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24章:緊鑼密鼓以及突發事件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第524章:緊鑼密鼓以及突發事件(求訂閱)

  第524章:緊鑼密鼓以及突發事件(求訂閱)

  本書作者其他書:

  “姐夫!”

  呂武聽到聲音停下腳步。

  趙武小跑著追了上去。

  今年晉國要干些什么事情已經大體上有定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出兵南下征討鄭國,用的是“以正視聽”這個名義。

  為了某些目的,中行偃提議“呼朋喚友”,負責各個諸侯國邦交的家族,需要聯系各自的邦交國,達到一起出兵南下的目標。

  “恭賀姐夫就秦‘庶長’、‘大良造’。”趙武先恭喜,又一臉為難地說道:“秦公室伯在我處……”

  他講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秦庭派出公孫伯來到趙氏是什么時候,談了一些什么事情,等等之類。

  既然是“公孫伯”,以輩分來定就是,那個“伯”是秦國公室的一員,血緣關系上卻是遠了一些。

  公孫伯來找趙武就一個目標,希望趙氏負責秦國的邦交,再幫秦國解除來自晉國的壓力,里面包含化解跟陰氏的仇恨。

  不管公孫伯帶著什么目標,隨著呂武率軍打崩秦國再成為秦國執政,有什么謀劃都成為過去式了。

  事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的咯。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是一直在出現變化,國家與國家的關系更不會一層不變。

  什么叫時過境遷?講的就是每一段時間,時局出現的變動,小到人與人關系上的變化,大到國家面對的選項。

  呂武看著趙武,問道:“趙氏欲意何為?”

  咋地了?

  趙氏要接手秦國的邦交,搶奪陰氏的果實???

  趙武用發愣的表情看著呂武,幾個呼吸之后,靦腆地說道:“姐夫處置便是。”

  呂武只是笑笑,沒有多余的表示,邁步繼續前行。

  遠處,將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幾個“卿”,他們聽不到趙武和呂武都講了什么,能看出是一個不歡而散的局面。

  趙武其實還有另外的事情要說,比如趙氏倒是能湊出一個“師”的兵力南下,“士”和“徒”武裝自己和自帶干糧沒問題,其它方面這是有很大的問題。

  亦兵亦農的“羨”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很多家族的“羨”只是經過粗略的訓練。

  所以,也就等于“羨”沒有私人財產,又哪來的武器和糧食?他們的出征不是責任和義務,算是一種強制。

  而“羨”實際上是拿著主家給的武器,吃著主家的糧食,有機會改變自身的渠道和機會,有點上進心就不應該拒絕,甚至樂意被強制進行服役。

  “國中多變,各家兵力速增尤是。”魏琦選擇等待呂武,并且與之同乘。

  晉國搞軍備競賽的事情可不是呂武開的頭,應該背鍋的人是士匄!

  范氏一下子拉出那么多兵力,使得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神經緊繃。

  以為只是晉國的國君和貴族緊張了嗎?

  范氏拉緊了晉國內部的神經,導致的是各個諸侯國察覺到晉國的異常。

  列國肯定是要打聽和探查,發現晉國兵力那么恐怖,好些列國的君臣得到消息差點沒被當場嚇尿。

  他們其實知道晉國很恐怖,只是沒想到能恐怖到這種程度,一時間不是被嚇得噤聲,便是玩命地加強武備。

  在這一串局勢變化中,得利最大的是陰氏。

  晉國內部的貴族和國外的君臣,他們或多或少派人前往陰氏購買軍事器械,陰氏肯定是賺得盆滿缽溢的咯。

  在呂武的操作之下,大量的財帛又像流水一般地撒出去。

  對等交易是陰氏的常規操作,不吃虧也不占便宜。

  再來干的是什么?不會直接賄賂各國的執政,跟各國一些貴族做生意就是極好的選擇。

  在很多時候,哪怕是公平公正的做生意都是在給人情,乃至于是一種施恩。

  你有,我不一定需要;你想賣,沒地方賣,我去收購就是一種恩情。

  實際上到了呂武的身份地位之后,能夠公平公正的交易,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就是一件感覺得到尊重的事情。

  來自上位者的尊重是什么?不懂要遭到各方各面和各種層次的毒打!

  陰氏太富有,好當然是極好,負面也有。

  呂武還能做其它的事情來正確消費那些財富,例如基建再基建,內部不給工錢,只是平時待遇……比如伙食、住所、穿戴等等的善待;對外則是雇傭勞動力,財帛當然是交到各家的家主手里,不關參與勞動者的什么事。

  那些獲得好處的貴族有沒有善待自家的屬民或是奴隸,就不關陰氏什么事了。

  有進,還需要有出,才能體現出財富的價值。

  將財富堆在那里不用,它們的存在意義又是什么?

  呂武無法學媯姓田氏的“大斗出,小斗進”,很喜歡跟中小貴族進行各種交易。

  媯姓田氏能干那種事情有其背景。他們幾乎將齊國把控,又成功地忽悠住了國君,干起來自然能夠肆無忌憚。

  現在的晉國,盡管國君權勢遭到壓制,卻不是完全沒有權力;各“卿”哪怕不是聰明絕頂,智商也是在正常人的水平之上。

  呂武在晉國去干收買全國的事情試試,有足夠的資本收買全部的卿位家族嗎?

  不將卿位家族搞定,光是收買那些中小貴族,信不信一旦出了事之后,中小貴族玩跳反?

  看看曾經的趙氏(主宗)就知道結果了。

  趙氏得罪了很多人沒錯,施恩的對象也是不知凡幾,等趙氏出事之后是什么情況,事后又只剩下多少人記得趙氏的恩情?

  不斷施恩以及交好某某誰在晉國頂多就是留下退路,無法在發生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起到作用,不知道這點的卿位家族就是在自取滅亡!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國君又一再開啟會議,有跟諸“卿”的商談,要么就是連中等貴族(含公族)一起到場。

  一系列的事情被決定下來,出兵征討鄭國就是其中的一項定議。

  國君采取了呂武的建議,三個軍團一起南下,初始階段是每個軍團只帶兩個“師”,由軍將和軍佐共同承擔;各“卿”以及在初始階段沒有出兵的貴族,做好征召的各項準備,一旦時局需要就下令征召,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某個地點集結。

  有腦子的人看到底能看破多少層,可能只看到第一層,也就是把鄭國嚇住,國內能夠減少動員的損失;還可能看出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模式,國家能夠根據局勢需要進行及時又合適的兵力動員。(既動員層次和機制)

  應該也有人看出是一種疲楚之策,感概智罌的提議可算是真的在執行了。

  他們卻忘記第一個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又或者是記得,但就是把功勞扣在智罌頭上。

  沒腦子的那些人?慶幸能夠減少損失就行了。

  呂武之前帶了兩個“師”來到“新田”郊外駐扎,出征卻不會帶著他們其中的一個“師”出征。

  正確的做法是,命疲勞狀態的部隊回去解散,征召新一批的“徒”和“羨”組成新的一個“師”。

  中行偃對各個卿位家族有明確的要求,“徒”的比例一定要是多少,其中穿甲的士兵又是多少。

  “元戎深知各家前次動員農夫?”呂武問話的人是魏琦。

  魏琦最近的情緒有些不對勁,比較明顯的一個愣神,等呂武重復了一遍剛才的話,才說道:“當是如此。”

  呂武不再說話了。

  職業軍人跟農夫在軍事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存在,前者一個人可以輕松弄死后者的四五人,并且會隨著前者的數量增加干起后者更加輕易。

  “漢末北軍幾千人就能輕松擊敗數萬數十萬的黃巾,不就是一方為職業軍人,另一方只是臨時湊起來的農夫嗎?”呂武對中行偃的要求沒任何不滿,甚至覺得做法很對。

  根據中行偃的要求,卿位家族出動的一個“師”里面“徒”的數量不能低于三千,著甲的士兵數量不能少于一千。

  陰氏、魏氏、范氏、荀氏&中行氏都能夠輕松辦到,程氏和趙氏則很是不好說了。

  難以達標的地方在于“徒”的數量,再來就是甲胄的問題了。

  哪怕是晉國一再發生“軍備競賽”的事情,家里的財帛支撐不住,能置辦得起甲胄的依然少。

  要清楚的知道一點,各個家族的主家有錢,跟這個家族治下的“士”或“徒”有沒有錢,是兩碼子的事情。

  主家沒有義務或責任幫“士”或“徒”置辦甲胄,看的是主家平時對下的賞賜厚不厚。

  各家的軍隊集結到“新田”這邊來。

  中行偃干了其它元戎極少做的事情,也就是邀請國君出城,再在“新田”郊外舉行了閱兵。

  “君上,我軍雄壯否。”

  “寡人深感驕傲。”

  “君上,我軍是否威武?”

  “寡人深以為然。”

  中行偃和國君在干的事情,是當著列國使者炫耀武力。

  各個國家的使者,他們聽著中行偃和晉君姬周的對話,看著遠處不斷走過的晉軍,臉上的謙卑或自卑越來越明顯。

  呂武看到韓無忌急匆匆而來,又看見韓起不知道聽了什么話臉色大變。

  韓起先去找趙武,隨后兩個人一起過去國君那邊。

  國君不知道聽了什么話,先是一愣,隨后愕然,臉色最終定格在悲痛的表情上。

  站在國君旁邊的中行偃表情就有些奇怪了。

  “發生何事?”魏琦和士匄幾乎同時出聲。

  呂武看了一眼韓氏兩兄弟,再看已經哭了的趙武,大概知道發生什么事情了。

  相關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