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37章:誰?陰武?快堵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后續,有更多的消息傳過來了。

  宋國連續敗了兩次,兵力的損失卻是不大,但像是被嚇破膽了那樣,死活要堅守“夫渠”這個地方,不愿意再挪動哪怕一步。

  駐扎在“巢”的韓厥和智罃得到命令,不用再去管其余什么事情,必須馬上過來跟其余軍團會合。

  晉國已經派出軍團救援宋國,只是宋國自己不爭氣,鍋不在晉國身上。

  并且!

  宋國的國君子成明確拒絕派出兵力征討鄭國。

  這樣一搞,宋國跟晉國長久的聯盟關系算是出現裂縫了。

  只是以目前的局勢,晉國高層沒有多余的精力去顧及宋國,要算賬也是等以后。

  楚共王已經離開蔡國,原本是朝著宋國的方向行軍,進入陳國的境內卻突然轉向朝北。

  他們這邊一共有三個滿編軍團,還帶上了陳國、蔡國和南方各蠻族,總人數大約是二十萬左右。

  且不論二十萬人中有多少戰兵,光看數量其實挺唬人的。

  上一次,晉國集全國之力討伐秦國,四個軍團滿編出擊,再加上相應的輔兵,人數也就是三十萬上下,并且還要算上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的軍隊。

  這一次,楚共王一共出動了三十多萬人,明顯就是在跟晉國別苗頭。

  楚軍北上之后,先是渡過潁水,已經抵達一個叫“鬼閻”的地方。

  看平面地圖的話,晉軍與楚軍的間隔大約是一百八十里。

  考慮到交通不便,再來是不可能直線行軍,哪怕都是朝著對方行軍,兩軍按腳程來計算,起碼要七八天才能碰頭。

  當然,前提是楚軍也向鄢陵進發。

  現在天上沒有衛星,無法時時刻刻偵查對方的位置。

  再來是沒有即時的通訊設備,友方發現敵軍所在地,想通知也要耗費時間。

  晉軍和楚軍都不知道對方在哪,形成了一種戰爭迷霧的現狀。

  “武,若是攻打‘新鄭’,可幾日破城?”魏琦問得比較嚴肅,并且有著很深的期待。

  晉軍的三個軍團一度距離“新鄭”很近,卻是進行了轉移。

  他們所在的“棐林”距離“新鄭”約是六七十里路。

  要是急趕一些話的話,兩天左右就能抵達“新鄭”城下了。

  呂武比較好奇的是魏琦這么問,是高層又決定打“新鄭”啦?

  魏琦看出呂武的迷惑,說道:“楚軍未現蹤跡,元帥決意出偏師遠襲‘新鄭’,逼楚軍來救。”

  既然是偏師,數量肯定不多的咯?

  看魏琦那么興奮,又是充滿了期待,極可能就是由魏氏來負責指揮。

  果然。

  魏琦索性就講得明白透徹一些。

  這一次去攻打“新鄭”就是由他來指揮。

  魏氏將會出動兩個滿編“師”,再加上呂武麾下的兩個半“旅”,就是七個半的“旅”去攻擊“新鄭”。

  “新鄭”是鄭國的都城。

  鄭國是個曾經稱霸過的國家,后來雖然衰弱,卻還是個二流強國,只不過是高層習慣投降了而已,并不是真的太弱。

  現在,鄭國的執政子罕帶一個“軍”去攻打宋國,另一個“軍”則是跟楚共王合兵。

  二流強國也就兩個“軍”的兵力,目前都不在“新鄭”駐防。

  不過,那并不意味著“新鄭”沒有守軍,起碼還有鄭君姬睔(gùn)的直屬部隊,再加上作為一國都城有相當數量的貴族。

  哪家貴族還沒點看家護院的武士?

  根據魏琦的估算,一旦攻擊“新鄭”將會面對起碼一個“軍”兵力的守軍。

  現在的貴族對攻城和守城都不是太熟。

  魏琦要帶上一萬左右的士兵去攻打“新鄭”。

  根據探報,作為鄭國都城的“新鄭”,城墻高度超過三丈,北面與南邊筑有甕城。

  另外,“新鄭”城外還有一個永固的軍城,長期駐扎約一個“旅”的守兵。

  魏琦就指望著呂武上演單人破門的壯舉,再乘勢殺進城內。

  “大大,若是守軍未將門洞封死,武自然把握十足。”呂武沒半點謙虛,卻是多補了一句,說道:“我聽聞鄭人膽小,城內尚有三道護墻。”

  魏琦一聽有些懵。

  那不是呂武的道聽途說。

  他在南下時就派人裝作商旅,去“新鄭”提前進行了摸底。

  畢竟,他早料到晉國會攻打鄭國,肯定是要事先偵查的嘛。

  只是,留下人手作為內應之類,則是沒干了。

  不是怕被提前發現。

  純粹是現在還處于講“禮”的時代。

  真要那么干,九成九是能將計劃成功實施。

  然后,名聲就會徹底臭大街。

  先人半步是天才。

  早早跨越出幾十步則是妖孽。

  而妖孽是要被燒死祭天的!

  “三道護墻?”魏琦很難體會鄭國高層的擔驚受怕,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問道:“多高?”

  呂武答道:“最低有兩丈,最高有三丈,且宮城建于山體之上,有層層關卡。”

  現在的宮城,有山絕對是建在山上,沒山則會夯土砌高。

  他一度好奇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建那么高的話,用水怎么保障。

  后來,他給整明白了。

  貴族都有那么多的人手。

  國君又缺了能肩挑手抬的人啦?

  時時刻刻肩挑手抬的蓄水,貴人們怎么可能少了用水。

  魏琦并不覺得呂武是在推脫,臉色卻是陰沉了下來。

  打,肯定是要去打的。

  只是“新鄭”的防御那么變態,想要完全攻克的難度太大。

  魏琦接到的命令是攻打“新鄭”,目的是吸引楚軍向“新鄭”靠攏,并不是得到攻陷“新鄭”的命令。

  在準備就緒之后。

  七個半“旅”的部隊開拔。

  他們沒有在沿途做過耽擱,只是途徑“長葛”時,順手收割了屬于鄭人的農作物。

  絕對不是呂武率先動的手。

  是由一個叫丘平的貴族帶頭。

  魏琦沒有制止,隊伍中的貴族也就有樣學樣。

  只是這樣導致了很搞笑的后續。

  他們行軍到“新鄭”郊外,“長葛”那邊的貴族親自跑了過來。

  這個鄭國貴族質問魏琦為什么要偷他家的農作物,要求將偷的農作物交還。

  正好在場的呂武沒忍住直接笑噴了。

  也就是在目前的年代還能遇上這種事情。

  偏偏魏琦還被質問得非常尷尬。

  至于說讓收割農作物的貴族將東西交還?

  魏琦該是多傻才能干出這事。

  晉國第一才子魏相只好赤膊上陣。

  他先對鄭國貴族遭遇的不幸進行慰問,提到兩國已經進入戰爭狀態,行軍途中沒有義務幫鄭國肅清荒野的義務,只好眼睜睜看著來歷不明的人收割走農作物。

  沒錯,收割鄭國農作物的鍋,直接被推了個一干二凈。

  鄭國貴族估計沒想到能碰上這種睜眼說瞎話的不要臉。

  他被搞得一愣一愣的時候,發現一只拿著玉的手伸到自己面前。

  呂武滿臉笑瞇瞇地告訴這名鄭國貴族,佩服在交戰狀態下還能只帶幾個人就跑過來。

  你這個朋友,俺交定了啊!

  請務必手下玉哦。

  那個時候,魏琦直接別開了臉。

  魏相后悔自己怎么沒早想到這一招。

  其余貴族傻眼地看著呂武和魏相的配合。

  完全沒毛病的事。

  兩國已經發生交戰。

  先佩服那個鄭國貴族的勇氣,再進行俘虜。

  有鄭國背盟在先。

  鄭國又是弱勢的一方。

  碰上強國這種不要臉的貴族。

  能咋辦呀!?

  一個插曲過后。

  魏琦派出家臣去拜訪鄭君姬睔,宣告對“新鄭”的攻城馬上就要展開。

  作為“新鄭”衛星城池的軍城,派出一個“旅”給圍了起來。

  鄭君姬睔當然不會親自接待魏氏的家臣,只會讓自己臣子的臣子出面。

  這是在搞什么呢?

  魏琦這么干非常有貴族風范,進行必要的宣戰手續,給鄭君姬睔一個投降的機會,趕緊地送上戰敗賠款。

  鄭國人很禮貌地接待的魏琦派去的家臣,再客客氣氣地讓晉軍要攻城就開始。

  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事情,呂武還是覺得挺荒謬。

  偏偏這才是春秋中葉正兒八經的風格。

  晉軍初到,魏琦不可能沒經過休整就立即發動攻勢。

  該打造的攻城器械,能造多少就加緊打造。

  翌日。

  魏琦召喚各級軍官開會,前茅(先鋒)的位置交給了呂武,中茅(第二梯隊)則是交給魏相,他本人將率領預備隊指揮整場戰爭。

  有貴族提出疑問,怎么只攻擊一面城墻。

  魏琦讓他們聽命行事就是。

  晉軍對軍令的服從要求很高。

  指揮官發話,再感到困惑也沒人多嗶嗶。

  魏琦確認“新鄭”里面派出人手離開,開始著手攻城。

  選擇的進攻方向就是鄭君姬睔開門放出報信隊伍的那一面城墻。

  鄭國守軍還在納悶晉軍怎么沒有圍城,沒想出個所以然之前,晉軍行動了起來。

  “此……”鄭君姬睔沒到城墻,接著宮城的地勢,遠遠地進行觀望,問左右:“何許人也?”

  他們看到的是一支能在陽光下反射一片銀光閃閃的部隊。

  離得太遠,別說是看不清人的臉,旗幟也難以進行辨認,沒人能回答鄭君姬睔的提問。

  城墻上一片忙碌。

  守軍嚴陣以待的同時,臨時從城里征調的民伕來來往往地搬箭矢、石塊、檑木,就等著給攻城晉軍一個慘痛的教訓。

  呂武示意青可以驅動戰車向前,又對另外一輛戰車上的葛存給了一個眼色。

  由于只有一輛戰車向前,城墻上的守軍并沒有射箭。

  呂武沒有一向前就發起攻擊,他需要按照現在的禮儀,先跟城墻上的守軍指揮官嘮嗑幾句。

  等待他通報來歷。

  卻聽城墻上的守軍指揮官失聲大喊:“不好!”,隨后用慌張的聲音喊道:“來者是陰武子!快快堵死城門!!!”

  面對守軍指揮官的不禮貌行為。

  呂武當然是下車,抱著粗圓木就是沖……

  天才一秒:m.abcxs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