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0章:情況略顯詭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大領主

第110章:情況略顯詭異  兮兮秋風的吹拂之下,晉國的“下軍”和“中軍”拔營離開“交剛”,一支向南,一支向北,踏上了各自的征途。

  因為程滑有意透露的關系,呂武知道了一些情報。

  他們過了大河就會被拆分,每一個“師”自己單獨對白翟發起攻擊行動,不是一整個“軍”一直湊在一塊。

  如果戰事順利的話,晉軍還會再次進行拆分,以“旅”為單位四散而開,針對白翟進行地毯式的掃蕩。

  呂武走了一段距離,發現“下軍”的行軍路線自己很熟。

  那就是他們上次的撤退路線!

  沒過大河之前,不存在什么危險性。

  大河東岸的狄人平時并不渡河。

  而這個并不是單純地懼怕晉國,只因為狄人也分為很多支。

  大河西岸的狄人皆是白狄。

  大河東岸的敵人則是有白狄也有赤狄,只是赤狄基本上被晉國打殘了。

  他們要是進入對方的場地等于是在搶牧場,也會爆發戰爭的。

  目前的赤狄與各種戎人進行混居,外人其實很難分辨他們的民族成分。

  “下軍”是從一處淺灘來到大河東岸,一路上并沒有遭遇任何的敵軍,甚至連部落都沒找到一個。

  霍遷笑嘻嘻地說:“此皆為我等之功。”

  好像……,還真的是!

  他們上一次深入胡人地盤,一陣燒殺搶掠不說,消滅了不少胡人的武裝力量,又迫使胡人的部落向更北的區域遷徙,導致大河東岸的胡人部落都遷徙走了。

  呂武不得不想道:“要是上報的話,能被當成功勞嗎?”

  來到大河的西岸,晉軍深入十里之后開始進行分隊。

  作為“下軍”軍將的韓厥,他親自統率兩個“師”行走直線。

  呂武所在的這個“師”被委派了向西北的路線。

  另外兩個“師”則是向南而去。

  等于說一個軍團的五個“師”原本是捏成了拳頭,變成了五指伸張出去的姿態。

  呂武上一次就沿著大河的河灘撤退,向北上百里的地圖已經點“亮”了。

  只是,那么久的時間過去,地形改變也不會太大,但無法預測是不是有部落在放牧中遷徙過來。

  一個“師”向西行軍十五里,停駐在一個山腳下休息。

  程滑按照慣例召集麾下的五名旅帥。

  “此地往前皆為高坡,樹木密集,山澗交錯。”呂武正在充當參謀角色,沒有地圖只能進行口述,說道:“若有敵必在山間平野,難以悄聲無息侵入。”

  其實這里就是現代的陜西了。

  只是目前水土流失屬于不存在,并不是光禿禿的黃土高坡。

  甚至,一眼看去到處充滿植物,一些深山中多的是需要幾人懷抱才能合攏的參天大樹。

  要是在現代去過陜西,穿越過來再來看,真的能體會到什么叫時過境遷。

  “山澗交錯?”程滑覺得自己有些聽不懂,問道:“山中有原,其間多存部落棲息?”

  呂武并沒有用錯詞。

  山澗指的就是一些有潺潺流水的復雜山地,它們會進行匯流,形成山地內的一種溪流。

  而有山澗就有山,有水源就能棲息。

  這邊也不全是山地,一些山地會包起了某塊區域,使其形成盆地平原或幽長山谷。

  沒有被破壞式的開發,以放牧和采集為主業的胡人,他們能放過這種物產豐富的寶地嗎?

  聽呂武的描述,程滑的臉色越來越發木,其余的幾名旅帥臉色則是很不好看。

  說白了,他們真的不是要到一處曠闊無邊的平原上尋找敵人,地形方面與晉國國內的區別并不是太大,有區別的是他們不熟悉這里。

  山體密集的區域非常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也就能證明韓厥為什么會拆分兵力,又吩咐那些“帥”說還能再次進一步拆分部隊。

  因為對地形不熟悉,程滑需要等派出去偵查的人手回來,才能下達新的命令。

  一個“師”的戰兵再加上輔兵,將近兩萬人,擠在距離大河二十里多處,有些營地都需要駐扎在小山坡上。

  這樣一待就是四天。

  程滑歸納了偵查人手的情報,包括地形的描述,以及發現的一些狄人部落棲息地。

  他再一次召集五名旅帥,簡單地介紹情況,用著木木的表情說道:“此間三十里狄人甚寡,多為老弱婦孺。”

  其余的旅帥露出了喜色,呂武卻是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有發現部落,可是里面的青壯不多?

  這就只有一個解釋!

  他們的青壯被集中起來,可能是早已經開拔前往某處,也不排除藏在附近的哪里。

  黃召難掩興奮地說:“此為胡,非列國也!”

  那是不是不用宣戰,趁著他們內部空虛,進去殺一圈、燒一把、劫一波?

  程滑依然是那種木木的表情,用眼睛掃視眾人,特別留意呂武是個什么表情。

  楊度問道:“三十里內無敵蹤?”

  這個很不對勁。

  白翟不是響應了秦國的邀請,跟晉國已經實際上出于交戰狀態了嗎?

  大河分東岸和西岸。

  東岸不屬于晉國的疆域范圍,已經開戰了卻還有狄人部落沒有撤走,偏偏都還是老弱婦孺。

  這樣一來的話,那些部落的青壯去了哪里?

  要是被帶走了,剩下老弱婦孺的部落不遷徙走,是看不起晉國,以為晉軍不敢渡過攻擊咯???

  程滑這不是拿不準,才沒有立刻下達進攻的命令么!

  呂武其實很傾向于直接發起攻擊。

  派出去的斥候,他們三十里內沒有找到狄人的大股部隊。

  雖然這邊的地形是很復雜,可是人數一旦多到一定的程度,可不是幾個人往山林里一躲那么簡單。

  這年頭列國都沒什么兵法大家,指望一群還在原始社會狀態下的出一個?

  掃除軍隊行軍痕跡這種事情,就是到了戰國時期,懂的將領都不多!

  斥候疏忽了沒發現狄人大股部隊的行動痕跡?他們不至于不專業到這份上。

  另外,狄人還能長時間不生火造飯?

  程滑看向呂武,問道:“以為如何?”

  這一下,其余的四名旅帥,他們的視線都是移動到呂武身上,內心里也感到了驚奇。

  華夏文化圈是講究虛心納諫,關鍵上位者通常拉不下那臉。

  他們對程滑的印象比較固定,覺得是一個話不多又憨憨的人,沒想到程滑會在下屬都在時,直接詢問其中一名下屬的意見。

  呂武行禮,說道:“可攻。”

  程滑點頭,很直接地下令。

  幾個“旅”分好了作戰區域,約定了遭遇意外該燃燒什么樣的狼煙,出發之后回來的時限,該在哪里進行會合。

  作為“帥”的程滑,他則是帶著其中一個完全由自家武士組成的“旅”,決定就留在原地作為后備部隊。

  “武子?”黃召臉上帶笑,說道:“早聞武子之勇。”

  啥意思?

  呂武轉頭看向黃召,臉上一樣帶著微笑。

  “若有所需,勿要客氣!”黃召行禮,頗有點大丈夫氣概地說:“此番別過,武運久時!”

  原來是示好。

  還以為是要挑釁。

  呂武回禮,說了相同的祝福語。

  其實哪來那么多懟天懟地對空氣的存在,傻乎乎地到處樹敵。

  畢竟,不傻都該知道朋友比敵人多,才是好事。

  該是看明白哪位有前途,哪怕不巴結,怎么也不該去得罪。

  幾個“旅”在做好準備后,分別出發。

  “不乘車?”霍遷覺得這樣很不春秋和很不貴族,感到十足的不習慣,一邊邁步走路,一邊吶吶地說:“此多山,不宜戰也。”

  無法提供戰車馳騁的戰場,真就不是一個好的交鋒場地。

  對春秋貴族來說,他們一點都不習慣打這樣的戰爭。

  事實上,春秋的貴族只有兵敗時為了逃跑,才會丟棄戰車走深山老林路線,要不戰時大多數時間真的就是在戰車上面。

  呂武已經率隊出發。

  他們不是在鉆林子,就是走在某個山腳下。

  這一路并不是坦途。

  山地不好趕路,并且各種動物的數量遠比平野中。

  雖然是在行軍,卻免不了會撞上大型的猛獸。

  因為不是狩獵活動,碰上了動物一般是驅離了事,趕不走就只能盡量不鬧出大動靜的殺掉。

  一直很穩的呂武,少不了派出足夠數量的斥候。

  足夠謹慎,才不會進了林子就迎頭沖出一大批敵人,也不會走在某個山腳下被山頂的石頭砸。

  “禁聲!”呂武已經將不對帶到一個山的北面拐角處,眼睛看著前方的炊煙,說道:“此谷甚為深幽,成長廊數里。”

  谷就是至少兩座山包夾的中間地帶。

  有些谷很狹窄,自然也存在寬度很大的山谷。

  這個寬度約有兩里,深度至少八里的谷地,里面有白狄的部落,斥候登山進行偵查,給出的情報是里面至少有五千人。

  呂武并不覺得這五千人都是一個相同的部落,絕對是好幾個部落相約來到這個山谷躲起來。

  他們這一次不是單純地為了劫掠,主要還是為了消滅白翟的軍事力量。

  而消滅部落,其實也是消滅有生力量的一種。

  實際看到的情況很能說明一點。

  這一片區域的狄人肯定是被召集,導致大多數的青壯離開部落,前往某處進行了會合,才會只是剩下老弱婦孺。

  至于大多數僅剩下老弱婦孺的部落為什么不遷徙,只有狄人的高層自己知道了。

  呂武進行了部署,不想講什么花里胡俏的指揮藝術,只是讓一支部隊進行繞路,堵住山谷的另外一頭進行埋伏。

  等待了一天,直至山頂的斥候發來另一支部隊已經進入位置,并且可以發起進攻的信號。

  他沒有任何遲疑地下達了進軍的命令……

  本書作者其他書:

  相關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