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15章:智商、實力與威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打不過又惹不起,還能怎么著?

  只能委曲求全,再尋找可產生的利益了呀!

  明知道連惹都不能惹,非要頭鐵地一再瞎搞動作,自找難受的同時,小心某天遭遇滅頂之災。

  用藝術性的說法,人該懂得審時度勢,國家亦然。

  上升到國家層次,慫不是真的慫。

  聽說過“弱則生,柔則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這句話嗎?

  直白點就是:弱則擱置爭議,達則自古以來。

  學什么都不能死記硬背,要懂得學以致用!

  呂武明明有實力獨吞西征的利益,為什么能喊的都給喊上?

  不就是無法橫掃全部,希望能夠緩和與卿位家族的關系,尋找到利益共同點,搞得就是側面的“擱置爭議”那一套。

  就像智朔想明白呂武為什么那么干,能不加入進來嗎?

  明顯是不能的!

  “為何獨缺韓氏?”智朔就是聰明過了頭。

  看來荀氏的種都不笨,就是太敢說。

  同樣的話,中行偃也問過。

  呂武說道:“中軍佐遣子聯姻陰氏。”

  后面不用講更多了。

  別以為俺不知道你們在搞什么。

  晉國的卿位家族,你搞我,我搞你,屬于一種正常操作。

  前一腳要來哥兩好,后一腳背地里搞事。

  也可能是先想好要搞事,再來進行麻痹。

  不反擊將被視為傻子,或者被當成一種軟弱。

  呂武觀察智朔的微表情,果然看到了一些并不明顯的異常。

  “如此……”智朔好奇地問:“陰氏與魏氏百年好合?”

  用詞沒毛病。

  百年好合一開始并不是用來祝福夫妻兩人一輩子情投意合,其實是出現在比喻兩個家族的友好上面。

  呂武討厭聰明人,尤其更討厭像智朔這種什么都敢說敢問的聰明人。

  陰死和魏氏要干什么,自然會影響到第三方,直接問就顯得情商太低了。

  呂武也要敢說,沒干翻白眼的舉動,徑直說道:“陰氏、魏氏皆為新晉卿大夫,兩家雖有利益之爭,人而和睦。諸‘卿’合謀作何,陰氏、魏氏敢不百年好合?”

  瑪德。

  那還不是怕被你們聯合起來收拾了。

  嚇得俺們只能抱團啊!

  智朔像是承認那樣點了點頭,說道:“如此,陰氏、魏氏欲保解氏?”

  話有點多,并且太直白,差不多是在攤牌。

  智氏、范氏和韓氏要搞事,關鍵不是還沒有搞就被呂武和魏琦聯合破解了嘛。

  現在,智朔沒將話講得太明,態度則是展現了出來。

  智氏明顯不想繼續搞陰氏和魏氏,需要的是兩家拿點什么出來作為答謝。

  只要利益足夠,智氏在某些事情上面會很愿意配合陰氏和魏氏,其中包括扛住國君和韓氏的壓力,保證解氏這個“橋頭堡”的存在。

  這是智氏的風格。

  也說明智罃有把握穩住局勢,就看各家都能呈上多大的誠意。

  呂武想道:“貪婪是種病!老智家早晚要因為貪婪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他就當聽不懂智朔在講些什么玩意,直接別開了臉。

  不怕人聰明,就怕人陰險啊!

  除非現任國君像晉景公那樣增設卿位,要不只有搞掉某一個“卿”才能出現卿位空缺。

  國君和韓厥想扶趙武一把,但凡有腦子都該看出來了。

  看看目前的卿位家族有哪些。

  明顯是解氏最為弱小,干掉對晉國可能產生的影響最低。

  國君和韓厥想干掉解氏是為了讓趙武上位。

  呂武卻要聯合魏氏保住解氏的卿位。

  那么,作為姻親卻想攔著,是什么樣的行為,各家又會怎么看?

  現在講究的是幫親不幫理啊!

  不這么干,哪一家敢真的與某某誰親近?

  呂武說什么也不會愿意承認在阻擊趙氏重獲卿位的!

  事實上,包括國君在內,韓氏、智氏和范氏真想不到呂武會那么果決和迅速。

  他們所預料的是呂武哪怕有所發現也會感到遲疑,剩下魏氏再怎么奮力撲騰,還能抵御國君和智氏、范氏、韓氏的合謀嗎?

  如果只是陰氏和魏氏聯合,他們不會立刻就停手,要先計算行動展開之后的損失以及獲利對比。

  收獲遠比損失更大,行動必然不會終止。

  偏偏呂武邀請西征了啊!

  以為只是單純的西征嗎?

  不是的呀!

  分明是在亮肌肉,又展現號召力,同時看清了各家的貪婪。

  足夠聰明又表現出那樣的強硬與果決,再明確表達出不想與各家為敵,該輪到他們感到遲疑了。

  形成這種局面,換成是在警告眾多家族,陰氏和魏氏已經知道了他們想搞什么。

  陰氏和魏氏只是迫不得已要進行自保,趙氏純粹就是順帶被誤傷了一把,誰都別怪誰。

  呂武心想:“魏氏到底開始誘惑智氏了沒有啊?”

  他現在不會再向智朔展露更多的態度,需要跟魏氏進行消息互通,兩家再商量怎么對待靠攏上來的智氏。

  作為聰明人的智朔很清楚話題該點到為止,改說起了其它的事情。

  他說道:“秦國、義渠、白翟亂戰,以白翟最弱,秦國最強。如今欲尋秦國、義渠、白翟,唯一、二相合?”

  呂武反問道:“朔以為呢?”

  智朔暗自高興,覺得受到了呂武的重視,很是大大地賣弄了一波。

  什么哪怕各諸侯國不待見秦國,時不時地開除秦國出諸夏戶籍,秦國再怎么樣都還是諸夏的一員。

  那個白翟先被晉國給打崩,再被秦國算計和背刺,弱小到幾乎沒有聯合的價值。

  晉國不需要聯合異族,義渠實力不損也不能與之進行結盟。

  吧啦吧啦一大串。

  先不管講那些有沒有道理,能看出智朔的思維就是現在晉國人該有的樣子。

  什么思維?

  就是有比較明確的民族觀念,認為“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晉國有民族觀念根本不值得意外,他們最大的敵人是楚國。

  而楚國對于周王室陣營的各個諸侯國來說,無疑是最危險也是威脅程度最大的異族。

  所以,能理解晉國明明能輕易吞并中等體量的三流國家,為什么很樂意帶著一塊玩了吧?

  不單純是能收保護費。

  另一層是晉人需要那些弱小國家在旁邊喊“666”,又覺得帶著一幫小弟一塊將楚國打趴下是一種天然使命。

  如果呂武沒想將白翟發展成狗腿子,又有信心融合依附的白翟部落,還真不用帶上沒剩下多少實力的白翟一塊玩。

  比較關鍵的是,呂武必須嘗試能不能兼并異族,再為己所用。

  智朔不但對呂武那么講,碰上其余人也會講一講。

  呂武聽了只是笑笑,不發表任何意見。

  其他人聽的時候會附和,卻不會去找呂武進行建議。

  他們只會覺得智朔是仗著自家老子是元戎,有那么點要奪權爭名的意思。

  某次,中行偃跟呂武兩人閑聊,提了一嘴關于智朔“慧極必傷”的看法。

  聰明過頭的人總是活不長壽。

  可能是他們想太多,也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呂武卻發現中行偃對智氏的意見大到無法隱藏了。

  好歹是叔父呢。

  看似在關心智朔。

  實際上分明就是一種詛咒啊!

  而在他們駐扎的第十二天,魏琦帶著魏氏的部隊過來會師了。

  等魏氏沒有滿編的兩個“師”過來,算上齊國出現略微減員的兩個“軍”,呂武麾下的總兵力竟有將近七萬士兵。

  那是算上了后面過來,智氏和范氏分別的一個“師”。

  呂武將夠資格參與會議的人召集起來,環視一圈說道:“陰氏、解氏、趙氏、先氏為一‘軍’,我親‘將’之;魏氏、智氏、范氏、籍氏、張氏……,諸家為一‘軍’,新軍將‘將’之;諸位以為如何?”

  現場安靜了一小會,沒人吭一聲。

  其實,安靜就是最好的答案,不需要誰站起來囔囔。

  真會有誰立即表示贊成,不是托也是托。

  依靠“托”才取得指揮權才是最虛的權柄,應該小心出現陰奉陽違的局面。

  保持絕對的安靜才是他們打從心里愿意以呂武作為唯一指揮官。

  智朔需要承認自己酸了,聲卻是一聲都不敢吭,更別提站起來表達異議。

  他是真的聰明,有些時候干了某些傻事,純粹是聰明過了頭。

  那樣的分配,魏琦得到了三個卿位家族的兵力,又有四個中等家族加入進去,算上混編進去的小家族,一個滿編軍團就有了。

  反倒是呂武這邊看似有兩個卿位家族,中等家族和小家族最多。

  問題是解氏只來了一個“旅”,完全就是湊數的。

  “秦國、白翟、義渠相邀涇水西南百里之外會戰(岐山東北方向),我欲統兵而往,新軍將率兵攻取義渠,功成暫駐我部三十里外。”呂武指點著很簡陋的地圖,接著往下說道:“介時狼煙為號,未有得令,不可輕動。”

  魏琦站起來行禮應:“諾!”

  隨后,分配到魏琦麾下的眾人亦是站起來行禮。

  他們喜歡干清掃的活,尤其是打兵力被抽空了的部落營地,對呂武的安排沒人不滿意。

  而需要跟隨呂武去正面戰場的各家族,同樣知道不會遭到虧待,也就沒人發表異議。

  呂武收起臉上的笑容,道:“如此,便整軍出戰罷。”

  全部的人行禮,大聲應:“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