一次吃到海帶和紫菜形狀的藻類了。雖然不是養殖的,而是漁民采摘回來的野生貨,但找幾個漁民淘澄一堆藻渣回來研磨過濾澄清,還是很輕松的。
所以當天下午,搞定前兩樣后,他就雇了一條船,出海去撈一些海藻泥。
這個過程中,他也趁機在朐縣的港口晃悠了一圈,看到了不少糜家的商船船隊、順便打聽了一下糜家的水路貿易情況。
朐縣本就相當于后世連云港,這里的海港條件還是不錯的,漢末時又有河流從這里入海,水路貿易非常發達,糜家這種一州首富,怎么可能不重視運費低廉的水運貿易呢。
只不過,李素貼身觀察后,還是很快找到了如今船只跑海的一些小毛病——這個時代的海船跟內河船似乎并不區分,外觀看起來跟后世的黃海沙船類似,都是平底的,無非比唐宋時候的沙船簡陋一些、也更小。
因為河海不分,這些船沒有穩定鰭面,也沒有水密隔艙。所以糜家的沙船,也就是貼著海岸線航行一下,不會進入看不到陸地的遠海。
李素暗暗記在心里,覺得到時候跟糜竺談合作,又可以多一點籌碼。
忙活了半天,李素終于找齊了“牙膏研磨劑”的全部核心材料,一番折騰把成品造了出來。
然后他拿了一面剛在城里糜家商號買來的銀鏡試手,晚上花了大約一個小時,才磨制出一塊樣品。
他自己品鑒了一會兒,覺得如果糜家原本用的舊銀鏡相當于180P分辨率的話,那他磨出來這塊起碼等于720P甚至1080P分辨率。
大功告成,就等明天見糜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