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91章:突然冒出來的國家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趁還沒有下雪,呂武麻利地收拾細軟,不帶一絲留念地離開“新田”了。

  那兩個來自齊國的“軍”自然不能留在“新田”。

  呂武的打算是將這兩個齊國的“軍”送到自家封地的西邊。

  更精確的來說,是將兩個齊國“軍”送到大河西岸,找沒搬走的異族愉快玩耍,也能去當苦力。

  呂武封地西邊的大河西岸是哪?

  他將那片土地命名為上河西之地,過個幾百年那里是秦國的上郡。

  那一片地方原本屬于白翟,等他們遷徙離開之后,陰氏進行了接管。

  白翟向西遷徙,撞上了義渠人。

  他們本是秦國的盟友,跟秦人一塊干義渠人。

  只是,打著打著來個風云變幻,他們的盟友秦人跟義渠人玩到一塊去了。

  現在的局勢是,白翟遭到秦國的悖盟,秦國跟義渠聯合起來在揍白翟。

  秦國這么一搞,不但在諸夏圈子里面的名聲臭了,異族那邊的信譽度也破產。

  事實上,秦人玩得有些大。

  現在這么一個年頭,有沒有信譽關乎到的不止是名聲,還有家國命運。

  秦國在諸夏圈子里的名聲臭,以前還能忽悠白翟或赤狄一塊玩耍。

  這一次秦國對白翟悖盟,義渠人一開始很高興。

  等義渠人有點回過神來,想都沒想直接給秦人來了那么一下。

  所以,秦國、白翟和義渠玩三方博弈游戲,經過了各自的聯合與背刺,玩成了“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的三國游戲。

  呂武對上河西之地并不多么看重,占下來之后頂多就是用來放牧,沒打算去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搞農耕。

  主要原因不是別的。

  上河西之地當然有開發的價值。

  關鍵問題在于呂武名下的封地有點多,“陰”地還沒有完全利用起來,“呂”地也能再開發一波,“霍”地需要治理。

  另外還有南方的“溫”地和“原”地。

  盡管“溫”地和“原”地已經被欒氏和郤氏開發起來,光有基礎沒人是不行的。

  呂武一再對外獲取人口,不就是因為地盤有點大,人卻是完全不夠用嗎?

  有再大的地盤,無法真正地利用進行產出,占了也沒用啊。

  這個大概就是晉國明明那么強,對占領土地欲望卻不大的原因?

  說到底,晉國也就將近五百萬人口,疆域內還有那么多土地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哪還有閑工夫去開拓新的土地。

  沒有足夠的人口去充實那些土地,占下來其實是一種負擔。

  畢竟,土地成了自家的,要不要進行駐防,有外人進去是不是要有所反應?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花錢?

  毫無疑問是跟軍事相關!

  一旦爆發戰爭,誰都無法預料戰事的規模會有多大,打了能不能打贏,打贏了能不能獲得收益。

  呂武回到“陰”城的家宅,第一時間召集家臣。

  他盡管平時會得到匯報,還是需要向家臣了解更詳細的情況。

  “主,我家向北拓展,已至呂梁山北地,遇一國為‘代’。”宋彬說道。

  呂武給愣住了。

  什么國家來著?

  代國???

  呂武的記憶中有“代國”,并且不止一個。

  叫“代”的國家,一個是戰國的趙國滅亡,趙公子嘉建立的代國;還有一個是南北朝時期,北魏正權前身也叫代國。

  呂武知道的就是上面兩個。

  實際上,還有另外的兩個代國。

  包括漢初的諸侯國,也有一個代國。

  另外就是宋彬提到的這個代國。

  呂武發懵的是,怎么現在就有代國了呢。

  宋彬說道:“代國公族為子姓,乃殷商后裔……”

  一大串的信息被講出來。

  這個代國就是四個中的第一個,存在的歷史能追溯到殷商初期,就是太過于沒有存在感了。

  “代國阻我家北上?”呂武問道。

  宋彬搖頭,說道:“未曾。代君子冉知我家北上求馬,深為喜悅,贈馬百匹,換求它物。”

  原來當代的代國國君叫子冉。

  話又說回來,代國的國都在哪,人口多少,有多少軍隊,又是以什么生活方式為主?

  宋彬將了解到的情況慢慢講來。

  這個代國并沒有固定的國都。

  而現在的很多國家,包括諸夏的各個諸侯國,其實國都也不固定,幾十年說不定就換個地方,甚至壓根就沒有國都這種行政單位,玩的就是三天兩頭的搬家。

  代國就是后面的那種情況。

  他們屬于半農耕半游牧的生活習性,不設國都這個行政單位,代君子冉帶著自己的一幫家人以及臣屬,玩的是逐草放牧的小日子。

  少部分的代國人固定在一個地方棲息,過上土里刨吃的生活。

  呂武問道:“代國之土,廣也?”

  宋彬簡約地描述了一下。

  代國跟晉國比鄰,有著很長的國土接壤。

  屬于諸夏文化圈的燕國,也就是正統姬姓諸侯的那個燕國一樣是鄰居。

  與代國形成接壤的還有仇由(白狄)、鮮虞(北狄)、鼓(白狄)。

  這三個國家不知道是怎么消失,三國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個中山國。

  也就是說,目前并沒有一個叫中山國的國家,還需要過上一百五十八年,中山國才會立國。

  代國的占地很廣,現代的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東北部都是他們的疆域,境內也不全是代國人,有相當數量的赤狄部落。

  代國從國土面積上來看,比晉國要大,略小于楚國。

  而楚國是“東方世界”諸國中疆域最大的那個。

  現在的疆域面積排行榜,僅是算能出場的國家,從大到小分別是:楚國、代國、晉國、齊國、燕國、宋國、吳國、鄭國。

  再往下就不再列舉。

  像是不知道會不會出場的越國、干越國、閩越、甌越、蒼梧國、南粵國、西甌國,不進行排行。

  呂武在腦子里大概過濾了一下,發現代國的疆土面積還真是特么的大啊!

  他有些不明白的是,國家疆域面積排行第二的代國,存在感怎么就能那么低。

  “代人乃殷商分封之國。”宋彬講出了答案。

  這個說法有點不對吧?

  宋國也是殷商后裔呀。

  雖然說宋國老是能被黑,但他們的存在感老強了。

  如果宋國能選,估計壓根就不想有那么強的存在感,甚至巴不得被“世界”遺忘。

  可惜的是,宋國的地理位置和實力弄了個雙重的不允許。

  真話!

  宋國所處的區域與太多諸侯國有接壤,最要命的是當了楚國的鄰居。

  而晉國和楚國正在玩爭霸游戲。

  宋國在二選一之下,選擇當晉國的小弟。

  那么,楚國時不時暴揍宋國,能夠理解的吧?

  這個就跟鄭國選擇當楚國的小弟,晉國就要三天兩頭打鄭國一頓,出發點是一樣的。

  俺打不過你,還不能揍你的小弟?

  呂武知道了代國,也知道代國對陰氏一再向被擴張并沒感覺遭到冒犯。

  “現在的國家疆域歸屬真的有夠模糊的。”他想。

  事實就是那么一回事!

  只要陰氏不去襲擊定局的代國人,代國估計沒覺得陰氏進入到自己的疆域。

  在目前的人看來,土地就在那里,沒有建城又沒人定居,誰愛去就去唄。

  那么也就能夠理解白翟為什么在陰氏進擊上河西之地,跑來向陰氏謀求結盟了。

  白翟壓根沒覺得陰氏是占了自己的地盤?

  在白翟的理解中,是他們離開那一片土地后,陰氏才過來。

  而他們遭到了秦國的背叛,一家打兩家很吃力,想要拉陰氏入場是很能理解的。

  葛存在替白翟謀求聯盟的事情,說道:“白翟異族也,非屬諸夏,安能盟之?”

  以為誰都是秦國嗎?

  知不知道跟異族結盟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其余的家臣,用比較奇怪的眼神盯著葛存。

  他們會有那樣的眼神,只因為葛存是個魯國人。

  在春秋中葉這個時代,有幾個國家的名聲比較有趣。

  宋國就是專門用來被黑的。

  齊國是一個逗逼角色的定位。

  秦國是用來罵的。

  楚國是用來打的。

  魯國則是用來嘲笑的。

  晉國比較狂霸酷拽,屬于誰不服俺,俺就打誰的貨色。

  真的以為只有秦國會找異族結盟嗎?

  并不是的。

  只是沒有諸夏的列國樂意跟秦國一塊當哥們,搞得秦國只能去找異族結盟。

  而秦國跟異族結盟之后,屢屢被打得滿頭包而已。

  這不,秦國就成了列國時不時提起的笑料,又要挨罵。

  一下子接受太多信息的呂武覺得自己需要花點時間來好好捋一捋。

  原來北邊不是光有各種狄和各種戎的異族,還有一個從殷商立國到現在的代國?

  這個代國對陰氏釋放出了善意,想要展開各方面的貿易,還愿意幫助陰氏朝更北面的區域進行探索。

  呂武能怎么樣?

  他需要再進行更詳細的了解,極可能會伸出小手,喊一嗓子:小代,友乎?

  另外還有白翟那邊跑來謀求結盟的事。

  白翟不是要跟晉國結盟,他們知道自己沒那份量。

  白翟要的是跟陰氏結盟,一塊對付秦國和義渠。

  從第一層來看,白翟被晉國痛揍了一頓,不樂意繼續跟晉國當鄰居才跑的路。

  他們剛跑路沒多久,想找晉國卿位家族的陰氏結盟?

  話說,是什么讓他們覺得陰氏會有興趣結盟的?

  為什么讓白翟想跟陰氏結盟就是第二層。

  極可能會牽扯出第三層、第四層,引發一系列的后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