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93章:寡人不要面子的?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這一場爆發在“朝歌”的戰爭先有晉國的新軍將為了贖罪自裁,后面鄭國司空子耳用自殺的方式控訴楚國不仁不義。

  一場戰役死一個大人物都能造成轟動,會令沒有參戰的諸侯國進行側目和感到詫異,何況是一下子死了晉國和鄭國的大人物?

  晉君姬周忍不住想道:“楚軍皆是逼向元戎?若元戎役于陣前……”

  想一想就算了。

  除非是楚君熊審或楚國令尹子囊的武力值足夠,要不楚軍那邊誰夠資格殺呂武呢?

  其余方式可能殺死呂武,比如一擁而上什么的,以當前時代的規則偏偏不能那么干。

  “甲士眾多,元戎亦無被俘可能。”晉君姬周心里的壓力太大,控制不住會‘編排’起自己的那個元戎。

  這個主要是呂武今天干出威逼楚君熊審的事,哪怕是為了戰局考慮,還是搞了晉君姬周的心態。

  以為“總有刁民想害朕”是個段子嗎?至少在封建社會并不是的!

  所以了,真不能輕易對一國之君干點什么,很容易將屁股坐在君位寶座上的國君心態給搞崩了。

  不能說一國之君經不起瞎搞,完全是立場決定思想,身份地位越高就越敏感,多疑和猜忌是他們的一種本能。

  等待楚君熊審退到安全的距離,中央軍陣的楚軍開始進行后撤舉動。

  呂武讓軍隊追擊了一小段距離,同樣下令收兵。

  回到軍營的楚君熊審看著遭到攻擊的痕跡,心里本來就有氣,看了更是覺得哪哪哪和誰誰誰都不順眼。

  “何人鳴金!?”楚君熊審用單只能殺人的眼睛掃視一眾楚國貴族。

  先一步回到營寨的子囊說道:“其人已自裁。”

  楚君熊審先是瞪大了眼睛,了解到是羋姓的人那么干,干完了還立刻自殺,品味出了一些什么。

  公族……,又或者說是王族?那么干的前提是看到楚君熊審陷入危險,鳴金之后還自殺,事情就變得有些復雜了。

  楚君熊審表示會嚴厲處置私自鳴金的人所在家族,并且當即下令處死了那個人的一眾家臣,心里想的則是以后找機會彌補那人的家族。

  這件事情很復雜。

  戰場上只有楚君熊審有權決定要不要收兵,有人“代勞”是一件極其惡劣的事情,出現了令出多門的忌諱不提,還損害到了君主的權威。

  也就是楚君熊審覺得自己撐不了幾年才輕拿輕放,換作身體無恙的階段,信不信哪怕那人是出于好意,全族還是要被清算?

  薳罷遭到了楚君熊審的訓斥,人卻是心里不斷暗樂。

  事實上,作為近臣根本不怕被君主痛罵,相反不被君主搭理才讓他們感到害怕。

  子囊就對遭到訓斥的薳罷感到了嫉妒。

  原因是子囊今天還是敗了,沒有遭到訓斥,甚至楚君熊審沒有任何表示,代表被暗中記在小本本,哪天楚君熊審開始算賬,一定是被拉清單的大算特算。

  “鄭人何在?”楚君熊審剛剛壓下去的火氣,又給‘蹭蹭蹭’地冒了起來。

  沒有出戰的薳啟強答道:“遠遁而去。”

  頭鐵的鄭軍偷襲了楚軍的營寨,沒有過多的深入,更像是一種泄憤的行為,打完立刻頭也不回地跑了。

  楚君熊審有些咬牙切齒地說道:“寡人必不輕恕于鄭!”

  喂喂喂!

  是楚軍先背刺的好吧?

  然而,弱國和強國根本就沒有什么道理好講,尤其是跟楚國講道理。

  子囊剛才已經初步統計傷亡,一臉難受地說道:“僅一日,我傷亡將士便有五萬。”

  是個楚國人都清楚一點,想要精確參戰傷亡人數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根本原因太過于現實,哪個封君帶了多少軍隊參戰,嘴巴里講的數量跟實際帶來的數量一不一致都不好說。

  好些封君嘴上說帶了三千兵力,很可能只帶來了兩千,他們會謊報家族的傷亡數,一般是往多了來匯報。

  大家都是楚國人,封君之間是個什么尿性,誰還想忽悠住誰?

  比較現實的是,封君會很有默契地欺騙君主。

  楚君熊審聽到僅是一天就出現五萬傷亡,臉上表情直接凝固。

  這尼瑪!

  楚國過來的軍隊也就二十多萬,一天傷亡五萬,敢情他們只能打得起一場堅持四五天的戰爭???

  當然了,傷跟亡是兩回事,傷可以重復受傷,陣亡卻只能有一次,懂行的將領只會計算存在多少有效戰斗力。

  這就是明明一場戰爭,雙方參戰人數合起來也就一萬,各自沒有援軍抵達,戰后統計雙方傷亡為什么會遠超一萬這個數字的原因。

  楚君熊審剛繼位之初會被瞞騙。

  他已經成為首腦長達二十七年的時間,一些彎彎繞繞早就洞悉,選擇看破不說破而已。

  子囊說道:“鄭國兩‘軍’皆沒,受俘者約有七百。”

  遭到背刺的鄭軍恨極了楚人,哪怕想投降也不會選擇楚軍,實在沒辦法才遭到楚軍俘虜,也就出現兩千兩百多鄭軍士兵投降晉軍,楚軍只俘虜到七百多鄭軍士兵的事情。

  楚君熊審想了一下下,說道:“未聞鄭人歸降。”

  這一下,有資格參加會議的楚國貴族都給愣住。

  子囊反應最快,答道:“王上所言甚是。”

  那么,七百多個鄭軍俘虜怎么辦?

  現在,鄭軍俘虜要祈禱有些楚國貴族足夠貪婪,要不他們的最終下場不是武器弄死,一定是被挖坑給活埋了。

  不用“坑殺”這個詞是有原因的。

  所謂的“坑殺”真不是挖個坑活埋,需要拆開來進行理解。先有“坑”,也就是瞞騙、欺騙、忽悠……等等糊弄人的假話,再干“殺”步驟。

  歷史上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看字面意思會理解為挖坑將四十萬趙軍活埋了。

  正確的理解方式是:白起欺騙被俘的趙軍說他們能活命,再驅趕到某個位置進行分批處決。

  因此“坑殺”的另一解讀方式,指用來屠殺俘虜。

  楚國貴族稍微一愣也就算了,沒人多說一些什么。

  楚君熊審又問道:“可有晉軍俘虜?”

  但凡戰爭就會出現戰俘,哪怕戰爭還在進行,總會有些膽怯者在戰陣上投降,或是倒霉到一定份上被俘。

  子囊報出了一個“數十”的數字。

  楚國貴族以為晉軍戰俘會跟鄭軍戰俘一個待遇,不少楚國有心勸一勸,沒開口講出來,老大先出聲了。

  楚君熊審大概是覺得數量太少先皺眉,再說道:“優渥待之。”

  再怎么說,楚國和晉國同為當世霸主,交鋒了那么多年,仇視或恨是應該的,不能缺了互相尊重。

  道理太過于簡單,同等實力就該互相尊重,不然就是在看輕自己,也會讓一些弱國不尊重霸主。

  蒍以鄧抓住機會,說道:“鄭國悖盟,王上可要當即討之?”

  老大,咱們沒抓住機會弄死晉國的下軍和新軍,給晉君姬周“剃光頭”的事業也沒有干成。

  今天打下來,晉國的中軍和上軍明顯不好惹。

  要不,咱們還是穩一波,先去教訓鄭國找找自尊,回頭再跟晉國拼了吧?

  蒍以鄧的建議并不突兀。

  楚國十分強大,背刺鄭國又怎么啦?

  鄭軍敢偷襲楚軍的營寨就是不對!

  另外,鄭國解除了跟楚國的盟友關系,一定會跑去抱住晉國的大腿。

  一旦鄭國鐵了心要抱住晉國大腿不松手?楚國的一幫小弟就有罪受啦!

  他們肯定要趁晉國沒反應過來之前先解決鄭國,無法將鄭國打死,就打到鄭國半身不遂。

  理由就擺在那里,楚君熊審有個臺階能夠順著下。

  “寡人不服!”楚君熊審想到今天被呂武逼到身前就來氣。

  想到了什么似得,楚君熊審問道:“晉軍傷亡幾何?”

  子囊底氣不是那么足地說道:“應是三萬有余?”

  什么玩意?

  楚君熊審抓起案幾上的酒爵甩了出去,大聲說道:“寡人便在軍陣之前!寡人所問,乃是晉中軍、上軍!”

  晉國下軍是個什么成份,一定是搞了臟手段,將偃旗了的新軍解散,再補充到下軍去了。

  動動腦子,嘴巴別瓢。

  晉國的下軍新整編再跟鄭國兩個“軍”死拼,明顯廢了。

  楚國是當世霸主,身為令尹怎么能不要臉到拿鄭軍的戰果,給自己臉上貼金!

  子囊重新組織語言,艱難地說道:“臣以為晉中軍、上軍,戰死者當是三千余。”

  楚軍這邊的戰死數量應該是在兩萬左右?會出現這么夸張的陣亡率,主要是楚軍的中央軍陣遭到反復的箭雨覆蓋,光是楚國中軍的陣亡就占了一萬三以上。

  晉軍那邊?位于右翼戰場的范氏傷亡比較大,占了陣亡士兵數量的兩千左右。

  新編下軍的話,戰死的數量約有六千,不算輕傷的重傷士兵三百多。只有三百多是因為被抬了回去,沒有抬回去只能在戰場上等死。

  所以,只是打了一天,楚國和晉國合起來陣亡的士兵數量就達到將近三萬,是吧?

  那可是三萬名士兵,好多諸侯國全國的總人口連三萬都沒有,別說是三萬的軍隊了!

  楚君熊審又是沉默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說道:“寡人絕不撤兵!”

  尼瑪!

  竟然被箭雨兩次覆蓋,還被逼到了“王駕”前面。

  寡人不要面子的嗎?

  這一茬,必須討要回來啊!!!

  天才一秒:m.dushuzh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