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37章:全員老戲骨與陰氏戰略部署達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什么趙武年輕,趙氏弱小,一大串的話從齊溫嘴巴里面冒出來。

  齊溫說的全是屁話。

  也不看看趙氏復立才幾年,又在這幾年里面吹氣球似得壯大了多少,速度是多么的快。

  而那并不是趙武為國征戰立下多少戰功,更沒看到他為了壯大家族向外開拓,純粹就是一再接收“遺產”而已。

  趙武今年十九歲了。

  他是在八歲還是九歲的時候復立了趙氏,轉眼間十來年過去。

  復立之初的趙氏連一個“旅”的兵力都不齊,城池只有一座劫難后顯得破破爛爛的“趙”城。

  現如今趙氏明面上能拉出四個“旅”,暗地里的兵力絕對超過。

  封地方面,大半個“楊”地已經要改姓趙,以至于“楊”很快要從地圖上消失。

  以為趙氏只是快要“光復”這么一塊地盤嗎?并不是的!

  晉國的東部和南部,幾塊地盤在悄聲無息間姓了趙。

  晉國哪一個卿位家族在遭到覆滅,復立之后恢復的速度能這么快?

  那些還是趙莊姬交出來的一部分“遺產”,手里的東西真要全部交給趙武,怎么都會讓趙氏再壯大一圈。

  對于趙莊姬的所作所為,各家都看在眼里,只是沒多嘴說些什么而已。

  不拆穿或去阻止,一來是人家母子的事情,國君和公室都沒有阻止,外人逼逼叨個什么勁;再則就是,晉國內部的情勢需要趙氏得到復興。

  這個就是祖上闊過和當代有強力盟友雙重加持的效果,其他人再羨慕,老老實實站在原地流口水再嫉妒嫉妒就算了,沒那種命啊!

  現在,齊溫用很委屈的態度講一件事情,說陰氏和趙氏是姻親,呂武怎么能夠攔住趙武為“卿”的路,應該出力幫忙才對的。

  什么一旦趙武成了“卿”等于陰氏得到助力,兩家友好和睦,共建未來,創造新發展。

  那個解氏純粹就是外人,也是在利用陰氏而已。

  等等的吧啦吧啦一大堆。

  道理好像是這么個道理,站在己方立場而去忽視對方需要,乃至于無視對方面臨的危局,講再多的話都是在耍流氓。

  呂武之前已經將話挑明,甚至不怕趙武和齊溫出門就去告訴智氏、范氏和韓氏。

  結果,齊溫還在逼逼叨這些有的沒的,沒拿出一個幫陰氏解決危局的設想,只是單純站在趙氏的立場在大談特談趙氏的需要。

  這不但是拿呂武當成傻子,是完全當作一個智障了!

  然后,傻子是傻子,智障是智障,不一樣的。

  傻子只是不夠聰明而已。

  智障則是先天就患上腦子方面的疾病。

  趙武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尷尬,說明連他自己對趙氏家臣的話都有些聽不下去了。

  “溫……”他出言阻止齊溫繼續逼逼叨,再看向一臉平靜的呂武,說道:“姐夫,為何事態如此?”

  這個問題涉及的層面太廣了。

  第一層來講,大概是老牌家族跟新晉家族的不同。

  講血統的年代,老牌貴族哪怕再落魄,心里多多少少是會瞧不起剛竄上來的新貴族。

  要是老牌家族保持強大,他們有一種打從內心里泛出來的驕傲,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也算合情合理。

  單單是老牌家族與新晉家族這一層,雙方實際上就存在對立。

  一切只因為任何一個家族的崛起,或多或少會動了老牌家族的一些利益。

  任何新崛起的家族或國家,遭到老牌家族或強國的敵視,沒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和平崛起這么件事嘛……,其實是講給外人聽的,自己人千萬不要信。

  更深入一些層次的來解析,純粹是新晉家族由于崛起得太迅速又猛,導致老牌家族感覺到了威脅感,又會順勢使之產生憂患意識。

  新晉家族自身時時刻刻都要謹防戰爭的爆發,一邊該認慫就認慫,到了認慫都沒法避免被針對,基本上也稍微發展起來,可以硬一硬了。

  自小在“茍”著發展環境下長大的呂武,很懂種花家發展路線的精髓,無力創新還不會照抄作業嗎?

  呂武看著趙武,說道:“或可退,不可一再退,退無可退。”

  現在是智氏、范氏和韓氏要聯合起來搞事,陰氏、魏氏和解氏只是被迫抱團取暖。

  信不信一旦陰氏、魏氏或解氏哪一家屈服,智氏、范氏和韓氏非但不會滿足,甚至會一再得寸進尺,直至將三家吃干抹凈?

  呂武看著沉默的趙武,繼續說道:“解氏為棋子,趙氏亦然,執棋者何人,武自思量之。”

  晉國的卿位家族形成兩個陣營,很大程度上其實只是順應局勢需要而已。

  對立陣營有了,看著私底下動作不斷,打卻是不可能打起來的。

  一旦真的打,幾個卿位家族都會是輸家,甚至晉國就沒有一個贏家。

  而卿位家族形成對立,誰最感到放心呢?

  趙武聽得懵住了!

  連帶齊溫先是驚愕,隨后一副若有所思。

  呂武臉上有了笑容,說道:“今日便如此罷。我已派人往‘陰’接來家世,不日可在‘新田’見乃姊。”

  趙武現在滿腦子都是“棋子”的相關思考,真正的來意沒說出來,暈乎乎地帶著齊溫離開了。

  事實上,他們不該來這一趟,哪怕來了也不該干那么腦殘的事情。

  站在趙氏的立場要求陰氏犧牲解氏?

  別說趙氏和陰氏只是姻親關系,就算兩者是大宗和小宗的關系,該是多大的臉才能講出那些話。

  而大宗和小宗,其實就是周王室統治的基礎,也是為什么進行分封規則。(好奇可以專門去了解,這里不做闡述)

  呂陽很突然地開口問道:“阿父,阿舅此來盡討便宜?”

  話有點難聽,事實就是這么個事實。

  只是,不知道是齊溫自作聰明,還是趙武不好親自開口說,選擇讓齊溫這個家臣當腦殘。

  “你阿舅長大了。”呂武說的是在不要臉這一方面。

  呂陽又問:“封地置換可行?”

  呂武答曰:“趙氏已經同意置換封地,只是要求阿父拋棄解氏。”

  呂陽愣了愣神,不得不懷疑自己剛才沒在場,要不怎么聽了全程,雙方對話里面沒這層意思。

  “大人的世界這么復雜的嗎?”小家伙想道。

  真的沒有太復雜的地方,誰也沒有將誰當成了傻子或智障。

  就好像智氏、范氏和韓氏靠攏,陰氏、魏氏和解氏結盟,中行偃管理的荀氏和中行氏游走于外那樣。

  他們知道當下的時局該怎么做,哪怕被國君洞悉,不是還能給國外那些勢力看一看的嗎?

  國君會因為卿位家族分成兩個陣營,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幾個卿位家族則是能從國君的一系列選擇和操作,窺探到國君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然,幾個卿位家族并不完全是演戲的性質,需要克制再克制,斗歸斗就是悠著點不要真的打起來。

  呂武在家消停了三天,主要是好好地視察哪里還有什么防御的漏洞。

  第四天,趙武又來了。

  這一次趙武沒有攜帶家臣,見到呂武問號,徑直問道:“置換封地一事,君上會允?”

  老趙家的消息那么靈通的嗎?

  之前,魏琦和解朔去找到國君,提出兩家置換封地的事情。

  國君并沒有馬上進行回復,隔了兩天才答應了魏琦和解朔的請求。

  從這一件事情來看,國君肯定看出晉國內部的情勢在發生轉變,審時度勢對陰氏、魏氏和解氏伸出了友誼的雙手。

  說白了,當前形勢變成國君需要國內保持一定的平衡,決定暫緩推趙武上位的時間。

  關于魏氏和解氏置換封地有結果的事情,呂武在第一時間就收到消息,篤定沒多久趙武就會過來。

  這不,時隔一天而已,趙武果然來了,并且表態愿意接受呂武的提議。

  在幾天前,趙武還想著陰氏拋棄解氏,窺探到國君的態度,提都不再提這一句。

  呂武沒回答趙武的提問,反問道:“智氏、范氏重提婚約,何時送女完婚?”

  這不是呂武又從哪里得到消息,只是進行猜測。

  趙武內心對呂武的佩服簡直無以復加,答道:“明歲開春。”

  呂武又問:“何地置辦婚禮?”

  這又是明知故問。

  他們這種體量和等級的家族,能選當然是在國都“新田”舉行婚禮,到時候也能趁婚宴的時候,借機跟某些家族談一些合作或交易。

  不獨婚嫁的幾家能談,前往參加婚禮的各家也是一樣。

  所以,每每有大貴族婚嫁,一般都是各個家族最為活躍的時間。

  呂武笑著說道:“‘溫’之旁有地曰‘蘇’。地不廣,善在彼此相鄰,介時便贈予你為禮。”

  晉國有三個叫“蘇”的地方,“溫”地旁邊那塊為四周邊長十五里不到,原先是屬于解氏,剛剛被陰氏拿到手。

  趙武一聽就隱藏不住喜色,滿口對呂武進行道謝。

  呂武這么干真不是在充闊佬,有屬于自己的理由。

  而那需要了解那塊“蘇”地的歷史,以及看看周邊的鄰居是誰。

  趙武又走了。

  這一次,他跟上次一樣暈乎乎,只不過這次是喜悅的暈乎乎。

  陰氏達成跟趙氏的封地置換,兩家已經同意為前提,還有更詳細的東西需要商談,接下來則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用來各自遷徙。

  在之前,呂武的封地被汾水切成了兩片,獲得“昆都”也掌握了那座橋梁。

  他心想:“‘楊’地到手,可算將名下封地真正地連通了!”

  那座橋的戰略價值對陰氏來說無比重要!

  另外一點,拿到“楊”地也從實際上掌握了從“新田”往北、往東的交通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