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31 眼前一亮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繼承三千年

  根據明清瓷器鑒定的描述,瓷胎是為元皇宮燒造的樞府素胎;施官窯樞府青釉有稱卵白釉;用紅、紫、黃、藍、白、綠或孔雀綠色彩,采取堆花立粉的技藝作裝飾,再在輪廓內添彩,加嵌金片或貼金箔或重涂金粉。

  紋飾為皇家傳統的云龍紋、雜寶、如意、纏枝花和佛教意義的蓮瓣、八寶、梵文。

  器壁有印,劃有當時風行的纏枝扁菊、牡丹暗紋;器型有盤、碗、玉壺春瓶、高足杯、香爐,制作地是景德鎮。

  它給人的整體印象是施彩古雅,彩和金片渾然一體,金碧輝煌,繁縟華麗。

  重要的一點是其工藝明顯受西域“大食窯“伊朗陶、銅質琺瑯嵌的影響而別具一格,并產生出較強的藝術效果。

  由此可以推斷,這是元代景德鎮浮梁瓷局引進西域技藝而燒造的新品,或者是引進俘獲的西域工匠所制作的。

  這種彩瓷在國內面世實屬罕見,雖然數量不多,但意義重大,價格極其昂貴。

  魔都博物館專家曾經發出感嘆感嘆:“此乃元朝貴族使用的物品,它的出現填補了中國陶瓷史的空白”。

  故宮資深陶瓷專家的評價是:“這種五色花戧金五彩瓷在元代不僅已有生產,而且其工藝水平已相當高超,如同名貴的琺瑯彩,可以說它就是最早的琺瑯彩。它可和當時的新品銅質琺瑯、瓷質琺花品種相媲美。它的出現把中國陶瓷史的五彩瓷燒成考證時間提前了半個世紀。”

  這件小碗不僅燒制工藝高超,而且存世量稀少。

  大英博物館藏有類似瓷器殘片,另外零星散見于私人,但未見整器。

  魔都博物館曾經于1999年購藏過六件相同時代及工藝的元代五色花戧金瓷器,價格均在1000萬元以上。

  但白璧微瑕,這六件購藏瓷器或已碎裂,或有殘缺,均無完器。

  不算盤午圣魂戒中所藏,自曹昭以后,歷時七百余年,卵白釉五色花戧金瓷始終沒有出現在世人的目光之中,而今這一間密室中的藏品有幸出世,卻僅此一件全品,實為不世出的珍寶!

  肖遙估計,這一件元代卵白釉暗刻五彩戧金碗的市場價應該大約在8000萬左右。

  兩個不起眼的小碗竟然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肖遙對其他多寶閣中擺放的瓷器有了更高的期待。

  下一個多寶格中擺放的是元代哥窯貫耳瓶。

  這一件貫耳瓶,高不足20厘米,口微侈,直頸,弧腹,下承高圈足,器底滿釉。

  環繞兩道凸起的弦紋作飾,兩側置一對貫耳,下接圓鼓腹,狀若垂膽,整體器形線條流暢自如,柔潤秀美,又不失貫耳瓶所特有的莊重肅穆,端正凜然之感。

  通體施哥釉,釉質濃郁細膩,均勻光潔,晶瑩滋潤,扣之則瓷音清亮,與全器的輪廓相輔相成,更顯柔和流暢。釉面灰青,色澤純正,幽深靜謐,釉面開冰裂紋,錯落有致地遍布于瓶體全身,自然天成的紋路帶來別致的美感。

  開片原本是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缺陷,但在匠人巧手的引導梳理下反倒成為哥窯制品的一大看點,其紋路自然天成,錯落有致比之人工的紋飾別有一番風味。后世清乾隆帝對此作詩贊道:“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此貫耳瓶片紋分布自然均勻,大小紋路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哥窯器物胎體成型后,先素燒胎體,經過挑選,再多次上釉,入窯二次燒成。故傳世哥窯器物,器形規整,制作精良。乾隆皇帝詩中曰:“色暗紋彰質未經,哥窯因此得稱名。”

  而曝書亭集硯銘中贊嘆道:“叢臺澄泥鄴官瓦,未若哥窯古而雅。綠如春波停不瀉,以石為之出其下。”可見世人對其品類之憐惜珍貴。

  由于哥窯瓷造型端莊古樸,器身釉色滋潤腴厚,傳世者彌足珍貴,多現于兩岸故宮博物院及國外一些大型博物館。于家手中則稀罕寥寥,以至哥窯破損殘片也被視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無幾。

  肖遙手中這一件,可謂是巧品難尋,稀罕珍至。

  肖遙給這一件哥窯貫耳瓶的估價同樣是8000萬左右。

  下面幾個多寶閣中擺放的瓷器都是小件,也算是清代瓷器中的珍品,但價格比起前面幾件來就差遠了,價格在300萬到1000萬不等。

  鑒賞到第1排博古架的最后一件,肖遙眼前一亮。

  這是一件大件,高約半米,洗口、束頸、兩側有雙螭作耳各銜一個金黃色活環,瓶形碩大,穩重端莊。

  從口沿到頸部及圈足分別用青花繪如意云頭紋、纏枝花卉和蕉葉紋為飾。腹部粉彩繪游春圖為主題紋飾。

  瓶壁上,畫工們在自然景色中,描繪出四組人物游春時的情景。一組立于庭院的月臺之上,在聳峙的青山前觀賞杏樹花開;一組立于岸邊欣賞著桃花爭芳的芳香;一組在垂柳下飲茶品茗,論古談今;更有一組泛舟于春江之上,真是清水輕舟飄,景美人更醉。

  畫工們采用俯視法取景,將遠山、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攏,使各處景物完整和諧地統一在一幅畫面中,層次分明,場面卻開闊。山石、樹木、建筑、江水的畫風,輕重頓挫,充滿變化,所繪人物,眉目生動傳神,神采各異。

  畫工創作出了一幅“咫尺千里”的藝術佳作,層巒疊嶂,奔騰飛動,近者數十里,遠者數百里,爭奇競秀。畫面上,白云繚繞,江流無際,湖光山色,水波粼粼,樓臺亭閣隱現其間。

  參天古松生新芽,河邊柳樹穿綠裝,桃花、杏花笑口爭艷,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群芳爭艷的美麗景色。

  畫面構圖,整體布局層次豐富,疏密得宜,色彩濃淡深淺變化雅致。

  青花粉彩是乾隆時期由斗彩演化而來的創新品種,繪畫工藝復雜,燒制難度極高,但燒造出來的瓷器色彩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

  此瓶不僅形制優雅,富麗堂皇,畫工和色彩更是出類拔萃,代表了乾隆時期御用觀賞瓷器瓶的最高工藝水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