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03章:小宋,鍋你來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當代的周天子是一個挺有趣的人。

  當然,覺得有趣的是周天子本人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曾經的秦國和齊國都認為當代周天子是個好天子,只要錢給得到位,周天子就會努力促成某件事情,辦砸了也絕對不會亂甩鍋。

  對于呂武來說,現如今那位周天子也是一名好天子,提到錢陰氏真的過剩,錢使用起來才叫錢,不使用堆放在那里就是礙事。

  陰氏已經“喂”了當今周天子好些年,不敢說周天子會對陰氏有求必應,周天子則一定視陰氏為大大的忠臣。

  晉國截留各個諸侯國對周王室進貢的事還在謀劃當中,也就是除了幾個諸侯國在實施執行,其余的諸侯國還是繼續對周王室進貢。

  注意,諸侯國是對周王室進貢,不是單獨對周天子進貢,等于說拿到手的東西不是全歸于周天子,周王室一幫公卿也有份的。

  什么“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對當今這位周天子無效,秉承的是能獨吞為什么要分享的那一套。

  所以了,陰氏在操作秦國的過程中沒少給周天子塞錢,對一幫周王室公卿也沒忘記,整個周王室立刻不管秦國的命運會怎么樣,他們只要錢。

  也許,某天會進入到周天子對呂武說“得加錢”的名片場,再承認陰氏代秦成為事實?

  晉國截留各個諸侯國對周王室的進貢,純粹就是特么被逼的!

  周王室自己不行了,曾經的鄭國、齊國、秦國都喊著尊王成為霸主國,他們稱霸的時間又長又短,先后又衰弱了下去。

  當霸主是要付出代價的!光是沒完沒了的出兵就是極大的負擔,家底不夠還能折騰幾年?

  晉國在收拾一些諸侯國時能“轉虧為盈”,他們成功是收拾到中原列國成為自己的小弟,后面跟楚國交戰就是屬于一再虧本了。

  家底再厚也有虧沒了的那一天,晉國是為了幫周王室保住“九鼎”,周王室自己不去跟楚國進行戰爭,承擔起保衛諸夏文明重任的晉國尋求場外經濟支援,過分了嗎?

  所以,為了達到世界和平的目的,晉國向勢力范圍內的國家收稅,誰有意見!?

  有意見,就打!

  沒意見,每年等著被收割一波。

  現在,晉國要對衛國收割一波大的。然而衛國那位國君還窩在宮城,每天吃了、看歌舞、睡覺,生活得無比規律。

  為什么缺了玩女人那一項?只因為衛君衛衎年紀不小啦。

  這一天,呂武接見了宋國右師華元,見面后立刻問道:“楚軍南下必再經宋,宋當如何?”

  楚國原本在攻打宋國,攻破了幾座城池又去合圍宋國都城“商丘”。

  在那之前,鄭國先出兵入侵宋國,聽說也打下了宋國一些城池,取得了不俗的收獲。

  呂武那句話可以說是在向華元發問,晉國又救了宋國一次,宋國要怎么報答晉國?

  這種事情發生在當代沒什么,有些事情需要說清楚講通透。

  換作是在內王外圣的朝代,自持逼格沒臉說,稍微想想都會自己臉紅,國家卻是得到一個血虧的下場。

  華元很感激地說道:“謝伯國援我。如伯國有所需,我必盡力而為。”

  態度很好,也僅是態度很好而已。

  宋國的兩個“軍”很早之前就已經抵達大河南岸,一直以來沒有渡河參戰的跡象。

  想保存實力,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正常在于等哪天宋國遭到入侵,晉國也想保存實力不去救援,宋國該怎么說?

  呂武說道:“宋與楚比鄰,此為宋之苦也。”

  楚軍已經被晉軍擊敗,宋軍不趁著楚軍敗退時上去占便宜,給敵人保留實力這種事情,后面還不是宋國要遭罪嗎?

  不過,考慮到宋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遵從周禮,沒搞那種趁人之危,好像是能夠理解的。

  呂武還想到了另外一層,宋國防御楚國的入侵是必須干的事情,將楚國完全惹怒的事估計不敢干。

  這樣一來,是不是能懂得宋軍為什么不趁這個好機會,毆打士氣低迷的楚軍了?

  為敵是一回事,成為死敵是另一回事,跟被楚國專門逮著揍還是另一回事。

  所以,不要看宋國秉承周禮在做事就覺得迂腐。

  要知道有多少諸侯國早早完蛋,宋國到戰國七雄前中期還活得好好的,并且一度活得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滋潤,說明宋國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呀!

  華元說道:“仰仗伯國,我之幸也。”

  呂武算是知道華元不好對付了,直接開口要求道:“宋與衛互盟日久,宋君可否邀衛君南下收復故土?”

  反正宋國的存在就是用來背鍋,以其平白背鍋,不如真實的背一次?

  華元有點琢磨不透呂武怎么提出那樣的建議。

  晉國要盡得衛國大河北岸的城池,直接將衛君衛衎趕走很不合適。

  另外一件事情,現在說“都城”其實是錯誤的說法。不是哪里作為都城,要看的是一國之君長期居住在哪座城池,會導致該國的政治中心往哪移動。

  晉國一直拿“朝歌”當衛國的都城就是上述的原因,不是說“朝歌”作為衛國的都城不可動搖。

  更簡單的來說吧?哪一天晉君姬周不想居住在“新田”了,搬到其它的城池常住,晉國的“都城”肯定也就換了。

  所以現在說哪座城池是哪個國家的“都城”都只是指行政中心的轉移,當代也沒有“遷都”的說法或概念,純粹就是簡單的換個地方長久居住,首腦和重要人物在哪辦公,哪就是所謂的“都城”了。

  其實到了現在(公元前600左右)還好一些了,更早之前不說是“都城”了,好些家族為了保持健康所居住的城邑都要十來年換一次。

  頻繁更換居住地是春秋的一種慣例,沒什么值得好奇怪的地方。

  幾十年之前,赤狄南下侵略衛國,衛國一度將政治中心轉移到大河南岸的“帝丘”。

  晉國擊敗赤狄并奪取土地,并且衛國收復了大河北南的城池。再來是晉國的霸業越來越紅火,衛國想跟晉國親近又將政治中心轉移到大河北岸,也就有了當代晉國君臣需要面對的局面。

  華元想問呂武到底是什么意思。

  晉國哪可能將自己的計劃透露出去?

  那么件事情要的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等待事情辦成了之后,木已成舟的狀態誰都不能再嗶嗶才是晉國想要的。

  華元帶著困惑答應下來,又問道:“伯國今歲復再南下?”

  呂武說道:“進駐‘虎牢’以待后續。”

  乘勝追擊什么的?真要干也不能說出口呀。

  華元一聽非常喜悅。

  晉國的新軍廢了,下軍遭到重創,消息沒可能瞞得住。

  楚國那邊的損失更大,自家的令尹還被俘虜了。

  來自晉國國內的援軍已經抵達,足足有一個“軍”又兩個“師”的生力軍,再加上還能打的中軍和上軍,對付新敗又沒有后續支援的楚軍,應該沒什么問題的吧?

  晉國表現出不給楚國喘氣的姿態,對一些遭到楚國強勢壓制的諸侯國,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既然晉國那么給力,宋國是不是要上道和懂事一些?

  華元答應建議自家國君邀請衛國國君南下,同時大氣地表態會運送一批糧秣去“虎牢”。

  在楚軍南下后的第十一天,以晉國為首的聯軍也渡河南下了。

  那一段時間里面,晉國君臣每天都非常忙碌,主要是跟各個諸侯國進行邦交。

  一眾列國中屁事最多的是魯國。

  明明晉國已經將齊國打得半身不遂,后撤前也清掃了劃分給魯國的區域,偏偏魯國后面還能連吃敗仗。

  魯軍沒用到什么份上?他們干接管城池的活,能被一幫齊國貴族帶著殘兵打敗。

  負責魯國邦交的魏琦感到極度無語,不是怕丟臉都想將魯國甩給趙武了。

  干啥啥不行的魯國還有自己的邏輯,他們承認自己有點沒用,卻覺得魯國弱小是晉國的鍋。

  “嗯!?”呂武聽到了魏琦的抱怨,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問道:“魯怨我不予并鄅?”

  魯國的那一套邏輯是:他們之所以弱小,完全是因為晉國阻止魯國吞并小國。

  魏琦的無語就是在這一地方。

  魯國想吞并一些小國,出力的事情卻是要晉國去干,并且后續的一系列麻煩也需要晉國來承擔,他們只想坐享其成。

  呂武一臉的無語,心想:“喊一聲爸爸,真的賴上了。”

  他在思考一件事情,失去了晉國的魯國能不能活下去?

  真相是,晉國在時的魯國疆域有得有失,大體上是擴張姿態。等晉國沒有了之后,魯國的疆域每年都在縮水,茍延殘喘了近百年被楚國滅掉。

  魏琦純粹就是抱怨一下下,沒可能將魯國的邦交權交給趙武。那樣干會折損魏氏的威信與信用。

  而呂武知道魯國爛泥扶不上墻,要命的是對晉國來說,不扶還不行!

  有魯國在,多多少少還能讓齊國難受,晉國只能忍一忍了。

  “魯國干啥啥不行,晉國難道去扶持莒國?”呂武覺得好像也是一個選項。

  當然,那是后面的事情了。

  他們現在需要先行前往“虎牢”,有可能稍作逗留就又立刻南下。

  取決的是楚君熊審會不會馬上攻打鄭國。

  天才一秒:m.dushuzh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