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五十三章 無所不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第一太子

  只不過被當時的李善長劉伯溫勸住了,言說久經亂世民心不定,這時候發行紙鈔很難讓百姓信服,畢竟對百姓們來說輕飄飄的一張紙,遠遠沒有實實在在的銅錢有分量有安全感。

  插播一個app:完美復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APP咪咪閱讀。

  隨著幾人講述完,禮部侍郎張老夫子開始補漏,朱標則是把他們的話轉化成自己的理解,也幸虧朱標學識不錯,否則張老夫子那充滿史記感的話語,這本就不是一般人能聽懂的。

  原來蒙古原本就是一個重視商業的民族,早在成吉思汗時期便派遣商隊前往花剌子模,希望與花剌子模建立和平的通商關系。

  但是短視的花剌子人模殺害了蒙古商隊,這也成為蒙古西征的導火索,結果自然不言而喻,成吉思汗親統大軍西侵,歷時五年,破城滅國收編了四十萬軍隊,奪取了花剌子模大片土地。

  從經濟層面來說西征過后,蒙古建立了一個大歐亞貿易圈,而當時的貨幣存在著種種弊端,而且根本沒有解決的方法,不利于龐大疆域內物資的大規模流通。

  從政治上來說蒙古滅國無數,所以統一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如同秦始皇一般的統一混亂不堪的幣制,但是如果按傳統鑄銅錢,同意各地分別鑄錢,又容易造成割據,所以發行紙幣,朝廷可以控制發行量,避免割據的形成。

  那時候元朝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宋朝使用的紙鈔,其發行成本低,攜帶方便,再加上發行紙幣后,可以把更多的金銀集中到國家手中,因此,紙鈔成為蒙古的最優選擇。

  元朝前后共發行過五版紙幣,除了前期各類的地方性紙幣外,忽必烈即位后發行的中統鈔,是第一版全國發行的紙幣。

  為了確保中統鈔的順利發行和流通,發忽必烈規定如果有人抗拒使用者,可以判處死罪,在蒙古鐵騎的彎刀下,自然一切順遂,其紙鈔的效力竟與純金無別。

  而且元朝還吸收了宋朝發行紙鈔的經驗教訓,通過控制貨幣發行數量、設置金銀平準庫、強調國家的金銀儲備,定期檢查平準庫的準備金儲存情況,嚴懲富商大賈高抬物價以及管理官員通同作弊的行為。

  還有完善貨幣回收等制度以及嚴格打擊偽幣的貨幣法令等舉措有意識地保證紙幣的價值,使得元朝紙幣在發行之初,幣值穩定,整體運行良好。

  朱標聽的不時點頭,如此完善的貨幣管理制度放在什么時候都是值得肯定的,朱標聽到這突然轉頭看了眼另一旁的老朱同志,那您老那個大明寶鈔是怎么回事,這玩意還能開歷史倒車的嗎?

  就是照搬元朝的《整治鈔法條劃》都比大明寶鈔的體系更加成熟,實在不明白老朱同志是以何等思想發行寶鈔的。

  難不成真的就是為了救急,結果印錢印上癮了,也懶得顧及后果了?

  朱標一想估計也差不多,任何朝代開國之初財政必然都是捉襟見肘的,大明尤其為甚,再加上開國之后大明對外需要打的仗也不少,偏偏家里天災人禍還沒個消停。

  內憂外患之下,恐怕是連發行紙鈔的準備金都湊不出來,只能是硬著頭皮印錢,否則能怎么辦,打仗要錢賑災要錢發俸祿還要錢,總不能攤手說沒有吧。

  而且朱棣也要背鍋,不可否認他作為皇帝的豐功偉績,但他到底是造反奪位,所以心虛,他怕后人唾罵,他怕史書留惡名,他更怕死后見自己父皇。

  所以他上位后不敢絲毫享樂,仿佛有人在背后拿鞭子催趕他一樣,遷都北京、營建皇宮、七下西洋、五征漠北,組織編纂永樂大典,這些組成了永樂盛世,但件件都需要大量的民力財力。

  在朱棣的領導下大明有了豐功偉績,但上面的一切事物都需要錢,而且是海量的錢,是遠遠超出大明負擔的錢,大明沒有。

  沒有怎么辦,那就只能繼續印寶鈔,這也就使寶鈔徹底走向了絕地,發行數量越來越多,可價值卻越來越小,百姓又在朝廷強令之下不得不用。

  他之后的朱高熾登基不過十個月,為何有資格號稱仁宗,還不是因為他赦免了許多建文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苛稅,叫停了鄭和下西洋,尤其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讓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

  不是朱高熾不想繼續撐著永樂盛世的光輝體面,而是實在撐不住了,朱棣要強一生,他是沒有遺憾了,或許也有臉面去見朱元璋了,只是百姓過的很艱難疲憊,造反者此起彼伏。

  說實在的,一個國家連續數代都是剛硬偉岸之君王也并不是什么好事,英明神武者必有大野心,必然想要在史冊上濃墨重彩的留下幾筆。

  只是窮兵黷武,動費萬計,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求的從不是什么盛世,因為盛世也根本輪不到他們享受,反而要像螞蟻一般,為盛世奉獻各種的勞逸雜稅以及性命。

  因盛世而享樂的只有士紳公侯們,也只有他們才能吹捧出一個盛世,面朝黃土背朝天,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懂得什么?

  不求盛世不求亂世,只求能在太平世道吃口飯穿上衣服,當個太平犬也好啊。

  此時張老夫子的講解也說完了,朱標徑直吩咐道:“諸位卿家應該也知曉本宮問詢此時的意思,回去后查詢宋元紙鈔的制度,根據《整治鈔法條劃》拿出個方案,給你們五個月的時間。”

  戶部尚書應諾一聲,然后看了眼一旁默不作聲的皇帝之后才拱手道:“殿下,發行紙鈔利弊皆有,需要周慮齊全,臣想請一些他部的人員配合。”

  朱標點頭道:“可以,不論是朝中官員還是朝外文士,都以此事為重,一應所需都可上報本宮,無所不允。”

  “爾等務必將寶鈔種類和票面單位、寶鈔發行和易換方法、發行準備金辦法、寶鈔行用范圍和新舊鈔比價、買賣金銀辦法與私自買賣金銀的懲處、偽造寶鈔的懲處等等內容都必須做出詳細規定,不可疏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