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94章:陰氏之強,使人心悸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事情出乎意料,呂武無法按照原本的既定計劃進行,只能制定新的計劃了。

  其實,這也是戰爭的一種常態。

  兵無常形水無常態,說的就是戰爭的不可控。

  原來想要怎么干是一回事,明明知道事態出現新的變化卻不改,多么頭鐵的人才能干得出來?

  陰氏要增兵,另外兩個“師”的調動問題不大,只需要從封地將本來集結待命的部隊拉過來便是。

  真實情況是,呂武要進行西征,不可能放空領地,必然會事先召集軍隊進入警戒狀態。

  現在麻煩的情況是,本來用于警戒封地的部隊被調走,需要再一次發出征召令給“徒”和“羨”,再布置新的指揮體系,比如下命令給陰氏的家臣或歸附的中小貴族,安排誰誰誰負責哪一個區域之類。

  “上軍將可招國中貴族一并西征否?”魏絳沒有表現出什么心虛,內心里則必然存在忐忑。

  一系列的情報都在顯示一點,秦國這一次的動作非常大。

  不要輕易去猜測一個國家要拼命時爆發出來的力量,往最嚴重的方向做心理準備最為穩妥,再做好所能做到的最好應對才是上上之策。

  呂武當然有想過號召國內的其余貴族一起西征,先前考慮到這一次西征的油水有限,不好讓大家伙白忙一場,以至于消耗陰氏的聲望;等得知秦國要拼命,好像就更不好進行號召了。

  說白了,他們不是在打國戰,明面上是呂武要報私仇,暗地里是在為陰氏取代趙氏嬴姓做準備;家族號召的私戰模式之下,愿意來幫忙是給陰氏面子,得了好處皆大歡喜,獲得升爵功勞、封地什么的則是不存在。

  這種家族私戰的模式,打贏了也就打贏了,打輸了誰號召誰倒霉,要被國家層次的責難,損失家族聲望,一眾貴族沒得到好處還損失慘重必然恨死了。

  現在的情況是,呂武很想呼朋喚友,理智卻一直在進行阻止。

  倒不是呂武對這一次西征完全沒有獲取勝利的信心,是他明白秦國拼命之下,雙方的交戰絕對會顯得無比殘酷。

  將國內的中小貴族喊過來?是喊來填坑的。

  呂武真的那么干,自家或許會減少損失,以前累積的聲望則要被敗壞干凈。

  這是一個名聲有時候比實力還管用的時代,聲名狼藉的家族哪怕實力再強,平時或許沒什么事,等出了事必將面臨比墻倒眾人推更嚴酷的結局。

  相反,名聲好的家族,仇敵想要斬盡殺絕會心存顧慮;有血脈存留,再有好名聲,哪天東山再起的機率超大。

  呂武心想:“其實我已經太過于追求速度了。換作其他家族,哪一家不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地夯實基礎呢?”

  也就是他“點子”多,用了許多當今年代沒有的技術和管理制度,又屢屢能夠在動蕩中抓住機會,要不想用十多年形成這樣的累積根本是在做夢。

  這也就導致陰氏的容錯率非常小,更要愛護名聲。

  魏絳一聽呂武拒絕招呼其余貴族過來,整個人看上去剎那間有點不好了。

  他問:“今次西征必是苦戰?”

  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喲!

  他卻很快收拾好心情,復道:“如此也罷!奮力一擊,以求長安。”

  呂武知道魏氏的年輕一代都很不錯,只是沒想到魏絳能有這樣的膽氣和見識,贊道:“魏氏有你如此必興,福運綿綿可期。”

  秦國要拼命是吧?肯定要集結大批兵力,少不了動用精銳。

  一旦他們成功打贏秦國,與之比鄰的魏氏就能安全無憂。

  情況是這么個情況,其中的兇險不得不考慮進去,遇到這種抉擇的魏絳,選擇迎難而上不是退縮,優不優秀看戰事結果,膽略則是表現出來了。

  再增兵什么的?魏絳有想過,思來想去郁悶地發現魏氏辦不到。

  在幾次晉國內部動蕩中,魏氏并不是參與的主力,他們跟在后面喝了點湯湯水水,肉則是大部分被智氏、范氏和陰氏分了。其中陰氏獲得的封地最少,人口卻是得到最多。

  呂武西征動用了一個“軍”,也就是超過五百乘的戰車和三萬七千五百“徒”或“羨”,算上自家和白翟合起來約一萬八千的騎兵,還有多少能用的兵力呢?

  北部長期有一個“旅”在活動,后來因為訓練騎兵的需要,傳統部隊加上騎兵一共是五千余人。

  “陰”地、“呂”地在呂武出征的狀態下,一般是“陰”地至少一個“師”保持警戒,“呂”地不少于三個“旅”。

  “楊”地因為新近得到的關系需要一個“師”,他們被用來清剿“楊”地內的野人、盜賊、山匪之類,也是就是治安維穩力量,并不是單純固定駐守在哪進行警戒。

  陰氏在南邊還有一塊“原”地,它算是一塊飛地,遷徙過去了不少“士”階層,為了不引起周邊鄰居的緊張,平時只是讓“士”劃地保證治安維穩,沒有形成編制的戍衛部隊。

  “原”地一旦進行征召則是能集結起兩個“旅”的兵力。而這兩個“旅”是“原”地所能組建的兵力極限了,再多就是讓農夫成為炮灰。

  在上河西之地,陰氏前前后后遷徙了將近十萬人過來。

  目前他們主要集中在“甘泉”這一塊區域,先形成“邦”單位的聚居點,開墾農業的同時收集材料用來筑城。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十萬人里面能夠征召成軍的數量,進行集結能有兩個“師”,他們主要是防備秦國可能的反撲,再來也是清剿周邊,呂武一般不會輕易調離。

  這樣算下來,陰氏不用進行極限動員就能已經有十個“師”以上的常備兵力,但其實不是簡單那樣算的。

  軍隊必須進行詳細的區分,比如能不能打野戰就是一個分水嶺。

  能打野戰的軍隊即便不是精銳也差勁不到哪去。

  真正差勁的軍隊是只能據堅城而守的那種。他們守城怎么樣先不提,拉出去野戰則很容易被擊垮。

  簡單進行定個等級,可以叫野戰部隊、輜重部隊、戍衛部隊,也能稱呼一線部隊和其它部隊。

  陰氏為什么能夠軍事實力這么鼎盛?當然要感謝郤氏和欒氏的貢獻啦!

  極限動員什么的沒有提的必要,真到了不拼命要滅亡的階段,能爆發出多少力量要看當時的全面情況,比如內部是否穩定,即時條件下的發號施令還管不管用。

  任何只看書面數據,不考慮環境以及事發狀況的估測,實際上就是在胡說八道。

  陰氏從封地再次征調兩個“師”的兵力西向,不知道消息的當然也就繼續消息閉塞,得知的家族則是難免一陣側目。

  他們知道陰氏很強,關鍵真不知道會這么強,心里感到震動和心悸。

  “辛虧陰武子不將目光盯在國內啊!”很多人這么想。

  一些人則是會想:“陰武什么時候會把苦成氏整沒了?”

  這么想的人是對陰氏的壯大有一個了解過程,猜測不會留下苦成氏作為隱患,導致苦成氏有任何可能動搖陰氏的穩定。

  然后,陰氏動用一個“軍”的兵力,魏氏出動了三個“師”的兵力,晉國上至國君下到眾貴族,有點腦子的人立刻明白秦國那邊發生新變化。

  國君就派出祁奚來到呂武這邊。

  而當前階段,呂武要集結的兵力已經匯攏,并且收到來自前方的消息。

  陰氏和魏氏聯合駐防的“吳陽”已經被不下于兩萬秦軍圍住,軍情傳到呂武手上時,雙方暫時還沒有爆發交戰。

  呂武留在秦地的騎兵部隊,一部分進駐“吳陽”城內,更多則是沒有聯系上。

  如果按照既定套路,秦國應該派出使者來找呂武,哪怕是做無用功也會瞎雞兒嗶嗶叨上那么幾句。

  什么讓呂武及時醒悟,趕緊地撤掉“吳陽”的駐軍,不要再侵犯秦國。

  又或者,約呂武去到某個地方,要打趕緊開打。

  然而,秦庭看來是要將野蠻人當到底,壓根就沒有派出使者。

  祁奚過來見到呂武,用著擔憂的表情說道:“上軍將用兵一‘軍’三‘師’,欲與秦死戰?”

  講廢話了不是。

  秦國要拼命,呂武當然奉陪。

  祁奚又說道:“君上遣我而來,非有追回上軍將之意。然,晉與楚相爭再啟,列國紛爭不止,秦已衰弱如斯,焉有再擊必要?”

  這是怕陰氏和魏氏跟秦國玩命損失太過慘重,導致陰氏和魏氏衰弱下去,引發晉國內部正治格局發生變動。

  國君有那樣的擔憂很正常,沒用命令的形式讓呂武罷止今年的西征,算是很懂做人又有肚量了。

  呂武不會做出必勝的保證,也不會表態停止西征。

  祁奚知道情勢不可逆轉,眼眸里出現了嫉妒,臉上帶笑說道:“伊洛之戎突顯異動,君上命元戎集結上軍、下軍,屯兵‘鄭縣’。”

  這個“鄭縣”在渭水下游,非常靠近大河,屬于公族的直屬地。

  那邊靠近伊洛之戎沒有錯,順著渭水河岸走大道,急行軍一個月就能抵達魏氏的“櫟陽”。

  呂武能咋地?

  他只能做出一副感動到不行的模樣,再用慚愧的態度表示國君看顧,陰氏感激涕零,之類吧啦吧啦的話。

  感動嗎?多少是有點。

  他卻不得不想道:“是誰出的主意?這特么完全是一石三鳥的布局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