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08 收購進行時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繼承三千年

  就在外界對于這一次當代藝術家畫展的報道如火如荼的時候,針對天盛醫藥的一系列狙擊手段已經悄然開始。

  先是《港島日報》頭版頭條發布重磅消息,公開質疑天盛醫藥財務作假。

  然后多家媒體跟進這一消息,在鋪天蓋地的負面宣傳之下,天盛醫藥的股價大幅下跌。

  僅僅三天時間之內,高峰期市值為1025億的天盛醫藥,竟然蒸發了將近100億的市值,市值堪堪保住900億。

  秦華禮本人是《港島日報》的幕后大金主,對于天盛醫藥的警告,完全無視,繼續發布天盛醫藥的各種負面消息。

  一周時間之內,天盛醫藥的市值持續縮水,從千億市值一直縮水到了860億。

  天盛醫藥千方百計的辟謠,好不容易止住了股價下跌的頹勢,針對天盛醫藥的第2波攻擊,緊接著到來。

  仍然還是《港島日報》率先披露消息,天盛醫藥斥巨資研究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新型藥物,副作用嚴重,最終宣布研究失敗。

  這篇報道的內容非常詳盡,研究過程中的所有細節都被披露了出來。

  這一款藥物的最終失敗,直接導致了歷年來累計疊加50億的巨額研究投資,就此打了水漂。

  對于天盛醫藥斥巨資投入到了原研藥的研發上,外界是非常看好和支持的。而且這幾年來,這一款原研藥的研發非常順利,不時就會有好消息披露,對于提升股價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所有人都知道原研藥的投入是個無底洞,想要拿到研究成果,不是那么容易的,成功固然可喜,失敗也是常情。

  但天盛醫藥的錯誤之處就在于對于研發太高調了,屢屢通過這種手段提升投資者的期待值,從而推高股價。這就導致了廣大股民們只能接受成功,無法接受研發失敗的殘酷現實。

  現在宣布最終研究失敗,對于信心的打擊是巨大的。

  天盛醫藥借助新藥研發提升的股價有多少,現在下跌的幅度就有多大。甚至在狙擊團隊的刻意推動之下,下跌的幅度更大,速度更快。

  消息披露的當天,天盛醫藥的股價就再次大跌。

  這一次的負面消息是實打實的,各種實錘不斷披露,天盛醫藥干巴巴的解釋以及繼續加大原研藥投入的說明,根本就無濟于事。

  天盛醫藥的股價在大跌之后,仍舊持續走低,短短5天時間,原本千億的市值便縮水到了650億。

  天盛醫藥的管理層這段時間可以說是疲于奔命,想盡了千方百計,仍然阻擋不住股價持續下跌的險惡局面。

  就在廣大股民們以為天盛醫藥的股價已經觸底將要反彈的時候,真正致命的打擊突然來臨。

  遠航藥業連同kpg藥物研究院共同召開發布會,高調邀請各大媒體記者光臨。

  遠航藥業名不見經傳,只不過是南陽的一家中型藥企,但kpg藥物研究院卻是鼎鼎大名,這幾年之內連續推出了多款暢銷藥物,對于這一次的聯合發布會,各大媒體還是很重視的。

  這么高調的召開發布會,內容果然夠勁爆。

  Kpg藥物研究院的兩款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暢銷新藥,未來15年的獨家專利授權,竟然被遠航藥業一舉拿下。

  如果新聞僅限于此,還不夠轟動,但如果再加上這兩款藥物的授權專利是從天盛醫藥手中搶奪過去的,這條新聞的影響力就大了。

  《港島日報》的反應是最快的,發布會剛剛結束,官方網站上就登出了對于這一條信息的詳細分析。

  通過《港島日報》的披露,股民們這才知道,原來天盛藥業這幾年的銷售業績逐年大增,主要功臣竟然是kpg的這兩款新藥。

  這兩款新藥的利潤竟然占據了全年利潤將近一半的份額,原本這是提升股價的好消息,但現在天盛醫藥竟然沒有拿下后續的專利授權許可,好消息頓時變成了催命符。

  失去了這兩款藥物的專利授權許可,就代表著天盛醫藥每年將要損失將近一半的利潤,這簡直是無法承受之重。

  這個打擊是致命的!

  這個消息的披露,等同于挖掉了天盛醫藥這顆大樹的主根,稍有不慎,天盛醫藥就有傾塌的危險。

  下跌……下跌……還是下跌!

  天盛醫藥的股價開始斷崖式下跌,短短三天之內,便跌破了發行價。

  一周之后,天盛醫藥的市值竟然縮水到了450億。

  至此,股價已經探底,基本上已經沒有縮水的空間了。

  天盛醫藥不是輕資產的網絡股,450億的市值已經是低估了,不可能繼續下跌。

  天盛醫藥的流通股占據了總股本的40,秦華禮的收購團隊連同太古投資,一共從市場上收購到了30的股份,而花費的收購資金僅僅是160億元。

  事情來得太突然,曾肇權對于突然冒出來的兩大股東,非常警惕,想要增持股份,可惜一時之間拿不出資金來。

  等他抵押了股份,順利拿到貸款,市場上的流通股已經不多了,曾肇權僅僅把自身股份從35增持到了40。

  這一次對于天盛醫藥的收購,肖遙之所以委托了秦華禮來主導,而不是太古投資來主導,就是要借助秦華禮的人脈關系。

  如果只是在金融市場上的操作,太古投資足夠專業,但涉及到場外的收購,秦華禮的個人能量就非常關鍵了。

  天盛醫藥的股權比較分散,曾肇權是最大股東,占據了總股本的35,市場上的流通股占據了40,剩余的25在大小7位股東的手上。最多的一位擁有百分之8.7的股份,最少的一位擁有1.2的股份。

  和這7位股東的談判,充分顯示了秦華禮強大的能量,他以平均溢價15的條件,共投入130億元,順利拿下了這25的股份。

  至此,秦華禮已經拿下了55的股份,投入的總收購資金是290億元。

  請:m.ddxstxt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