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66章:鋒利的獠牙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立法?

  哪怕是歷來不爭不搶的韓厥,一顆心的跳動速度也變得很快。

  要是晉國有人的土地都執行相同一套的律法?

  毫無疑問的是,政令將容易被傳達,上對下的管理也會便利許多。

  哪怕是心有余慮,更多的是在思考一旦律法一致,自家的利益會不會遭到侵害。

  事實情況就是,貴族擁有屬于自己的立法權,才能保證絕對的自主性。

  他們在制定本家執行的規章時,優先考慮到的是怎么來讓自己的統治得到穩固,加強對治下口眾的約束和管理。

  結果就是,所有家族的律法都是符合自家的利益,對國家有利還是有損害,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之內。

  作為國君,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威嚴能夠輻射到全國的各個地方。

  成為“卿”在晉國就等于是掌握了管理國家的權柄,某種程度上也希望自己所下達的政令能被有效執行,卻不得不思考利弊。

  現場的人在經過激動之后,一個個陷入了沉思。

  坐在主位的國君努力觀察每一位“卿”的表情變化,一點細微的表情都不想放過。

  他在心里想道:“陰武果然是站在寡人這一邊的。想到這么好的方法,來加強寡人的權威。”

  這么想也沒有錯。

  只是,呂武傻了才會想要制定出一套能讓國君獨斷乾坤的律法出來。

  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不能背叛陣營啊!

  無數貴族花了幾代人的時間,總算是讓晉國進入到“虛君制”的現狀。

  這種“虛君制”只是對君權的某種壓制,并沒有完全讓國君成為擺設。

  所以,并不是以類似于憲法之類的條文來進行限制,更趨于是貴族一起創造的潛規則。

  智罃現在就在想,一旦呂武的設想成功,會對晉國的正局起到什么影響。

  其中就包括,數代人約束國君的努力,會是在他們手里被打破,還是成為一種永例。

  士魴則是有些傻眼。

  本來只是在探討律法而已,怎么變成對于制度的思考了呢?

  這個也是現在人們邏輯思維直線的原因,才使得士魴有點后知后覺。

  實際上,想對律法動手的同時,本身就必然牽扯到對制度的變動。

  畢竟,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少了哪一個都將失去立足的根本。

  國君可以完全不打破這種沉默。

  讓“卿”們思考到永久。

  最好是同意呂武的建議。

  然而,智罃不得不打破沉默,說道:“今次聚眾為國中穩定計。”

  這是在定基調。

  因為他們舍得放棄一些利益,中小貴族玩命地攻擊欒氏和郤氏殘余。

  短短時間內,除了國君赦免的苦成溱之外,欒氏和郤氏已經完全被平定。

  基于事先已經約定誰打下就屬于誰,原本屬于欒氏和郤氏的地區被拆解得零零散散。

  誰打下屬于誰,作為進攻一方的貴族誰都想多搶一些,恃強凌弱的現象時有發生,產生的糾紛方面非常嚴重。

  國君召集眾“卿”進行會議,需要優先處理的就是貴族新產生的糾紛。

  能不能妥當地處理好那些中小貴族之間的糾紛,很考驗他們這一套領導班子的戰斗力。

  其余的“卿”不得不將注意力拉回來,聽智罃開始介紹哪里和哪里的歸屬出現爭議,哪一家又和哪一家因為爭議發生沖突。

  這一聽不要緊,有糾紛的貴族數量真不少,甚至因為發生火拼,又有家族被滅了。

  打得那么狠,純粹是新仇舊怨一起拉清單。

  國中有多少家有封地的貴族?

  國君未必真的清楚。

  這是因為晉國的實際權柄握在元戎手里。

  元戎有意對國君進行隱瞞,很容易就能夠辦到。

  因為元戎位置的交替并不是在正常情況下的交棒,一些文件根本沒有平穩交接,導致智罃實際上也沒有掌握精確的數據。

  這個要怪的人很多。

  包括死了的先君以及一幫寵臣,再來就是殺進欒氏府宅的那批人,甚至算上所有旁觀者。

  基于很多記錄消失,包括連國中有多少封主都不知道,國君已經提議來進行一次全國大會。

  智罃答應國君的提議,定的時間就是冬天來臨的時刻。

  對于這件事情,其余的“卿”已經全部知曉。

  呂武知道要搞什么事時,內心里是有些懵逼的。

  全國大會啊?

  太熟悉啦!

  就是不知道流程上面會有什么區別。

  智罃現在需要跟國君以及同僚商議的議題是,要不要專門營建一個什么地方,作為即將召開的全國大會的地點。

  就只是這一點,呂武能得出一個結論。

  晉國沒搞過這么大的場面,導致根本不知道會來多少貴族,懷疑現有的那個地點能不能容納得了。

  沒人對智罃的問題有所回應。

  智罃也不尷尬,將決定權拋到了國君手上。

  而這位國君的偶像是齊恒公,時刻想著超越齊恒公“九合諸侯”的次數,提議像是在“清遠”那邊一樣,造個小型的盟誓臺。

  這肯定是不行的啊!

  他們之前不了解國君,以至于被搞了兩次突襲,哪能再創造機會讓國君增加威望呢?

  提議被拒絕的國君先看向韓厥,沒得到韓厥的回應,再看向呂武。

  韓厥估計已經決定將泥塑一當到底了?

  而呂武壓根就沒在看國君,低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無法找到奧援的國君有點喪氣,問智罃,道:“元戎作何安排?”

  智罃卻說:“如召集眾家,或可喚諸君聽成。”

  “諸君”現在單純指列國的國君。

  晉國的計劃中,明年有兩個規模比較大的軍事行動。

  打秦國的那一路不需要列國參加。

  南下的那一路肯定要喊上小弟。

  國君有點懂智罃的意思了。

  晉國沒了欒氏和郤氏,屬于欒氏和郤氏的地盤被瓜分,哪怕存在內部矛盾,只要所有“卿”的意志一致,壓服其余的貴族根本沒有難度。

  智罃掃視其余的同僚,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大家伙團結起來呀!

  誰敢炸刺就弄誰。

  就算是很假,也要搞出晉國大團結的一幕。

  好好地給到來的各個諸侯國看到晉國雖然內亂了一場,卻是比以前更加團結,能發揮出超強的戰斗力。

  呂武可算抬頭看向智罃,眼角余光發現國君臉色有些悻悻,納悶剛才發生了什么事。

  解朔忍住第一個應聲的沖動,目光看向韓厥。

  事實上,元戎想干點什么事,是應該事先與自己的副手,也就是中軍佐商議的。

  看韓厥的臉色,不像是事先知道的樣子?

  發現這一點的其余人,心里各有想法。

  他們實際上并不喜歡韓厥,也說不上來討厭。

  韓氏采取不爭不搶?

  等于說,爭取到韓氏的用處幾近于無。

  說是“幾近于無”,主要是多多少少能唬人。

  同樣的,基于韓氏的安份,沒人會故意去招惹就是了。

  韓厥沒吭聲。

  智罃的目光略過中行偃,看向了士匄。

  年輕的士匄估計沒想太多?

  他看到智罃看過來,說道:“自無不可。”

  喊唄。

  正好看看,有沒有不開眼的小弟覺得晉國不行,敢不聽話。

  智罃的目光掃過呂武和魏琦。

  欒氏和郤氏之前負責邦交的國家被陰氏和魏氏接手,通知列國這種事情肯定是由陰氏和魏氏來辦。

  其余各家,也就解氏沒負責哪個列國的邦交,要不一樣需要負責進行通知。

  那一刻,解朔臉上的陰郁又增了幾分。

  有足夠的時間來讓解氏進行思考,一家子不全是笨蛋也該琢磨過來了。

  對每一個家族來說,獲得卿位是危機,何嘗不是機遇呢?

  解氏遭遇到局面就是惡意更深,看他們有沒有能力去破局了。

  智罃在問國君,沒有前來的貴族,是不是采取嚴厲的制裁。

  結果是國君沒說話,韓厥先出聲。

  “不可!”韓厥一臉嚴肅地說:“國中紛亂,臨時起意,定有不知者。”

  以為現在是打個電話就能通知到人的時代嗎?

  哪怕是信息時代,就不允許手機沒電啊!

  國君一開始估計沒反應過來,等待韓厥拒絕,才臉色大變。

  搞什么啊!?

  再小的貴族,也是幾代國君先后賜封。

  看智罃好像是要舉起大棒,搞一次清洗活動?

  真的那么搞,會削掉多少貴族不好說,壞名聲就全落在國君身上啦。

  智罃好像沒覺得自己干了什么壞事,說道:“如此,國中封主幾人,安能計之?”

  無法通知到,等于不存在。

  不存在的貴族,該怎么能計算在國力有效范圍內?

  韓厥沒多余的話,再次重復:“不可!”

  開玩笑啊!

  只給出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能不能通知到所有貴族都不好說。

  沒來的貴族要全部進行處置???

  太兇殘啦!!!

  呂武其實是打從心里佩服智罃的魄力之大的。

  各朝各代為什么要梳理人口?

  不就是隱匿的人口等于沒有嘛!

  智罃看到國君臉色越來越不好看,解釋道:“君上,臣乃是為君上謀,為國家計。如不核實,安知封主幾人。不知封主幾人,知曉者納賦,不知者不納,心安能平?”

  所以,俺真的是擔當起元戎該有的責任,不是要搞什么小動作啊!

  韓厥聽完愣住了。

  道理就擺在那里。

  真搞出某些貴族重復得到征召,有些貴族卻能躲在封地養肥自己,算是什么個情況?

  國君則是依然臉色陰晴不定,不好判斷智罃存了什么樣的心思。

  他能確定的是韓厥該支持自己時,沒有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